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冠群雄山河志

第1章 序言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驰骋九州之巅,艳冠群雄,天下英豪竞折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望古归今于世,千古江山,斗转星辰,沧海桑田,轮回变迁依旧在,只是物以人非。天下之国,其久而必分,分之久而必合,实乃天命也,性也。

    今天下分崩,已欲百哉,王朝更迭如云烟,形如流水生死茫,君王争宝座,权力如盲跣,战火遍野阙,兵戈日夜炮,家园荒芜草,流离失所苦,漫漫长路老,百姓惶惑急。

    然一统天下大业皆天下英豪之愿,如其一统,名垂千古,各君国不辞辛劳:

    天下群雄争霸路,吞并兼并尽操劳。

    北伐南征不断续,百姓流离受磨折。

    战火纷飞降民间,生灵涂炭哭声传。

    杀戮崩坏尽血泪,历史演绎繁华落。

    今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已过数百有余,我方唱罢你登场,无数英雄豪杰卷入这滚滚浪涛之中,然皆未有安定天下之人,世人哀叹,天下真要忘于乱世之中,然卦象有云: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父後子前。

    后其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

    天下终会归于一统,但人海茫茫会是谁,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个苦寒之年,韩风瑟瑟,此时的天下难得的清静,作为此时纷乱中实力最强的晋国,此刻在晋国都城洛城皇城中一片安详安宁,位于皇宫最北一处高台之上,有一座高大且富丽堂皇的楼阁,名通天阁,此阁乃当朝国师轩天道长观察天象及其修炼之所,其有预知天下祸福,灾荒,天象异象等能力,隶属于钦天监,乃九州大陆赫赫有天算星象大师,同时也掌管着晋国的钦天监,被晋国封为轩天国师。

    这一日一身道袍,一脸长须,仙风道骨样的轩天国师正在通天阁中观察星象,预测日后天地之变,通天阁中巨大的浑仪和浑象在复杂的齿轮结构下不断运转着,顶部巨大的空洞用于观察星象,只见手中的罗盘不断晃动着,突然轩天国师眉头一皱,随即看向运转中的浑仪和浑象

    “奇怪……怎么会?”

    轩天国师又手指掐算起来,他走出通天阁看向天空,此时长空格外碧蓝,不见一朵云霞,轩天国师眉头皱的更紧了,观察一番后,随即他走进了通天阁的藏书阁中,夜幕降临,夜空罕见出现星辰暗淡之光,突然一颗闪亮的星辰从东方冉冉升起,越来越亮,照亮了夜空暗淡的星辰,同时一刹那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夜空是那么的绚烂,而它依然的那么的显眼明亮,给死气沉沉的星空带来了生机。通天阁中的人见此惊讶不已,尤其是轩天国师眼睛紧盯着那突然其来的天象。

    看着那颗未知的星汉,轩天国师闭着眼,嘴里不断的念叨着,此神迹通天阁其他人也看在眼里,无不惊讶,轩天国师睁开双眼看向那颗星汉道: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居然会有此等怪事……看来百年的混乱,即将归于安定了”

    不过很快那颗神迹般的星汉突然暗淡随即消失不见,轩天国师赶忙四处寻找,可一无所获

    “奇怪……难道陨落了……不应该啊……难道哪里不对……”

    就在轩天国师测算为何会突然变成这样的时,一个弟子跑了进来,行礼道:

    “师父,陛下有请”

    国师眉头一挑,宣政殿殿外,一个冷峻的中年男子站在外面眼神紧盯着突然其来的祥瑞之象,眉目紧皱久久凝视。

    “启禀陛下国师代到”

    晋德帝转头看向年过半百一脸白须的轩天国师开门见山道:

    “国师此天象何解?是否祥瑞之兆?”

    “启禀陛下,千百年来,群星璀璨,天地之间异想那更是无数,因此出现了无数不凡之人,然这次却非比寻常,非吉非凶……”

    “何意?”

