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

第18章 屋顶幽灵

    晚饭后,我和大磊抱起六叔的相机,装上那个长长的白色镜头,迫不及待地爬上楼顶。

    这时,月亮已经一丈来高了。

    大磊坚持让他先看。

    这是在他家,他力又大,我只得让着。

    “哈哈,好大的月亮,就是好模糊,还在晃。还不如我那塑料望远镜!”

    “你要半按快门,相机要端稳。”我说。

    大磊照做了,镜头发出“吱——嘀—”的对焦声。

    “现在清楚了吧?”

    “嗯,月亮上的阴影都好清晰呢!我奶奶说那像吴刚在砍桂花树,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来呢!环形山呢?不是说月亮上有好多巨大的殒石坑吗?看不到呀!”

    “好了好了,该我了。”

    “等会等会,我把它拍下来,放大了找。”

    大磊咔嚓了好几下,睁圆了眼,在显示屏上放大着找。

    “咦,看的清清楚楚,拍下来怎么只有一个白花花的、模糊的圆片?!”

    “我说让我来,你不信!”

    我抢过相机,边摆弄边教大磊:“焦距太长,容易抖,左手要托稳镜头,小臂搁在围栏上,肘部抵着胸膛,这样才稳;感光度要调高点,这样快门速度就快了,能减轻手抖的影响;月亮虽然亮,但天空太黑,相机以为光线不够,容易曝光过度,所以要用‘点测光’;还有,‘曝光补偿’减到三分之二分以上……”

    大磊听得一愣一愣的。

    “小雨,你他妈还懂得真多!”

    “这有什么,我叔教的呀,你看我拍的。”

    我得意拨弄着相机屏幕,把刚拍的月亮放大给大磊看。

    “哇,真清楚!奇怪,好像有人在月球上画了经线!又像是荷叶的叶脉……好了好了,再放大就模糊了,小点,再小点。你看,月亮表面好像结了层冰霜一样,哈哈,该不会是月球上有水吧?不是说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坑吗?怎么看不到?”

    “别急别急,慢慢来……找到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环型山!”我说。

    原来,十八的月亮已不圆了。在它消残的边缘,也就是受光部和暗部交界处,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凹坑,像蜂窝似的,非常清晰。

    怪不得六叔说满月时拍不出环型山的!

    十点半,小县城就已非常安静了,月亮给一个个黑黝的屋顶描上了冷冷的光边。有坡顶,有平顶,有圆顶,挤着挨着,互不相让,密密麻麻地铺开,渐渐消融在远处的夜雾中。其间隐现些纵横的沟壑,那便是街巷了。

    对着月亮,我们看着,拍着。

    拍多了,以往觉得神秘的月亮也不再神秘了,不过是冰冷而单调的大圆盘而已!

    于是,我们不拍了,躺在席子上,一张张翻看着相机屏幕上的照片。

    突然,我被一幅十分唯美的画面吸引了:深蓝的夜空,映衬着剪影般的圆形屋顶,还有那皎洁的、大大的月亮,简直跟电影里似的!

    “大磊,这是你拍的嘢!高手,大师级水平!”

    大磊抢过相机,在我极力夸张的赞叹声中,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突然,他拉我了一个我的头发:“看,屋顶上有只猴子!”

    我不理他。

    我们这儿连大山里都没猴子,何况县城!

    “真的,你不信?”

    大磊把相机屏幕硬推到我眼前:在那剪影般的圆形屋顶上,有一根细长的塔尖。放大后,塔尖顶上真的隐约蹲着一只猴子模样的东西。

    “那是装饰用的雕塑吧?白宫的尖顶上也有一尊雕像的。”我说。

    “不,这种圆顶建筑县城里很多,因为看着洋气,许多私人的房子也跟风这么做,圆顶上都有一根细长的尖尖。你看,隔街对面的那栋楼顶也是这个样子。”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那栋房子也有圆顶,但看不清。

    我拿过相机,透过镜头,没发现那尖尖上有东西。

    拍下照片,放大看,没有。

    我将所能看到的圆顶全拍下来,逐一放大,都没有。

    “你拍的是哪栋呀?”

    “对面,正对月亮的那栋呀。”

    我对着那栋再拍了一次,放大仔细看,上面已经没有猴子样的东西!

    莫非跑了?

    “月夜里出现这东西,莫不是水猴吧?”

