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奸相

第四十一章 教杜甫做事

    看着李豫一脸不服就干的表情,李亨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儿子勇猛,可吐蕃有三十万大军啊!

    拿什么干?

    处理国家大事,可不能只凭一腔热血。

    “豫儿,你往后站站,多听听房琯怎么说。我若登基了,你就是太子,不可鲁莽。”

    李豫听话的往后退了一步,眼睛看向房琯。

    房琯,出身房氏。房氏一族祖上出过一位名相,房玄龄。是太宗皇帝最为倚仗的智囊。

    因此,李亨对房琯,也充满了期待。

    希望他能提出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好建议。

    房琯有些激动,他苦苦追随太子,为的就是这么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臣以为,太子第一步应先前往灵武登基,名正言顺将朔方军收入囊中。朔方军连战连捷,军中将领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当世名将。拥有了朔方军,就拥有了天下百姓对太子的信心。”

    “第二,结好回纥。回纥兵强马壮,骑兵更是勇猛无敌。有了回纥军效忠,对抗吐蕃也就不在话下。”

    “第三,杨相霸占朝堂,排挤世家门阀。这正是太子拉拢各大门阀的机会。只要得到天下门阀世家的支持,何愁天下不定?”

    一条一条,说的太子李亨心花怒放。

    依房琯所说,李亨仿佛已经看到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朔方军,回纥,世家门阀。

    这三方,就是他制霸天下的法宝。

    “好!甚合我意!”

    “房琯,只要我登基称帝,就让你来做右相。有了房相,我也必将开创一番比肩太宗皇帝的功业!”

    太子下令,一行人马向灵武方向,日夜兼程赶去。

    ……

    长安。

    灞河。

    叛军与唐军,在这里,诡异的达成了一种短暂的默契。

    互相盯着,谁也不敢先动。

    在这无比压抑,无比沉闷的时刻,杨天真却让人从城中把杜甫接过来,聊起了天。

    “杜甫,你是洛阳人氏,家乡失陷肯定比别人更痛苦吧。”

    “你认为,中原那些主动加入叛军的老百姓,都是因为什么?”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好回答。

    杜甫心怀仁善,一生都着眼于升斗小民。杨相的问题,却恰好问到了他日夜反复思考的点上。

    侃侃而谈道。

    “百姓穷!”

    “田租本就沉重,杨相又改了田租形式。不让交粮,让交绢布银钱。”

    “各大豪门世家,趁机压价收粮,高价卖粮。把百姓改得的钱,都聚拢到了豪门。”

    “穷则生怨,自然愿意加入叛军。”

    杨天真不置可否。

    没有对杜甫的看法点评,而是又追问一句。

    “叛军残暴,四处屠杀劫掠。你认为,老百姓不知道吗?”

    杜甫突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有时候,老百姓也会化身为残暴的恶鬼。根本就不能一言以蔽之。

    杨天真替杜甫,说出了那个答案。

    “老百姓当然知道叛军残暴。可是加入了叛军,就可以杀别人,抢别人。而不加入的话,就成了被杀被抢的那个。”

    “百姓,只是在遵从本能行事,无关乎善恶。”

    杜甫早就想到了这个结论,只是不敢面对。

    自古圣贤书就教给所有人,说老百姓天然就是善的。

    他……不敢反驳圣贤书。

    如今,被杨相戳破了那一层,只能沉重的点了下头。

    “百姓无善恶。若教化百姓行善,百姓就善。若制度逼迫百姓为恶,百姓就恶。”

    杜甫能说出这样的话,杨天真就已经很满意了。

    至少,他是敢于面对真相的。

    说这些,只是在做一个铺垫。

    杨天真真正想说的,并不是这些关于善恶的争论。

    而是在教杜甫做事。

    “杜甫,你有没有发现,世家门阀千年以来,一直在共同编织一个谎言?”

    “他们说百姓生活富足,就是帝王仁德,任用贤才。他们说天下大乱,就是帝王昏庸,宠信奸臣。”

    “反正,找人背锅就对了,从来不告诉老百姓,这世界的真相。”

    杜甫听到这种大逆不道,诋毁圣贤的话,忍不住身躯都抖了起来。

    可相比于圣贤,他的内心更尊重事实。

    对杨相这样的说辞,杜甫的内心也有一个声音,在隐隐附和。

    让他更加好奇,想要知道,杨相口中的那个真相。

    声带因为紧张,以至于声音变得稍显尖锐。

    “真相……是什么?”

    杨天真手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斜仰着头望向天穹。

    这个真相,道家的人应该会懂。只是他们都太宅了,轻易不肯出来对人说。

    “人少,地多,百姓就富。人多,地少,不够吃了。就乱,就战,就杀人。”

    “什么时候,人杀的差不多了,地又够分了。就又太平了,又富了。”

    杨天真说的很直白。

    把杜甫雷了个外焦里嫩。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规律。

    汉初百姓两千万,日渐走向繁盛。汉末百姓突破六千万,就爆发了黄巾之乱,至三国归晋,仅剩人口一千万!

    大唐亦是!

    唐初户口统计,仅一千四百余万,就有了贞观之治。至今,户口六千五百万,于是有安禄山叛乱。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冥冥之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难道,这就是天道?

    杜甫是真的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读书人的脑子,里面都是同样的平叛标准——乱世,必定是因为帝王昏庸,奸臣当道!

    杨相的话,有如眉间一指,给他开了天眼,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视野。

    然而,杜甫却非常恐惧。

    心里非常害怕,自己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里面到底是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强按住心里那些危险的想法。

    杜甫现在,有一种末日临近的感觉。他想知道,杨相对这场动乱的预判。

    “杨相,依你的意思,这场动乱还会持续百年?”

    “然后人民十去七八,才能恢复太平?”

    但凡早上一天,杜甫都不可能想到,这么可怕的话,会从自己口中说出来。

    要死掉七八成的人,真个就是百姓命贱如蝼蚁么?

    这时。

    杨天真却忽然哈哈笑了起来。

    清朗的笑声,回荡在天地间,就好像真的开心。

    拍了拍杜甫的背,安抚他的情绪。

    “你想什么呢?怎么会死掉那么多人?”

    “现在不是有我了吗,我会改变这一切的。”

    杜甫实在是没有得到一点安慰。

    他不相信,杨相就算本事通天,还能逆反这历史的铁律?

    “你……怎么改变?”

    杨天真满脸洋溢着笑容,手指苍茫大地。

    “以前死那么多人,是因为土地不够分,种出来粮食不够吃。”

    “我有别的办法,可以轻松养活六千万人。”

    “他们就不用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