    “此天象,对天下乃祥瑞之兆,但对我朝而言乃是凶兆……”

    就在国解挂时,晋德帝身边的侍从匆匆的跑了过来,只听其慌慌张张的说道:

    “启禀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晋德帝眉头一挑道:

    “何事如此慌张?”

    “陛下,刚刚月华宫来人通报,说娵贵人她就要生了”

    “什么?”

    晋德帝一惊,娵贵人明明还有一月才会生产,怎么突然,刹那间眼前一闪,他看向夜空,再看向国师,眉头紧锁,片刻后说道:

    “国师随朕过来……”

    子夜时分,本应是入眠时分,但后宫此刻却不太平起来,尤其月华宫格外的热闹与紧张,只见宫人们不停在出入寝殿中,同时寝殿中时不时传来让人胆战心惊的嘶喊声,让人不寒而栗。

    晋德帝眉头紧皱在外面来回踱步,片刻后晋德帝对着身边镇定自若的国师道:

    “国师,朕的爱妃可和今日的天象有关联?”

    国师闭目嘀咕,好一会才睁开双眼道:

    “陛下,恕老夫多言,娘娘提前生产与此次的天象之兆并无关联,老夫看来,娘娘这是受到了惊吓”

    “你确定?”

    “老夫何曾失算过……天之异象另有他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殿内除了娵贵人痛苦的嘶喊声,并没有听到婴儿的哭喊声,晋德帝眉头紧锁,这时一个宫人跑了出来来到晋德帝说道:

    “陛下,不好了,娘娘她,她恐怕难产了”

    晋德帝一愣,沉思片刻后敕令道:

    “朕要母子平安,要是朕的爱妃出什么事,朕拿你们试问”

    宫人赶忙进去通知里面的人,晋德帝在殿外,听着里面传来的撕心裂肺的嘶喊声,感觉整个皇宫都能听到一般,晋德帝心中忐忑不安,来回走动,一旁的国师此刻眉目紧闭,嘴里念叨着什么,不知过了多久内殿中的声音突然停息,晋德帝不知为何感觉不安起来,不一会一个侍女跑了出来,诡诈地上痛哭道:

    “陛下,娘娘她,娘娘她因生小皇子体力不支……薨了”

    晋德帝心中一惊,随即顾不得规矩了,直接朝里面走去……

    看着怀中提前出世虚弱的孩子,再看了看躺在床上已经没了气息的娵贵人,晋德帝心中五味杂陈,屋内安静的出奇,跪在地上的人瑟瑟发抖,没能保住娵贵人,这些宫人怕难逃一死。

    国师上前,说道:

    “陛下,还请陛下节哀,这是娘娘的命,陛下何苦为难这些宫人,陛下,这小皇子虽不是命定中人,但老夫刚才算过,此小皇子长大之后也是一方霸主”

    “……国师你的意思是……”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哒哒的马蹄声打破城中的宁静,只见一队骑着马的神秘人来到城门口,守城将士上前阻拦,只见一骑在马上的人拿出一文牒递给守城官,不一会城门打开,一行人悄悄出城朝着东边而去,他们去干什么不得而知,很快天之异想在各国传开,传闻一统天下之人将出现,各国也蠢蠢欲动起来,然数年之后天选之子并未出现,各国纷争依旧,渐渐众人忘却了此事。

    晋德帝戊辰年乙丑月十六日(五年十二月),晋都城洛城天象奇观,星汉璀璨,孤星耀眼,是有君临天下王者出现,然只片刻之后天地归于安宁……数日之后,轩天国师离奇消失于皇宫之中,晋德帝惊愕,派人寻找多日,无果。

    自天下分崩已有两百余年,二百余年里,天下出现了不知道多少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或强大或弱小,时间长河中它们如流水走马灯般交替着,不断吞并分裂,吞并分裂,然没有一个完成天下的统一,此时的久经战乱的大地依然有六个强大的国家和若干小国分别统治着破碎的山河,百姓在这昏暗的日子里等待着救星的到来。

    这六国分别为:

