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奸相

第八十九章 奉节郡王

    大军返回长安。

    吴王和永王都还没有到。

    严武出去给凤翔守军运粮,也还没回来。

    长安城守军单薄,程元振丝毫不敢懈怠,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中。

    先开始只是宵禁,后来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就干脆直接封城,搞的有点民怨沸腾。

    杨天真大军一回,程元振就立刻迎上来汇报。

    能看得出来,他是真把杨相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无比上心。

    但他又没有杨天真的那种松散掌控全局的能力,只能把一切都抓的很紧。

    昨天,又砍了几个带头闹事,反对封城的人。

    长安城都被程元振的残暴手段,搞的气氛十分紧张。人人都是噤若寒蝉的样子。

    程元振自己,对这个结果还十分满意。

    到了杨相面前,颇有点献宝的意思。

    “杨相,您不在的时候,奴家把整座长安城,搞的是井井有条。”

    “不过杨相要小心,最近传言诸王要来夺长安。奴家担心,城中已然出现了很多的细作!”

    看程元振一脸负责的样子,杨天真都不忍心责备他。

    只是简单下了一道命令。

    “开城门,恢复正常通行。”

    程元振非常不理解。

    但他与那些文臣武将的区别就是,他从来不问原因。

    尽管不理解,他还是执行的无比认真。

    城门一开,百姓立刻欢腾起来。

    纷纷暗地里咒骂杨相,不干人事,害他们憋了那么久!

    杨天真不在乎城里有细作,他的风格是,利用敌人的细作,传递一些错误消息出去,误导他们。

    开城之后,紧接着就发布了第二道命令。

    “逮捕嗣岐王李珍,特许用刑!”

    这道命令乍一听,没什么大不了。

    实际上,是杨天真对诸王的直接宣战!

    让他们明白,皇子不再金贵,犯事了也要受刑。更让长安百姓,从此开始建立一种意识,皇子不再高高在上,普通的不良人,都可以拿鞭子抽他们。

    一层无形的阶级壁垒,被打破了。

    这种事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只是一个乐子。

    但对于皇族,千年来,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等级制度,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

    世界,要变了。

    杨天真没有去兴庆宫,直接回了西内苑。

    李承雅是无忧无虑的,出门一趟,仗也打了,青也踏了。

    虽然过程赶了一点,但总体还是愉快的。

    主要是,她相信相公能解决一切问题。

    肯信任别人,自己就会很轻松。

    “相公,那些皇子来长安,都是针对你的吗?你帮他们平叛,还要被他们针对,你累不累?”

    听到这么温暖的话,杨天真疼爱的捉起她双手?

    “不碍事的,他们也拿我没办法。这次诸王暴乱,正好把各地有造反想法的人,都吸纳了去。我把他们一次解决了,也算为大唐排排毒。”

    李承雅相信相公有这个实力,也不再多问。双眼满含滚烫的热情,灼灼的望着他。

    “那这次以后,未来是不是会越来越好?我们就可以四处骑马游历了?”

    这个要求,在这样的乱世,显得极为奢侈。

    却也是杨天真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这纷扰乱世,若是不用雷霆手段,只怕还要乱很久。

    也正是这次诸王赴长安,才让杨天真,激起了浓重的杀心!

    “小雅,这次的事情解决,我就带你去青海湖看看好不好?那片湖非常大,看起来跟真正的海,没有区别。”

    李承雅这辈子,虽然也走了好远的路,却没有看过多少风景。大海更是没有见过。

    更加想象不到,怎么会有跟大海一样的湖?

    顿时就提起了兴趣。

    “相公,那这海里有没有鲸鱼?”

    对杨天真而言,收回青海湖,就只是收回固有领土。

    却从未想过,青海湖里有没有鲸鱼这种问题。

    想了一下才答道。

    “不知道,不如,我们抓住吐蕃大将,让他下去帮我们看一下?”

    李承雅欲言又止。

    她不愿意因为一些荒诞的理由杀人。但又不想反对相公。

    最后,只能问道。

    “相公,你真的要杀掉很多人吗?这些人,是不是都该死?”

    杨天真不假思索说道。

    “倒也不是每个人都该死。这世界,并不是只论表面规则的。有时候,支配整件事情运转的,其实是潜在规则。”

    “我只能说,相比于我们死,当然最好是别人死!”

    李承雅似懂非懂,不明白为什么不是别人死,就是自己死?

    大家一起好好的,不行吗?但连她自己都明白,这个想法太傻了。

    或许,人如麦苗。太稀疏,就都长不好。相反,太稠密的话,也需要揪掉一些。

    不是麦苗犯了什么错。

    这大概就是这世界一直遵循的一种,潜在的规则吧?

    “相公,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永远支持你!”

    ……

    让杨天真意外的是,李适居然主动找到了他。

    这位小奉节郡王,在跟了杨天真做书童之后,就能接触到一些政务,也能听到杨相的一些分析。

    但杨天真出征在外,却从来不会带他。说起来,他无所事事的时候更多。

    看起来,他也是听到了最近的一些传言。

    “杨相,我有一计,可以立刻平息了诸王之乱的风波。”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言谈举止中,还显得那么稚嫩。但思考的事情,已经非常早熟。

    杨天真一听这话,大概就明白了李适的意思。

    从李适的角度来看,有他太爷爷天宝皇帝李隆基在,就足以镇压诸王。

    如果天宝皇帝现身,明确的将玉玺传给李适保管,事情自然就没有了争议。

    可真实的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杨天真也不想打击一个孩子,但须让他明白,他太过想要一种结果,以至于忽略了身旁触手可及的困难。

    “立你为储君,也没办法吓退他们。兵已到了长安城外,你以为他们会老老实实退回去?”

    “什么人,到了这一步,都会选择放手一搏!”

    李适本来是兴冲冲带着自己的计策,来找杨天真。

    结果刚一开口,就被泼了一头冷水?

    是啊,如果诸王一定要战,要夺。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