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懵将

四十二 行军

    孙坚,还有他身后的那一位,派遣他与赵舒混入洛阳做内应,这事得办。

    虽然前面事情的发展,不像他们预定的那样顺利,但陈兰真的在忠实履行着。

    随同赵舒一起出发的,还有一匹快马,将此地发生的事,一一呈报给孙坚知晓。

    这是为何?

    这当然是为了避免孙坚恼羞成怒,鲁阳不去了,挥军南下,以数万人围堵赵舒、陈兰区区不到2千兵马。

    有了这封急报书信,不管他孙坚如何想,只有他还心存一丝幻想,便不会将俩人撵的鸡飞蛋打。

    想在这大势力夹缝中生存下去,真心不容易。

    叹了一声,陈兰一声号令下,催动辎重队往城外移动。

    大军起行,蔓延成一列蜿蜒长队。

    陈兰没有南下,他与赵舒约好,取道弘农,进入洛阳。

    南阳郡北上是鲁阳,再由鲁阳出发,挥兵就能剑指洛阳,这是一条很宽的官道,走这里是直线,最近,预计抵挡洛阳,就算是押解粮草的辎重车队,也用不到十天。

    快马甚至能在一宿一日间抵达。

    此时此刻,孙坚帅大军向鲁阳进发,袁术原本就屯兵在此,陈兰敢去凑热闹?

    不管是真心办事,还是假装托辞,在宛城干下这一番事后,就算心知肚明的孙坚,也必须拿出剿灭乱军的势头来,至少遣出一将,率上数千人马来堵截。

    追不上还则罢了,追上了肯定会有一战!

    这是不可避免的。

    走弘农就不一样了,宛城至弘农没直道,宛城直连同京兆长安。

    玩三国,陈兰有个印象,从宛城出兵,向东能打许昌,遥远一点,还能长途奔袭陈留。

    向西的话,必须过武关,才能打到洛阳、长安。

    游戏取材于原来真实的地形,再仔细问询过后,陈兰得知,的确有武关,的确得穿越武关后才能进入洛阳。

    因为宛城北面全是高山峻岭,爬不过去。

    想凭区区不到2千人拿下武关,那是痴心妄想。

    袁术拥兵数万,也不屯兵于此,便知此地的凶险,当然,关东联军在东方,袁术他不会单出一师来取武关,也是原因之一。

    武关本属弘农郡,现在被掌控在董卓手里,那一切都好说了。

    在穿越武关之前,南阳郡内有俩站可供停留,分别是俪县,析县。

    说是县其实不对,应该称之为拦路虎。

    淆阳一县,下来一位里正大人,隔天就能拉起一千人的队伍,可见此时基层募兵之速,远超想象。

    当宛城郡府兵变的消息传出,不管是为了保境安民,还是打算在赵舒、陈兰俩人身上撕下一块肉,甚至灭了这一支乱军,当作功勋邀功,都在情理之中。

    大军过境,井然有序,与百姓秋毫无犯,那是最好。

    但未雨绸缪,别太一厢情愿,以为没有敢战之士,那极可能会碰壁,被撞的头破血流。

    这例子不要太多。

    陈兰记得原家乡近旁,江阴义士抗清。

    时江阴县前任典史阎应元居城东砂山,应陈明遇之邀于七月初九入城,被推为城主和义军首领,挫败攻城无数次,与清军鏖战月余,义军死伤十万余,清军才堪破城。

    这里就不得不让陈兰想起一事来。

    说的是,在网上与人对喷,常有地域骂的人说南方人,讲什么你们南方人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古时被称之谓蛮夷,在近现代,也不如北方人能打。

    历数史上诸帝,普遍都是从北方崛起,然后南方传檄而定。

    这讲的是南方人怕死,不用派兵去作战了,就自然而然的投降了,没骨气。

    这把陈兰气的目眦尽裂,浑身发抖,恨不得顺着网线爬过去,把发帖的人狠狠揍上一顿,然后踩上一脚,方才能解气!

    这般言论有多少错漏,陈兰都懒得一一驳解。

    单讲有没骨气这事,除了江阴之外,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这是没骨气的表现吗?!

    还有,所谓的清军,呵呵…

    其中有多少伪军,谁说的清楚呢?

    清军入关时候,才就十万兵力,加上吴三桂五万,也就是十五万,这是有史料可查的真实记载。

    先投降了清,然后反身过来,对同胞重拳出击,就是有骨气的表现?

    然而,北有吴三桂,南有钱谦益,对骂起来,翻旧账,从明清能追述到上古时代,其中英雄辈出星光璀璨,不分南北;其中败类也不少,好似滩壁沙砾,黯淡无光,遍布这方山河。

    ……

    ……

    骑马都不稳当,陈兰消气中,然后又开始思虑。

    俪县,析县是必经之路,这时代,想要像后世那样抄捷径几乎不可能,因为不像后世交通四通八达,随便走哪条路都可以。

    现在这时代,想要穿县过境,就必须走官道。

    而县城往往就坐落在交通要道上,是官道上一道关口,你想大军过境,就必须攻下来。

    这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生死存亡,不可不察。

    当然,想要过道,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那就是借道。

    借道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非有盟约不可轻易借道。

    古有假道伐虢成语,说的就是这样的事,你说好只是借个道去打别国,为何把我灭掉了?

    十里一歇,十里吃上顿饭,又十里安营扎寨过夜。

    说起来俪县到宛城的距离,与淆阳到宛城差不多,也就一昼夜的事。

    但那必须无休无歇的行军,像这样到了晚上,养精蓄锐休息一晚,一昼夜是走不到的。

    从宛城撤离的时候,赵舒挨家挨户索取了不少马匹,分配一下后,陈兰得了近二十匹。

    这不是骡马,这可是能上马鞍当做战马的坐骑。

    陈兰再分配一下,分出十二匹,点了吕旷、吕翔、小四、二丫,还有老钱等相熟十二人的将,命他们组建起了一支哨探小队。

    吕旷、吕翔俩人充任正副队长,领导起这支小小的骑军,欢喜的他们俩连连保证,一定不负所托。

    都是亲近之人,骑上马后,至少也能比别人跑的快一些,多了一层保命手段。

    剩下不到十匹,从两位屯长开始,下到队长、都伯,每人一匹,分完就差不多没了。

    当然,这全都在陈兰的计算之中,不然也不会向赵舒只讨要这二十几匹。

    都是穷小子出身,之前别说骑马了,就算战马都难得一见。

    不管是出于练习骑术,还是想探清前后路,这支小队成了陈兰一军中最繁忙的队伍。

    赶到距离俪县不到十里一个内乡的地方,陈兰命令暂停歇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