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朕乃天命

第十五章 朝堂风云

    “其他爱卿有何看法。”太后望着殿中的大臣,最终目光停在了崔皓的身上。

    其他大臣也看向崔皓,希望他能站出来,来为他们带个头,他们也好下场。

    可哪成想崔皓老神在在的跪坐在一旁,丝毫没有动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真是个老狐狸。”赵ZY在一旁腹诽。

    太后见崔皓没有动静,又把目光投向了武将,可结果又是一番沉默。

    只见大将军谢奇跪坐在下面,眼睛微闭,似在假寐。

    突然,一道声音打破了殿中的平静。

    “禀陛下,太后,臣御史于廉有本启奏。”一名站在最后面,身着御史服饰,脸庞消瘦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准。”太后的声音紧接着从帘后响起。

    就在这名年轻人站出来后,殿中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此人的身上。

    在诸位大臣的目光下,于廉丝毫不慌,昂首挺胸的走到御前跪下道:“陛下,太后,周大人奏本中安王与广陵太守王安杰一事确实属实。”

    接着又拿出一本账本,“这是安王与王安杰在赈灾期间所倒卖的赈灾粮账本,账本上印有安王和王安杰的印章,请太后与陛下过目。”

    一名小太监走下台阶,接过于廉手中的账本送到太后面前,但在太后的示意下,又交给李承乾。

    殿中的大臣听后,眼中纷纷露出了惊讶,其中最震惊额莫属于廉的顶头上司赵ZY了。

    其实在于廉站出来时,心底便感觉不妙,而且没想到于廉手中竟有账本。

    李承乾拿起手中的账本,初入手,第一感觉便是沉甸甸的。

    活了两世的李承乾可以说是第一次看这种账本,翻开发现,里面都是安王和王安杰与当地商人的买卖交易。

    李承乾看着里面的一笔笔交易,心中开始愤怒起来,国难当头,这群人竟然不管不顾哄抬物价,当杀。

    但是愤青归愤青,冷静下来的李承乾又不得不考虑考虑现实,毕竟里面牵连安王和王安杰,哪一个单独列出来都不好处理。

    现在太后把账本交给他,是想听下自己的意见,也是让他知道,朝堂之家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权衡利弊后得李承乾侧头看了其母后一眼,示意自己已经看完了,然后将账本交给身边的太监。

    太监会意,将账本交给太后。

    太后将账本拿在手中翻阅起来,没翻几页,便怒目圆睁,眉毛竖起,身体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捏住账本,极力的克制心中的怒火,声音颤抖的道:

    “好!好!好的很!不愧是皇亲国戚,朝廷重臣。”

    一众大臣纷纷拜道:“太后息怒。”

    “于廉的账本我都已看过了,哀家真没想到,在我大唐竟有如此不堪之事发生。”

    太后凤眼环视群臣,

    “众位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能有资格站在宣政殿上的大臣哪一个不是人精,太后说完话便已清楚太后不愿将此事扩大。

    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但是群臣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于廉。

    于廉一人站在御阶前,朝李承乾和太后一跪,

    “安王等人所做之事无视国法,视百姓为鱼肉,天理不容,请太后与陛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太后眉头微微一皱,对于廉的话有些不满意。

    跪坐在一旁的赵ZY为于廉捏了一把汗,眼神复杂的看着身前的于廉。

    于廉是他很欣赏的一个年轻人,正直,无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与同僚有些格格不入。

    在于廉的身上,赵ZY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时的他也如于廉一般,一腔热血,但现实让他磨平了棱角。

    于廉的话刚落,朝中又有大臣起身,

    “不可,太后。”

    李承乾虽不认识此人,但看他所站的位置,应该与于廉一样,是个御史。

    身旁的太后看到有人出来反驳,

    “奥?贾爱卿认为应怎样处理。”

    御史贾时低头一拜道:“禀太后,安王与广陵郡守乃是朝廷重臣,对于二人私自卖赈粮一事,应下旨立即诏两人回京,询问其情况后再行查办。”

    太后听后,看向崔皓道:“丞相以为贾爱卿所言如何。”

    崔皓低头道:“臣无异议。”

    太后听后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便依贾爱卿所言,下旨诏安王与广陵太后立刻回京述职,不得耽误。”

    “令诏周不害接替广陵太守处理赈灾一事,如遇官员阻挠,四品官员以下,可便宜行事,四品以上,报与丞相,由丞相审批后,在报于哀家决定。”

    “诺。”丞相崔皓拜道。

    于廉听到太后的安排后,神色有些不满,刚想要反驳,身边的贾时拉了他一下,对着他微微摇了摇头。

    于廉看到后,心中叹了一口气,与贾时一同退了回去。

    。。。。。。

    今天一直没有说话的中军都督谢奇这时从席上起身,

    “启禀太后,中军都督府于昨晚收到镇北将军寇淮的军报,军报中称近几日,北周一直频繁骚扰我朝边境,致使边境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寇将军担心北周军队可能会突袭我军,因此向朝廷求援,请朝廷拨款加固边防。”

    丞相崔皓在谢奇话音刚落,也起身道:“启禀太后,昨晚,丞相府亦收到辽东郡太守的奏折,也提到北周军骚扰郡中百姓,使得百姓不敢下地耕作。辽东太守请求朝廷能拨付银两,修筑城墙破损的地方,防止北周军进入郡城。”

    太后和李承乾听后,心中同时一惊。

    李承乾心想,不会吧,我才刚当上皇帝没几天,不是内忧就是外患,老天爷不会这么玩我吧。

    太后虽然有些震惊,但还是平静的道:“先皇在世时曾与北周签订过条约,十年互不侵犯,北周如此不顾条约,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太后说完,又有一大臣站出道:“北周乃是蛮夷之地,国中之人皆是蛮夷,无任何信用可言,不足信也。此时北周骚扰边境,定是看新军即位,朝中不稳,才敢如此。”

    由于在宫中这几天也没少进行恶补,因此坐在御座上得李承乾认得此人,吏部尚书沈清翼。

    太后听后沉吟了一下,道:“下旨给镇北将军及辽东太守,让他们务必守好边境,他们所请,哀家会下旨给户部,让他们拨付银两。”

    “诺”崔皓和谢奇齐声道。

    这两件事过后,又有些大臣汇报了一些寻常得政务,太后意义处理后,便下朝了。

    李承乾也终于得到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