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唯一修真者

第四章 天佑我大唐啊!

    长安城。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仔细认真的批阅这桌案上那堆积如山的一封封奏折。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如今又天降大旱,让原本就不稳定的局势更加的雪上加霜。

    桌案上,超过半数的奏折基本都是有关于旱灾的,各地上书,庄家大面积无水灌溉导致农作物枯死,关中各地灾民剧增,多少百姓无粮可食,赈灾粮食日益不足,等等....!

    他已经几天没有好好的睡觉了,脸上尽显疲惫之色,每看一封奏折,就不由自主的扶着额头。

    尽管他也很想拿出大批粮食来,可朝廷的粮仓就在昨日就已经空了,按照现在的情况,五日之内如果再筹不到粮食的话,一旦余粮发放完,到时候,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被活活饿死,想到此,李世民眉头皱得更深了。

    “哎.....!难道,真是因为朕的皇位来路不正,上天惩罚不成?”

    几个月以来,每日早朝百官讨论最多的就是想说服他下罪己诏,让他李世民认错,以平息上天愤怒。

    甚至有个别官员尤为激进,这让立志以民为本,胸怀天下的他第一次对这皇位的来历做法产生了自我怀疑之意。

    “来人,传房相,杜相入宫”李世民朝门外吩咐一声,继而再度埋头扎进那一堆奏折中去。

    很快,传旨太监的声音就传来,“启奏陛下,房相和杜相觐见。”

    “让他们进来”李世民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声。

    “臣参见陛下”两人并排踏入御书房,来到距离李世民几米处躬身一礼。

    “来人,上茶”

    “玄龄,克明,都坐吧!”

    “多谢陛下赐坐!”房玄龄和杜如晦连忙施礼道了一声谢。

    唐朝时期,并没有椅子,大多都是席地而坐,就地上放一个蒲团或者一个类似北方的炕而已,当然,只是看起来跟炕差不多,并不是炕,而大多普通百姓,基本都是地上放一张草席,有的甚至连草席都没有。

    一壶茶水,很快被宫女用托盘端了进来,宫女仔细的将几人斟满茶水,李世民轻轻挥手,宫女便躬身退下了。

    “玄龄,克明,召你们来,想必你们也清楚是为了什么事!”

    “说说吧!面对如今这艰难的局面,可有何良策?”李世民抿了一口茶水,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唐朝的茶水可不是后世那种品法,而是采用煮的方式,里面还会加入各式配料,最后再滴入几滴羊油,那滋味....对现代人来说,不是一般的上头,各位可以脑补一下。

    “陛下,我等也收到不少信息,就如今,长安城的灾民已经破万了,可城外依然还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涌入长安,长安各赈灾点的粮食也支持不了几天了,而旱灾却依旧在持续,如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半个月,我大唐有可能发生灾民暴乱的情况。”房玄龄就自己了解的大概的说了一下情况。

    “陛下,不如....”房玄龄欲言又止的,乜有再积蓄说下去。

    旁边,杜如晦也有些无奈的微微点头。

    “不如,不如什么,不如让朕下罪己诏吗?难道你们也认为是朕得位不正,上天惩罚不成?”本是叫两人来讨论一下,想想办法怎么解决眼前的事,没想到两人说的还没两句,又提到罪己诏的事上,这让李世民不由得心里生出一股怒气。

    “臣等不敢...”见李世民生气了,两人连忙告罪。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了太监的声音,“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话音刚落,从李辰那里刚回宫的长孙皇后就迫不及待的来见李世民了。

    “臣参见皇后娘娘”见长孙皇后走进来,房玄龄和杜如晦赶紧起身施礼。

    长孙皇后也顾不得两人,来到李世民身边,有些激动的说道:“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

    “观音婢,何事如此激动,慢慢说来”

    “陛下,今日臣妾微服出宫想替陛下查探一下灾情,后来,臣妾去到了万年县...”长孙皇后将自己在李辰那里所见所闻,和李辰说的对世家出手筹备粮食的办法一一说了出来。

    听完长孙皇后的讲述,李世民顿时激动得浑身颤抖,要是观音婢说的都是真的的话,那对于大唐来说将会掀起滔天巨浪,整个大唐百姓都将告别食不果腹的日子。

    更何况,那位李公子还给出了一个确实可行的筹粮之策,能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旦挺过这段时间,再种上那土豆的话。

    “观音婢所言当真?”

    不是李世民不相信长孙皇后,只是,长孙皇后说的对于李世民来说太过于夸张尤其是土豆和猪肉,

    “臣妾亲眼所见,自然是千真万确,陛下,你看,这就是土豆!”

