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同归

第七十八章 应对

    弩台,是守卫金鳞江入海口的利器,由顶级宗门中宗全力打造,用以封锁金鳞江入海口。而且弩台为了拥有更好的射界,均居于高处,每个弩台具体操作人员加上守卫一般在一百来人左右,一般由两位灵海修士作为管事负责,轮流守卫。

    弩台上的巨弩体积巨大,射程惊人,弩箭主体使用特制的铁木,两人多高,大腿粗细。弩头是特制的破木金,由于特殊的冶炼工艺和灵海修士的加成,已经和准灵器差不了多少了,破木金对于南蛮船身所用的榆木伤害巨大,基本中了就是一个大洞,若是命中水线以下部位则可能直接击沉。

    每个弩头一般为每个弩台由三个巨弩固定在一起,锁定目标之后三弩齐放以增加命中率,同时每座弯台的海面上又远到近固定着许多颜色不同的测距木标,不同颜色的木标代表弩台不同的角度和开弓的程度。

    但如今的这一切都不属于朝阳城了……

    “南蛮的舰队,怎么就到了这里?为什么我一点消息都没收到,海面上那些哨岛和哨船都是眼瞎了吗?”朝阳城城主府内,城主申启站在凌绝顶上远远看着海岸边南蛮登陆的舰队对着手底下人咆哮道。

    就在这时,站在城王身边一脸精明之色的长衫术士疑惑道:“奇怪啊,这个季节海面上刮的是西北风,南蛮的舰队是开不到这里的啊。”

    申启知道现在不是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该怎么办,便对着眼下跪着的申凌云问道:“凌云,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该怎么办?”

    申凌云心中早就想好了对称,便对着申启回答道:“三叔,眼下入海口六座弩台丢了五个,南蛮登陆之势已成,剩下的那座弩台已不可守,我建议放弃海岸,将战力收回朝阳城坚守。”

    “难道崖山弩台就这么放弃了?”堂下一人出列问道。

    这个问题申启替申凌云回答了:“仅仅凭借崖山一座弩台是无法封锁江面的,亦无法阻止南蛮登陆,如果弩台无法做到这些的话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就在这时,申启远远的看到了在金鳞江入海口北岸一艘战船的桅杆顶上的一位老熟人。

    “申城主,别来无恙啊。”那人站在桅杆顶上对着城主府的方向摇摇一抱拳,用传音之术对着申启打招呼道。

    传音洪亮,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阳城,对方似乎故意这样做的,申启此时一脸怒色,对着站在桅杆上几乎是一个黑点的那人传音回礼道:“上官平远,上次你灰溜溜的逃回去才过了多久?咋了,忘了?”

    上官平远听到申启揭自己的伤疤也不怒,微微一笑:“申城主,这次我们可不会这么轻易离开了,城主你那天说不定还会成为我上官平远的座上宾呢。”

    申启此时没有闲心和上官平远对骂。冷哼了一声,带着众人下地下室去了……

    “城主,援军何时能到?”地下室中,米流云当先对着坐在首位的城主问道。

    申启叹了一口气,看着站在下面的众人,微弱的火光下众人的脸上光暗交替,淡淡回答道:“比翼鸟示警信息老家估计已经看到了,万里鸽也已经放出去了,老家援军最快大概三天后能到。”

    “可现在蛮子已经登陆了啊。”下面不知谁接了一句。

    申启已经没有闲心去追究是谁说的了,看着众人脸上火光明灭不定,镇定的下达命令:“当然不会只有我们自己,向北方神雨宗,金鳞江上游的太仓米家泗水四家,南方的武山宗求援,另外现在不是快灵潮了吗,与蛮子作战的高阶武者数量很充足,另外以我的名义发出召集令,金鳞江流域所有灵海修士来援,相信他们知道蛮子来了自然会帮助我们的。”

    就在下面的人紧锣密鼓的联系的联系,组织的组织时候,城主府观星台旁,申凌云站在申启的旁边,看着远处夕阳下南蛮在江岸边忙碌的样子,残阳如血,天际弯月隐现,众人身上都带上了血色,夕阳也染红了申启的背影,申启就这么远远看着,不知是看南蛮还是在看天际的弯月。

    申凌云不知何时鬼使神差的间了一句:“三叔,我们能挺过去吗?”

    申启的背影挺拔如松,坚定的回道:“会的,一定会的。”

    ……

    蛮子兵临城下了。

    由于弩台未能发挥作用,申启只能利用从金鳞江入海口到朝阳城路上的街巷节节抵抗,虽迟滞了蛮子的势头,但当蛮子灵晶境界的强者加入之后便已经注定了一切,加之南蛮登陆之地距离朝阳城本来就不远,蛮子大军很快推进到君凌山南侧的平原上。

    但幸好距离君凌山东北不远的岘山有一座弩台封锁了金鳞江入海口最窄的壶口,南蛮的舰队一时进不来,朝阳城水上交通未被断绝,且岘山弩台靠近城主府,出什么事城主府可以随时支援。

    这座弩台拿不下舰队进不去就不能说完全包围了朝阳城,上官平远也知道,从自己登陆的那一刻身处内陆的中宗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眼下中宗支援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虽说第一波援军很可能乘坐的是飞行灵兽来不了多少人,但上官平远估计能上第一波来援飞行灵兽背上的境界最起码凝丹打底,被这么一股强大的援军加入战场若是那时自己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话很可能像上次一样再次被赶下海,但为了这次卷土重来上官平远整整准备了十年,上官平远是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