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四合院:有钱有票的小日子

第019章 破家具,黄花梨雕龙纹

    因为仓库那边组装自行车还要一段时间,张旭就跟着庞俊青在二楼溜达,之前张旭来这里都是买些日用小物件,在楼下就解决了,还真没上过二楼。

    “青哥,你们商店怎么还有信托?”

    整个的二楼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自行车、缝纫机、五斗柜和高低橱这些大件的展示区,这些物件平时购买的顾客会少一点,就放在了二楼,看中之后会从商店后面的仓库直接提货。

    而另外的一个区域则是信托区域,用来出售和收购一些二手的货品。

    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可是不像几十年后,东西稍微的有些破损就会扔掉,这是年代人们可是信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些扔掉或者卖给收破烂的东西,都是补的不能再补,坏的不能再坏的。

    而有些东西真的不需要了,或者需要钱来周转,就会到公家的信托商店。

    这些信托商店不像是旧式的典当行,不会死命地往低压价,给出的价格也是相对合理,甚至有时候售出的价格过高,还会找到顾客补回一部分差价。

    当然到这里无论是来出售还是来委托的顾客,都得带上身份证明或者户口本,如果是出售那种贵重物品,还需要带上来历证明。

    在东四那边有专门的信托商店,当时张旭好奇还专门的去过,没想到庞俊青呆着的商店,竟然也有信托区域。

    “东四信托商场基本收的都是杂项,比如一些鞋服、工艺品等,一些大的家具物件最近的也要到东华门信托,社区觉得对于民众很不方便,所以申请在我们商店增加了这么一个信托区,专门的用来收取民众不用的旧家具。”

    庞俊青介绍着。

    信托区域跟其他区域比起来人就少多了,里面出售区还有十几个人,而收购区更是只有两三个人站在那里跟收购人员交涉。

    “呦,二哥三哥,您们咋在这儿。”

    很明显庞俊站青认识站在收购区的人,他看着那人稍微愣了一下,便几步的走了过去。

    “你……你是青子,好几年没见了呀,你这也是来卖东西?”

    跟庞俊青说话的是一个大约三十七八岁面相憨厚的中年男人,虽然他说话是中气十足,但是面容却显得有些沧桑,满脸的胡茬儿。

    在他旁边那个人则是比他年轻一点,也就三十出头,面相上跟他有几分相似,不过比他可瘦多了。

    “我在这里上班,算算咱们有七八年没见了吧。”庞俊青说道。

    “可不是,自从你们家搬走之后,就没见过了,没想到你竟然能在这里工作。”

    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听到庞俊青在这里上班,他的精神仿佛一震。

    “二哥,你们这是来卖什么呀?”

    “不就是大哥家里的两个柜子,前段时间大哥出去干活,摔断了胳膊,差不多还有一个月才能好,前两个月我们还能帮衬点,但是我们两家也不富裕,大哥就让把这两个柜子给卖了,这位同志给出到二十五,青子,你能不能给说说,稍微加一点就行。”

    中年男人指着旁边的两个木头柜子说道。

    这两个亮格柜可是让庞俊青身边的张旭眼前一亮,虽然他没有什么文物鉴赏能力,但是这柜子一眼看上去就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而且看那材质绝对是黄花梨的,当初文玩流行的时候,张旭可是没少买黄花梨的手串,所以这材质一眼就看得出来。

    特别是上面那雕刻的龙纹,还有那带着栏杆的券口,很明显这东西不是一般人能用的,甚至可能是宫里面流出来的东西。

    虽然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收集这种明清的家具,但是在几十年后,这样的两个柜子绝对能在拍卖会上大杀四方,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些小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哥,这两个人谁呀,你跟他们熟不熟?”张旭看着庞俊青想要去帮忙,连忙拉住他的胳膊,把稍微的他拽到一边低声问道。

    “熟呀,怎么了?这是我家搬大院之前住的那个胡同的一个邻居,他叫高二强,旁边是他弟弟叫高三胜,他们还有个哥哥叫做高大壮,他们三兄弟都是原来我们那一片有名的手艺人,他们的老师傅是之前给宫里修善的,个个都是全能手,什么糊顶棚、修房子、砌灶盘炕,甚至是打家具都行,当年他们干大工人手不够的时候我还去帮过几次忙。”

    对于张旭的询问,庞俊青有些疑问,但还是回答道。

    “青哥,他们这两个柜子我看上了,你也知道我那里没有什么家具,这两个东西正合用,我出三十五,你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卖给我?”

    张旭说着话,目光一直在两个柜子上打转。

    “要这两个旧的干什么,想要柜子的话交给我,三十五块钱我能想法给你套换两个新的了。”

    庞俊青听了张旭的要求,眉头一皱,三十五买这两个旧玩意儿,那真是想不开了,就是木头好点罢了,雕的花好看点罢了。

    要是找点杂木,最起码能打造一套带床的家具了。

    “青哥,我就喜欢这样老味道的柜子,而且这木头的纹理我看着也很不错,我也知道价格贵点,而且你们信托能给二十五,也就说明这木料真不错,但谁让我看对眼了,你帮我说说。”

    张旭也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理解,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坚定地想要。

    “行行行,我给你问问吧。”

    庞俊青不理解的说道,他甚至看了一眼张旭,甚至像是看傻子一样。

    有了庞俊青在中间搭线,高家两兄弟很爽快的把两个柜子卖给了张旭,最终的价格是三十块。

    虽然张旭给庞俊青说的是三十五,但是庞俊青可并不觉得这两个柜子值这个价,直接又给减了五块钱。

    不过这对于高家兄弟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信托那里才给二十五,这多了五块钱,最起码的能买三十斤白面了。

    要是买“丙级”生粮,最起码能卖五十斤,加点野菜什么的,足够一家人凑活一个月的。

    当然这是在有票的情况下,没有票这些钱在黑市顶多能买十斤白面。

    甚至高家兄弟还要了张旭家的地址,要帮忙把这两个柜子给送过去,最起码能省个板爷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