周天寻道

第三十一章 直下荆州

    所谓川渝富庶,在这出了成都府的官道上,便体现得尤为明显。

    沈唯坐在马车上,几乎感觉不到多少颠簸。

    且此段官道平整宽阔,无须为拥堵让行烦心,整个车队行进速度也明显提升。

    沈唯则继续审视着心内虚空的变化。

    黎明时分沈唯通过催眠的手段,已了解到方脸大汉等人俱是做惯了打家劫舍的匪贼,个个身上都是血债累累。

    因此沈唯也是毫不手软,将之诛除。

    结果击杀了这一众匪徒后,沈唯便感觉心内虚空中又有变化。

    沈唯内视之下,只觉得原本占据半壁江山的墨海在沈唯击杀了这十余人后,竟又是缩小了一丝。

    显然沈唯这除恶之举带来的效果,远比行善举要更加地立竿见影。

    只是行善举却是细水长流之事,深得厚积之效。

    沈唯不由地暗忖:“看来天宁寺中的梁帝宝藏也得谋划一二了,只有广筑根基,才好积善果、罚恶行。”

    “以后我是不是也该弄个赏善罚恶二使玩玩?”

    八九日后,沈唯的车队已经抵达泸州。

    泸州凭借沱江、长江的水运,商贾云集,市井繁荣,泸州成也是云贵川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口岸。

    沈唯便决定在此处登船,沿着长江顺流直下,直往荆州城。

    车队直行至长江口的余甘渡头,只见此处好生兴旺。

    滇黔商客、马队云集于市,商船官舫泊于码头,江上百舸竞渡,棹声霭乃。

    沈唯见状,忙命王和去往埠头寻找合意船只。

    自己这边则与众车夫结算费用,末了,沈唯笑道:“等下还得烦劳各位老哥搭个手,帮忙把行李物事搬上船去。”

    众车夫一路上早已见识过沈唯出手阔绰的做派,此番费用又比平常多出三成还有余,自是一口答应下来。

    未几,王和已选中一艘合适的商船。

    谈妥价格后便示意装货上船,一众车夫卖着力气将几车药材、几只大箱一并抬上了船。

    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号子,商船缓缓开动。

    沈唯立于船头,静静欣赏着大江两岸无边风景。

    自泸州始,一路往荆州而去皆是顺流而下,中途还经过长江三峡之险胜。

    行于此间,沈唯亦是感受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

    沈唯登上船时刚刚小雪时节,等自荆州码头下了船时,已近腊八,古时行船颇耗时日。

    一月过去,当沈唯四人下船时,行李已少去大半。

    所携上船的药材,在这月余间都被王和三人用尽。

    而这月余时间,王和三人在沈唯精心地教导下,武功精境之速若为外人所知,非得惊掉下巴不可。

    沈福、沈禄这两个小子进步尤为明显。

    孩童本就处在生长期,如今每日里营养、练功辅药均是敞开了供应,加之两人俱是勤奋坚韧之人。

    短短月余工夫,二人已是过了感应真气一关,沈唯所教的几套拳脚功夫也已练得似模似样。

    王和虽说进步要差上一些,但终归比两个小子多练了个把月,如今也是入了门了。

    见得手下如今也算有了得用之人,沈唯也是满意。

    入了城后,照例打发王和去探听些消息。

    沈唯则带着沈福、沈禄二人,寻了家离着荆州府衙较近的客栈暂时安顿下来。

    不过一二日间,沈唯便对如今的荆州城有了些了解。

    荆州城的府尹果然还是凌退思,王和从市井中打听得消息都在说“荆州知府金不换”是一大怪,坊间的猜测自然也是什么说法都有。

    只有沈唯知道,他这个知府确实是“金不换”呢。

    凌退思花费十几年时间,一直都在追索着梁武帝宝藏的下落。

    若真让他得了去,可不就是得了座金山?