    “君籣,将土豆拿出来给陛下看”长孙皇后抬手示意李君籣将从李辰那里带回来的土豆种子拿出来。

    李君籣不敢怠慢,连忙将手中的袋子放在桌案上打开来,一个个淡金色不规则圆形的土豆露了出来。

    李世民连忙上前查看,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赶忙起身凑上前,想要看看皇后娘娘所说的土豆到底是何物。

    “观音婢,这就是土豆,能亩产六千斤?”李世民拿起一个土豆仔细的端详着,转身对长孙皇后问道,声音听起来都有些微微颤抖了起来。

    “是的陛下,这就是土豆,据李公子所言,土豆产量在四千---六千斤左右,而且种植期也不长,两到三个月便可成熟。”

    长孙皇后如实的将李辰的话重复了一遍。

    “天佑我大唐啊,天佑我大唐啊!”

    “只是,此物产量是否如那李公子所言,还有待考证,此物种植可有何需要注意的细节?”虽然长孙皇后说这土豆产量极高,但没有自己亲眼所见之前,李世民还是有些怀疑。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神物!”房相两人也是激动不已,连忙拱手朝李世民贺喜。

    作为大唐民间流传的房谋杜断,其认知自然非同一般,虽然不敢确定此物能否达到六千斤,但,想来产量也绝对比现如今产量最高的小麦高很多。

    “好,好,好啊!得此神物,我大唐百姓今后将再也不会挨饿了!”李世民眼睛有些湿润了,自古以来,不管哪个朝代,只要遇到天灾,战乱,百姓必定出现无粮可食的情况,如今,就要在他李世民这里终结了。

    “来人,摆驾御花园,朕要亲手将此物种下”说完,李世民就率先大步朝御花园走去,身后,长孙皇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赶忙跟上。

    李世民已经等不及了,他要尽快将这神物种下,早一刻使其成熟,三个月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几人很快来到御花园,同行而来的还有几个太监,太监手里拿着务农的工具,李世民连忙吩咐几人将面前的一片杜鹃花移栽到别处,种下土豆。

    一袋子大约二十斤的土豆种子,不到半个时辰便栽种完成,李世民又吩咐几个太监将每颗种子洒上水。

    “君羡,安排几个百骑司侍卫,十二时辰轮流守护神物,若有靠近或破坏者,格杀勿论”

    安排完这一切,几人便再次回到了御书房内。

    “玄龄,克明,观音婢刚才所说的筹粮之计,你们认为如何?”回道御书房,几人依次坐下后,李世民开口问道,其实他也看得出来这是可行,之所以问一下两人,主要是看看俩人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虽然方法可行,但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麻烦。

    “回陛下,就娘娘刚才所言,用天下大义压之,再立碑传名,然后再派出百骑司以震慑,如此三方面一同执行的话,世家必定不得不拿出粮食,但,粮食拿到之后,世家必定不会甘心,虽不敢造反,但必定会对陛下进行反击,所以,臣以为,捐粮完毕之后,可派出百骑司对世家人员进行监视一段时间,以防世家暗地里搞小动作。”杜如晦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

    几人都对长孙皇后所说的李公子充满了兴趣,究竟是何等大才,能想得出如此精妙的计策,朝廷上下百官几个月的探讨,却没有丝毫进展,更没有拿出哪怕一条实际可行的计策出来,更多的确实想说服李世民下罪己诏,想到此,房相杜相心里不由得自责起来。

    “嗯...,杜相言之有理,”明日早朝,朕就通告百官,迅速执行下去。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猪肉的事,听观音婢说,猪肉经过阉割之后,肉就会失去难闻的腥臊之气,肉就会变得美味无比,你等有何看法?”在李世民的认识里,猪肉又腥又酸,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只为贱肉,只有实在无肉可食的贫民才会偶尔去吃的,现在有人告诉他,不是猪肉不好吃,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养殖之法,虽然李世民还是有些许怀疑,但想了一下,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

    “臣等以为,猪肉虽然自古以来都被视为贱肉,但根据娘娘在那李公子那里所知的,也不无可能,或许真是没有发现正确的养殖之法,想要证实此时也不难,明日早朝之后可由娘娘带路,我等前去考证一番便可得出答案。”

    “臣以为,猪肉阉割养殖之法,十有八九应该是真的”房玄龄想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读者大大讨论群531037891,感谢书友:月流心伤旧人冥大大的推荐,作者菌会继续努力,如有哪处情节不合理的,欢迎大家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