    中原大国晋国占据富庶广袤的平原之地,雄兵百万,沃土千里,欲一统天下。东方强国武周同样占据富庶之地,少山,同时有出海之口,精良之器。东南偏安一方齐国,多山比邻武周,国弱。西南大陈国,地广人稀,多山多河泽,山中多有瘴气。北方胡人辽国,魁梧勇猛,以游牧为主,多酷寒之地,时长南下侵扰。西边西凉国,地广人稀,多荒漠沙石,多种族,其皇族多神秘,接壤荒芜。同时还有数个依附于这些大国的小国,百年征战形成如今的局面,其中属晋国和武周国力最强盛,双发时有战事发生,奈何实力想当,互有胜负。

    其中晋国,武周,齐国三国乃百年前魏国分裂之国,三国皇族乃前魏国三大族之萧、李,王三族,另一大族卢氏于魏国灭亡之后消失于世间,至于去于何处,无人知晓,晋以萧姓,武周,齐国为李姓,其齐国乃李姓和王氏结姻,齐国实权在王氏手中,在立国后五十多年后武周圣武隆帝李宏于定安十年与齐国一战,齐国败,齐国削去帝号降为属国开始向武周称臣纳贡,同年李宏改年号武统,直到十多年后齐国内乱被其孙氏一族取代。

    大陈国陈宣帝丁丑年丙午月(十四年五月),大陈国内乱,大陈国内其两大门阀大族之一的,刘氏发动判断,欲取代大陈陈氏,奈何时运不济,未能得逞,不过刘氏也占据了大陈国的半壁江山,自立为王,建立了汉,称刘汉,自此大陈国一蹶不振,立国百年大陈国一分为二。陈中有一支姓氏最为突出,安氏,乃大陈大祭司一职姓氏,安氏从大陈立国皆为大祭司,大祭司乃大陈崇高之职,安氏实乃大陈实际统治者。

    晋德帝戊寅年丁巳月(十五年四月)伐陈,同年六月败退,大陈善于巫蛊之术,善用瘴气,天下无不知,曾以巫蛊之术让晋国,武周吃不少苦头,三年之后晋德帝病逝,晋武帝继位。

    辽国多部族统治,其中拓跋氏乃辽国正统,称可汗,北辽曾于战可汗,拓跋熊在位期间,出动近五十万,发动过对中原最大一次入侵之战,欲一统中原,称霸天下,此战北辽,晋国,武周,齐国近百万人参之,实乃百年罕见之战,最后北辽败之,此一役北辽再无能力南下,晋国,武周两国也无在战,天下进入安定期,然北辽境内的完颜一族发动叛乱,建立金政权,辽国不太平。

    西凉国作为西边荒漠之国,接壤神秘荒芜,其皇族至今无人知晓其身份,晋曾在晋明帝时与其交战,败之,此后与西凉结盟。

    乙丑年甲申月(二十六年七月)与武周圣武隆帝武统七年(年号)在天门关与晋武帝一战,武周三十万大军大败晋国,武周皇李宏一病不起,静安四年抱憾而亡,一统天下无缘于他,自此天下暂时安定。

    经过两百年的混战,各国已疲惫,心照不宣的进入和平时期,难得的和平安详,让千疮百孔的大地得到了喘息,百姓安居乐业,看起来天下真的太平。

    武周圣武隆帝静安三年(庚午年)武周之地丰州突遇地动,一山崩露孤石,上刻:

    “

    天命之兆胜于天,乱世人间佳人偶。

    斗转乾坤飞龙天,万里江山定九州。

    官府派人封锁消息,随即派人捣毁孤石,同时刻派人携拓本进京,此时的圣武隆帝已病入膏肓,由其太子李玄统领朝政,李玄听取来人的讲述,看着桌案上的拓本陷入沉思,不知过了多久,李玄道:

    “看来上天的种种预示,天选之子就要出世了,会是谁了……”

    看着上面的预示,李玄眉头紧锁,他要不要把这件事告知自己的父皇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晋国皇帝也知道了此事,对于再次出现预兆,继位三年的晋武帝萧云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有人故弄玄虚,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每次细查之后发现都是有人故意为之,目的不言而喻,这次也同样,既然发生在武周他也没必要去查个清楚,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