    至于万震山、言达平之流,可不放在沈唯眼中。

    此刻沈唯既已至荆州,只须再探明了天宁寺中藏宝详情,于沈唯下一步打算而言便是万事俱备了。

    因此,当天晚间沈唯便独自一人出了城,向着江陵城南偏西处天宁寺寻去。

    沈唯脚程甚快,不过一炷香多点时间,便已赶到古寺前。

    这天宁寺地处荒僻,年久失修,庙内也无庙祝和尚。

    沈唯来到大殿,一晃火折子,漆黑的大殿中映出一团火光。

    借着这点火光,沈唯绕着殿中大佛仔细观瞧,只见这座如来佛像面目慈和,高逾三丈,远超寻常佛像。

    来至佛像身后,沈唯上前于莲台处小心取下一块封泥,约莫有两寸之厚。

    封泥之下,在火光映照间闪烁几缕金光,沈唯见此心下一定,果然是藏宝所在。

    再退后几步之后,沈唯再瞧着这三丈高的金佛,也是不由感概宝动人心,面对这么大笔财富世上能不动心者,可谓寥寥无几。

    便是沈唯对这批宝物也是存了志在必得的心思,只是沈唯的目的不同于凌退思那帮人。

    那些所谓的江湖名宿、大豪,为了宝藏已是什么都不顾、丧心病狂了。

    确认宝藏无误后,沈唯打开了佛像背后的暗门。

    双手以粗布包裹从中取出一串绿玉珍珠收入怀中,旋即飞身离去。

    又过去数日,江陵城东的闹市中开了一间甚是气派的医馆。

    开业当天,东家又是请来舞狮,又是百戏杂耍,热闹非凡。

    揭开匾额,“四明堂”三个鎏金大字显是请了书法大家摹写,笔锋清逸,端的好看。

    一入正堂,前来的看客们便被震住了。

    只见这正堂纵深三丈,宽处亦有二丈许,环墙三面皆是药柜,粗粗一看怕是有几百种药材。

    只瞧这种类如此齐全,便把城中其他大小药铺给比了下去。

    正堂里还设有三两张方桌,配四凳,乃是供人等候休息所用。

    穿过正堂,后头第二进则是连着六间医室,用以施诊。

    再往后则是一个大院,乃是医馆东家所居。

    而这气派的医馆正是沈唯花费重金置办下来的,沈唯既然已决定在这荆州城中立足,自然得有个营生。

    而沈唯“两世”以来,却是在开医馆上有过不短的一段经历。

    加之医术也算精湛,自然不做二想,在此地开了医馆。

    一来寻个正经营生,也方便沈唯培养人手;二来嘛,沈唯如今不缺银钱,开医馆便是在行善,对自己也是有好处。

    得益于沈唯开张当天的排场,城中又多看热闹的闲人,消息自然传得越来越远。

    加上沈唯几次施针问药、着实救治了几桩疑难杂症,名声也是大噪起来。

    名气一高,人气自然更涨,前来寻医之人越来越多。

    沈唯对那些穷苦之人则低价予以施诊,或是以一些小要求抵诊金。

    如此行善积德之下,仅仅个把月的工夫,沈唯已经在荆州城的贫困百姓之间支起了一张信息网。

    不知不觉已近年关,这却是沈唯来到此世的第一个年关。

    沈唯提前几天便贴出了药店歇业的告示,安排王和等人去采买一应年货。

    此番采买年货按沈唯的吩咐,王和是带了四辆大车前去的。

    只因此时四明堂的景况,与沈唯等人刚进城时已是大不相同。

    这月余来,沈唯为了这药店经营也是延请了一个老掌柜来负责药店大小事务,王和则跟着打下手学习着,还延请了三个医术尚可的大夫坐堂。

    除此之外,沈唯利用这月余时间,悄没声地从城中乞丐堆里收养了七八个乞儿,留待后用。

    人一多,需要置办的年货自然不能少。

    想着新近收养的这些孩子,沈唯转身去往后院。

    只见七八个与沈福、沈禄差不多年岁的孩子,齐整整地于院中扎着马步。

    天寒地冻下一个个小脸冻得通红,却没有一个叫苦的。

    望着这一幕,沈唯自是开怀。

    “这些孩子,将来都是自己的助力。”沈唯心想。

    未过巳时,王和三人便赶着满满四大车的年货回到店铺。

    沈唯也立即吩咐道:“王和,你按着单子一样挑几件年货给孙掌柜和三位师傅送去。”

    “沈福、沈禄,你们二人把这剩下的年货分好,一部分分给周围邻家街坊,由你二人代我去送。”

    三人也是立即去办。

    等忙完回来后,却见沈唯将三份包好的年货亲自送到三人手上,笑道:“新春纳福,你三人跟着我也有段时日了,一直做事勤恳。这份礼,且收下。”

    王和三人又何曾经历过这般善待,俱是感激。

    这个年节过得着实祥和宁静,在沈唯授意下,沈福、沈禄也是放开了拘束,和那七八个小子尽情玩闹。

    终究都只是孩子罢了,以往许是没有这许多玩伴,又分外珍惜沈唯收留传武的恩情,才表现出一板一眼的小大人模样。

    年节喜庆也是不独沈唯一家,整个江陵城都笼罩在欢乐中。

    爆竹声声中,一切的黑暗丑恶也暂时被掩盖。

    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江陵城百业才算恢复常态。

    大众依旧为着柴米油盐操心,衙门也再度开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