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间斩神除魔

第13章巨阙显威往锦屏

    陈传把手一翻,胸腹交界处的巨阙道窍中便喷薄一道赤光,落到手中,化作赤光宝剑一柄。

    “去。”

    同样轻喝一声,赤光宝剑也从陈传手中径直飞出,直奔那人面枭鸟而去。

    巨阙宝剑如那阴木剑一般,百步之内任意腾飞,由于是由自身巨阙道窍蕴养出来的,所以灵活程度要比阴木剑高上许多。

    “咕咕!”

    宝剑腾空,带起一溜赤光,那人面枭鸟第一时间就察觉到危险,嘎嘎怪叫两声,便想抽身离开。

    这人面枭鸟精似鬼,只有阴木剑的时候还不肯退去,等到巨阙宝剑现身,它第一时间就要抽身往山林中飞去。

    “锵!”

    巨阙宝剑乃正极之力,嫉恶如仇,面对枭鸟这通身阴气瞬间就被激发了灵性,一瞬之间便追了上去,将那人面枭鸟扎了个透心凉。

    “咕!”

    又是一声惨叫,也是它最后一次鸣叫出声,巨阙宝剑穿身而过。直接将它的元气打散。

    枭鸟双翅无力下垂,坠落在山神庙外,从始至终它都并没有飞出去多远。

    诛杀了枭鸟,巨阙宝剑上的赤光浓郁一分,复又回归陈传道窍之中,没过几息功夫阴木剑也跟着回来。

    木剑上有阴鬼搬运符,正将那瘴灵克制,这会子功夫院中的浓雾也跟着消散,瘴灵也是一并伏法。

    收起阴木剑,由布巾包裹还是放回褡裢,回到庙里,陈传还是靠着柱子闭目养神。

    操纵阴木剑有些耗费真气,更别提还有那巨阙宝剑,这会儿子功夫,陈传体内真气就去了七七八八,也没心情和客商等人说些什么。

    他兀自坐着,只留下客商一行人心有余悸。倒是瘴灵被除去,那丰县令有一些好转。

    此后一夜无话也无事。

    清晨,陈传睁开眼,就见客商一行人规规矩矩坐在一旁,眼神疲惫,看起来后半夜睡的不好。

    也确实,普通人遇上那样的事情,能睡得好才怪了。

    一旁丰县令还在沉睡,侍从却已经醒了,见陈传看过来连忙站起身。

    “先生醒啦,快,给先生拿粥。”

    “牛肉煮的粥,正温热着,先生莫要嫌弃。”

    看到陈传醒来,周姓客商立马来了精神,招呼手下端来一圆瓷碗的肉粥。

    粥水温热,显然是早就煮好,放在一旁温着,只等陈传醒来,直接就可以进用。

    “那我就不客气了。”

    救了这一群客商,此刻进用肉粥,陈传也心安理得,接过肉粥就开吃。

    周姓客商见此便松了一口气。

    “都说这些修道人士不好相与,面前这位小先生倒是脾性不错,只是也不能轻慢了。”

    周姓客商心里腹诽着,等陈传吃完,就从怀里拿出个荷包,也不假他人的手,亲自递过来。

    客商笑道:“先生昨晚救了我等一命,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勿要嫌弃。”

    陈传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等陈传吃完了饭,那侍从方才上前开口道:“多谢先生救我等性命,只是如今县令大人还被那瘴气毒害,请先生大发慈悲,伸出援手。”

    侍从说着也从怀中拿出一个锦囊,不用说里面装着也是银钱,只看这锦囊,就比客商的荷包要好看许多。

    “何该如此?”

    陈传收了锦囊,昨夜他将那人面枭鸟击杀,便知巨阙宝气的厉害,祛除瘴气不在话下。

    走到县令跟前,陈传伸手一挥,手心一点赤光闪过,只见丰县令咳嗽几声,有丝丝白气从口鼻喷出,这些便是残留在心窍的瘴气。

    “瘴气已被我除去。要不了多久,县令就会恢复原状。”

    这边客商招呼手下收拾行李,若不是陈传没醒,他恨不得天一亮就离开这个鬼地方。

    一行人都是麻利的,约莫盏茶功夫,一切都准备妥当,叮当叮当的铃铛声再次响起,马车再次上路。

    这次陈传就不是坐在马车外,与车夫同行,而是被恭恭敬敬请到车厢里,与周姓客商同坐,同行的还有县令和他的侍从。

    上车之前,陈传回望这片山林,隐隐约约翻涌着的阴气已经散去。

    这次除了人面枭和瘴灵,往后好长一段时间,这片山林都是安静祥和的。

    坐在车上,周姓客商还特地问过这件事。

    他的车队日后还要从这里折返,若是还有精怪鬼魅来搅扰,他不觉得下次还有人能来救他一命。

    想到这里他还缠着要符纸,最后被陈传以没有朱砂黄纸,画不了符箓为由打发了过去。

    应付了这客商,陈传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如今也是个半吊子,便是能制符箓,制出来阴鬼搬运符,拿给客商也是有害无益。

    不入仙道门槛,凡人与阴气之类的异气接触太多,只会折损寿元。

    “也不知这巨阙诛邪宝气能否存留在符纸上。”

    陈传心里暗暗想着。

    发生了昨晚那档子事,车队走的很快,出了山就是大路,约莫一个时辰功夫,临青县的城墙已经在望。

    临青县城为周遭村镇拱卫,是这块地界的中心,理所当然最繁华的地界。

    城门楼都要比镇子上的高上许多,进了城,也和外间官道一般青石铺地,守门士卒精神抖擞。

    穿过城门,也和集口镇一般,青石大路直通前方,两侧商贩众多,人流如织,比之集口镇是数倍之多。

    往来行人摩肩擦踵。

    幸亏陈传是坐在马车上,不必与他人挤来挤去。

    “吁。”

    马车晃晃悠悠进城,最后在一家商号跟前停下。

    侍从带着县令早在进城的时候就已经离去。

    婉拒周姓客商的挽留,陈传径直往白浪河口岸走去。

    口岸在城西,出了城就是一片芦苇荡,码头口岸就藏在其中。

    此时正值初春,芦苇荡里的芦苇根根枯黄只透出一点绿意,根部却有一根根芦苇笋破土而出。

    芦苇笋便是芦苇发出的新芽,趁着根部还是紫红色的时候采摘下来,泡水一夜去除苦味,便是寻常百姓家中一道难得的菜蔬。

    好大一片芦苇荡,里头现下有许多百姓在其中躬身挖笋。

    都是妇女和孩童,男子这个时候都是在城里或者码头做工,赚取一家人的嚼头。

    玉带河畔也有生着芦苇的地方,从前陈传也去挖过这芦苇笋。

    码头口岸多是商贾船只来往,只在一旁分出一条小路,挂着个牌子,写着渡口二字。

    沿着小路走到河畔,正有一艘乌蓬小船停在河面,一个蓑衣老翁正盘坐在船头,身前一个小泥炉,上头瓦罐还有一些鱼汤,正冒着热气。

    老翁斟酒自饮,忽而瞥见有人过来,连忙放下酒杯,带着一脸笑意站起来。

    “客官可是要坐船,老叟在此地经营数十年,大大小小水道都很熟悉。”

    陈传点头,应声道:“正要坐船,去锦屏县。”

    “五个大子,客官请上来坐。”

    陈传如数取出五枚铜板交到船叟手中,后者眉开眼笑,伸手去解麻绳。

    “哗啦。”

    “开船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