    “什么水猴?”我问。

    大磊说,他外婆小时候总是跟他讲水妖的故事。

    大磊外婆娘家在湖边,说每当天晴月圆,午夜时分,水妖就蹲在水边的石头上晒月亮。这水妖跟小猴子差不多大小,形单影只,对着月亮,石雕样一动不动,其实他们是在默默流泪,也不知有什么伤心事。有时,也有三两只结伴的。但水妖不害人的,远远的有人经过,就扑通扑通跳入湖中,石头上只留下湿漉漉的泪痕……

    我想,这不就是语文书上“鲛人”的传说吗?

    夜深人静,听着这种故事,虽不恐怖,但心里还是发紧。

    “走走,我回屋里睡,不听你瞎扯。”

    大磊也跟我一起回屋睡了。

    又一天,天气异常闷热,似乎有暴雨。

    然而,一整天不见日头,也没有风。

    正午时分,头顶还滚了几阵响雷,可就是不见雨点。

    午饭时,六叔和大磊爸一脸怒气,骂骂咧咧,撂筷子甩碗的。听他们的牢骚,原来是江对面的外省城里冒出几家“王府酒家”、“八仙酒家”来,招牌菜叫什么“肉神仙”、“仙肉神”的,据说口味几乎和“神仙肉”差不多,可价格只要68元!

    “这不是明显侵权嘛!我们告他去。”

    “这只能算‘山寨’,他们没有盗取我们的配方,味道也远逊于我们,菜名也不一样。再说,我们的专利不是还没审批下来吗?”六叔说。

    “居然抢我们的财路!他妈的是外省,要是在我们地界,老江会找人做了他!”

    “什么叫‘山寨’呀?”大磊问。

    (那时‘山寨’一词还没在我们那里流行开。)

    六叔愣了一下说:“‘山寨’,起源于广东话……唉,没心情跟你们解释!这么说吧,它的反义词是‘正宗’。”

    我说:“那么,‘孙行者’叫正宗,‘者行孙’和‘行者孙’都叫‘山寨’,对不?可他们都是正宗的孙悟空呀。”

    陈龙生说:“完了,我们店开到广东去了,那可是山寨大王的老巢啊!按这形势,很快全国都有‘肉神仙’了。”

    “不会的!我打听了,‘肉神仙’、‘仙肉神’虽然在江对岸,但原材料的供应都来自我们白兰县。一切迹象表明,是我们这边有内鬼!”

    正说着,大磊妈催大家吃午饭:“来来来,吃饭吧,都凉了!”。

    “吃什么吃,饭碗都要被人家抢去了!”

    “当初我就说过不能急于扩张,人多了,管理上必然难免疏漏。”

    “我还想着今年是我们大展宏图的好时候呢……唉!”大磊爸一脸沮丧。

    “别担心,天无绝人之路。当务之急是要好好调查,我们的饭碗到底是哪里渗水了……”

    傍晚,起风了,电闪雷鸣,一场豪雨把小县城浇了个透!

    夏天的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一会儿天就晴了,半个月亮挂在西天,几片残云野马般自东向西逃窜……

    晚饭后,我和大磊依然去天台上乘凉,望着月下那密密层层的屋顶发呆。

    我知道,大磊和我一样,也在期待着那个屋顶精灵的出现。

    接连三天了,我们都是扛着困倦的头颅,失望地回屋睡觉。

    今夜的月光虽弱,但雨后的县城,空气清新,能见度非常好。我带着六叔的相机,大磊带上他那副十倍的望远镜(去年暑假他爸带他旅游时买的),继续在天台上搜寻着,十一点了,还是一无所获!

    正当我们要回屋睡觉时,大磊叫道:“看!还是那个圆形屋顶上……”

    我马上举起相机,用长焦镜头瞄准对面的圆形屋顶。哇,这次有两个“猴子”!一只在圆顶上,一只在塔尖上。

    “它们在动!”大磊小声说。

    话音刚落,只见塔尖上的那只一下子跃到平顶屋的栏杆上,另一只也跟着跳了过去。

    “还有一只,跳下来了!看,又有一只!”

    是的,不知从那冒出来的,竟然有四只,在栏杆上一字摆开。突然,为头的那只从栏杆上轻盈地跳起,一下子跃过巷子,跳到对面的屋顶,只两三下,又跃过另一条巷子,跳到下一个屋顶,另外三只也紧随其后……

    我想赶紧把这场景拍下来,可是还没来得及对焦,四个黑点就消失在小城屋顶的天际。

    那穿街掠巷的情景,简直比电影里的蜘蛛侠还灵活!

    看得我和大磊目瞪口呆。

    “小雨,看出它们是什么了吗?多么惊人的弹跳力!”大磊一脸兴奋。

    “是啊,我也怀疑就是那东西!这些家伙居然来县城了?……”

    此后,一连几天,我们每晚都爬上天台,却再没见到那些屋顶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