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纷乱与无为
校场上,一群巡丁们赤着上身,嘴里喊着口令声,挥汗如雨,正在操练刺枪术。
另外一边,一群巡丁绕着教场跑步,脸色黝黑,汗流浃背,一声不吭。
最好的时光,最苦的训练!
只是,尽管立了规矩,那人数还是少了点,只有四十几个不到五十。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王和垚的悉心教导,和棍棒伺候下,这些参加训练的巡丁们,队列基本熟悉,已经开始练起了刺枪术。
进度不一,有的甚至已经练起了火铳和火炮。
大岚山巡检司地处险要,又要应付土匪和暴民,除了刀枪羽箭、火绳枪,劈山炮、佛郎机炮数量虽少,确不缺席。
校场上,王和垚大汗淋漓,以身作则,站在巡丁们的队伍前面,带着巡丁们训练。
“兄弟们,唱起来!傲气面对……一摆起!”
一个时辰的刺枪术结束,王和垚大声呐喊,带头唱了起来。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如精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我发奋图强做好汉
…………”
巡丁们手持红缨枪,抬头挺胸,一起唱歌,有模有样。
当然,用的是浙江余姚方言。
都是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况且,这首歌在后世广为流传,其受欢迎程度毋庸置疑。
“立正,稍息!”
看着眼前人汗水淋漓的样子,王和垚一本正经,又开始了说教。
“兄弟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刺枪术练好了,就是一般的武林高手也不在话下。学好了本事是自己的,往小了说,可以保护家人,亲朋好友。往大了说,杀贼立功,前程抱负,都在这平日的训练场上!大家明不明白?”
“明白!”
附和的人稀稀拉拉。
“叫我教官!大声点,我听不到!”
“明白,教官!”
“再大声一点!”
“明白,教官!”
训练结束,巡丁们纷纷散开,到各隘口关卡去换防驻防。
“老五,跟着练习的只有四几个人,看样子人数有些少啊。”
郑思明眼里,掩饰不住的担心。
“大哥,才一个多月,耐心点。”
王和垚安慰着郑思明。
四五十个,快一半人,已经不错了。
“还不是李彪那些人,他们带头不操练,还威胁其他人,所以人才这么少!”
赵国豪满脸的义愤。
“算了吧!有四十几个人跟着操练,已经很不错了。其余这些人里面,我也看不上几个!”
王和垚没心没肺,哈哈一笑。
“除了刺枪术,骑马、火铳、打.炮等火器使用,这些技能要都学会了,可是不简单!”
郑思明看了一眼王和垚,不无疑惑。
“老五,你尽心尽力,操练出这么多军官。你就不怕,将来有一天,他们和你为敌吗?”
“无论某种技能,必须要贯以某种精神,才能展现其威力。就算我把所有训练技巧、操练要典教给他们,那也只是形似,不是神似,更不能做到一模一样。”
王和垚冷冷一笑,忽然话题一转。
“老四,你该去当值了。”
“老五,叫我四哥!”
赵国豪表情似乎有些不满。
“四哥!”
王和垚亲热地叫了一声,随即板起脸来。
“四哥,麻烦你去城墙上值守吧。”
“老五,天这么热,你这是打击报复!”
赵国豪摇摇头。
其实他现在瘦下来之后,已经没有原来那么怕热。
“老五,我真是好奇,你这些东西,都是从那里学到的?你不要告诉我,是从黄百家那里学到的,他没那个本事!”
郑思明把疑惑的目光,放在了王和垚身上。
“好了,不瞒你们了!”
王和垚头开始大了起来。
“几年前,我在洛佩斯神父那里,看过一本泰西的兵法书,书名叫《哈姆雷特》,里面讲的就是怎么样训练士卒等等。没想到还真有用!”
原来是“泰西巨著”!
郑思明和赵国豪都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训练方法和绿营兵不一样,原来是来自遥远的泰西。
“老五,今天这天气,可是够暖和!”
赵国豪摇摇头,苦起了一张脸。
如今正是夏日,城墙上直面太阳暴晒,热度堪忧。不过他们兄弟轮流当值,他也推辞不得。
赵国豪上了城墙,还没有值守多久,王和垚和郑思明就跟了上来。
“怎么,舍不得我?”
赵国豪皮笑肉不笑,手持长枪,黝黑健壮,龙精虎猛,和以前的大胖子判若两人。
“舍不得你,看你有没有偷懒。”
王和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大哥,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拖家带口过关卡的百姓,好像多了起来?”
王和垚看着西面关卡前乱糟糟一团的人群,眉头一皱。
大岚山巡检司分管附近要道的水陆要道,从浙南而来的许多百姓,都要经过此处。本来见怪不怪,只不过最近几天,从南向北的百姓特别多。
“最近我去过那边几次,说是耿精忠的部下北上受阻。朝廷派了各路人马进了浙江,领头的是康亲王杰书,说是什么平南大将军。还有新任的浙江总督李之芳刚刚去了衢州。双方你来我往,厮杀的昏天黑地。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向北逃窜了。”
郑思明低声说道,眉头紧皱。
王和垚点点头,目光转向了赵国豪。
“四哥,你过去问一下逃难的百姓,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形?”
