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我的母亲

父亲的第10房

    父亲总爱跟别人说:“我盖过九次房子了。”如果把这次拆迁后的安置房也算上的话,就是十次了。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我称父亲为“十房老人”。

    最初父亲跟着爷爷奶奶一路逃难来到南京的时候,全部的家当也就是“一肩挑”,爷爷的一副担子挑着一床破被窝还有几个锅碗瓢盆等(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等的),奶奶手里搀着4岁的姑姑,后面跟着十三岁的父亲和八岁的叔叔。弄些树棍草棒等东西来也就搭起了一个房子安上了家。

    两年后,父亲帮着爷爷奶奶垒起了土坯房,算是像个房子的样子了。

    父亲19岁时,结婚了,先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然后自己也垒了间土坯房,搬出来住了。

    后来,随着子女的增多(父亲和母亲一共养育了我们7个儿女),房子住不下了,父亲便和母亲一道建了三间茅草房。对于茅草房,父亲情有独钟,我也是记忆犹深。

    茅草屋房的土墙是父亲用一把三个齿的平叉子(就像西方人吃饭用的叉子一样),一叉子一叉子地用和好的泥巴叉出来的。要把这样的土墙叉实叉牢叉平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相当的技术和力气是决不能够做得到的。你想,那么多面墙,全靠一叉子一叉子的泥巴叉起来,还要赶着时间叉,遇雨就会泡了汤,接连着多少天,每天都要叉它十来个小时,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大工程啊!等把茅草屋盖好了,父亲便瘦得脱了形了,简直就跟大病了一场一样。

    真正的茅草屋决不只是用茅草来盖顶,还应该是用茅草来护墙。茅草屋四面的墙每叉到一定的高度就得压一层茅草,茅草的根部压在泥土墙里,其他部分则披在外墙上。茅草的作用就是为了防雨水,更可以使土墙牢实。

    茅草屋盖好了,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还有茅草的清香,更有家庭的温馨。这时候,父亲便歇着了,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母亲的伺候,乐呵呵地受用着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啧啧的称赞,这个时候的父亲简直就是凯旋的英雄、开国的功臣。母亲呢,也是整天笑眯眯的,好像一个新嫁娘一样。

    再后来,长江发了洪水,茅草房被冲垮。父亲和母亲就像当年的爷爷奶奶一样带着我们搬迁,又开始建房。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经父亲的手盖过的房子是越来越好的了。由原来的茅草屋,到土木结构的房子,再到后来砖木结构的房子,再后来便加了钢筋水泥建房子。

    老实巴交的父亲对人说“我盖过九次房子了”的神情,似乎特自豪,特有成就感,特得意洋洋,然而又有谁能够体味到其间的沧桑悲苦呢?

    现在,父亲所盖的房子皆成过去,只能留在我的记忆和文字里了。父亲和母亲已经搬进86平米的楼房里了,看着功能齐全装修一新的房子,尤其是不用出门就能上厕所了,这真是父亲和母亲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父亲和母亲笑容如菊花一样绽放开来。

    我的父亲和母亲,你们都是“十房老人”啊,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你们就在你们的“第十房”里安度晚年吧。

    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