赵国豪应了一声,跑了下去。
“这么说来,四明山的各路好汉,日子也不好过了?”
清军既然和耿军杀的难舍难分,那么,地方上的绿营腾出手来,四明山群豪,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应该是这样!我去的时候,听二当家的说,耿精忠派人到了四明山,商量一起抗清。”
郑思明摇了摇头,满眼的疑惑。
“大岚山山寨的兄弟,怎么和耿精忠搞在一起了?真是想不明白!”
王和垚暗暗摇头。大岚山山寨胡双奇这些人,势单力薄,耿精忠抛出橄榄枝,明知有毒,也不得不接过。
中毒还可以治,一旦耿精忠落败,可就是万事皆休了。
“耿精忠和清廷,没一个好东西!咱们兄弟势单力薄,到底该怎么办啊?”
王和垚一声不吭,郑思明急了起来。
“大哥,无钱无权,只能是借势而为,伺机而动。”
王和垚嘿嘿一笑,很是无奈。
“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队伍啊?”
郑思明摇摇头,喃喃自语。
“大哥,你想的太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听说过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郑思明心头一颤。
在心志坚韧上,自己这个大哥,可是和王和垚远远不如。
“我现在都有些后悔,后悔来了大岚山巡检司。”
王和垚轻声说道。
大岚山巡检司,就这百十号人,又不能招兵买马。来了反而感觉,像是被困在了里面。
“老五,这一点你就错了。兄弟们这些转变,你有没有看在眼中?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把兄弟们都教会了,以后再做事,就不是你一个人忙前忙后。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可是你说的!”
郑思明劝慰着王和垚。
王和垚一怔,哈哈笑了起来。
“老五,除了队列、刺枪术、格斗术,以及各种军事知识,我觉得你想传授的,不仅仅是这些。”
郑思明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清朝严禁汉人练武,禁止民间百姓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这也使得民间汉人尚武之风薄弱,甚至是销声匿迹。
“是尚武之风,还有……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王和垚略微思索,脱口而出。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郑思明的眼中,一片迷惘。
“民族主义,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本的想法与行为。要让人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尚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是这天下百姓,有几个人还知道这些?有几个还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
面对着自己的好兄弟,王和垚毫不保留。
“甲申之变,满洲入关,为其一族私利,推行愚民政治,对我仁人志士无情杀戮和摧残,剃发易服文字狱,恶行昭著,罄竹难书,它又岂能为我汉人之“国”?”
“那你我兄弟,该怎么做?”
郑思明连连点头,眼睛也亮了起来。
“兴兵建国,洗尽腥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复我汉人衣冠。除了培养我汉人的尚武精神,还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以自己是汉人而自豪!”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不以自己的民族自豪,奴颜婢膝,功夫练的再好,也不过和吴三桂、洪承畴一样,卖国之贼、毫无廉耻。
“老五,你说的对!”
郑思明脸上发红,精神一振。
“汉族为我中国之主体,汉人强,则中国强,汉人复兴,则中国必复兴。可是……”
郑思明抬起头来,眼里还是疑惑。
“老王,你还是没有告诉我,我们该怎么办?”
“咱们的力量太薄弱,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要一步一步来。其实要做很简单,那就是创办报纸,宣扬华夷之辩,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王和垚看着瞠目结舌的郑思明,微微一笑。
“大哥,要做这些,得卧薪尝胆,未雨绸缪,咱们有很多事做!”
“报……纸?国家……主义?老……五,你到底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郑思明盯着王和垚,结结巴巴问了出来。
王和垚笑了一下,没有吭气。
他个人文采有限,这些个主义学说,还得找学识渊博的大儒润笔。
不过,这都是将来之事,目前主要的,还是蓄势,培养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的近现代教官。
“大哥,老五,百姓说,耿精忠的大军已经打到了义乌县和诸暨县,浙南的百姓没有办法,才逃往绍兴府和宁波府!”
赵国豪回来,在城墙下大声呐喊。
诸暨县已经在绍兴府境内,距离余姚不过二百来里。想不到耿精忠大军如此凶猛。
看来,难民日益增多,的确是两军鏖战的原因。
“老五,你说耿精忠能不能打到绍兴府和杭州府来?”
郑思明眼睛里,满满的期待。
“肯定打不过来!”
王和垚断然下了结论。
清军大军刚刚进入浙江,以耿精忠的虎头蛇尾,有台湾郑锦这根搅屎棍在后掣肘,能形成对峙之势,耿精忠已经是阿弥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