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

第九章 死守(4)

    城外只剩下六辆还在燃烧的盾车,还有四辆火势不大的已经被拖了回去。黑烟滚滚的城下上百具尸体无人敢收。

    城下的老弱妇孺还在把一罐罐的石油送上城来,唐无病一问,北门已经积聚了二百个油罐,唐无病觉得数量还不够,命东西南三门再调一百五十个过来。并且再三叮嘱团丁,火源务必与这些易燃易爆物品隔离。

    布置完城头上的防御,唐无病赶到郝进忠的外乡哨驻地。看到秀才来了,郝进忠立刻命手下集合起来,总共还有四十四人。唐无病发现,这支东拼西凑的队伍好像士气十分高涨,每个人的头都恨不得昂到天上去。

    唐无病笑着对郝摇旗道:“你的兵带得不错嘛!”

    郝进忠嘴里叼着草根嘿嘿一笑:“些老爷夸奖,昨夜把那些探子一网打尽,兄弟们士气都很高。”

    唐无病道:“怎么样,伤亡的弟兄安排好了吗?”

    郝进忠神色一沉道:“还没呢,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唐无病点点头,“去,把外乡的人都招呼过来。”

    等五百多各式各样的外乡难民集合到了一起,唐无病跳上一辆大车,大车上放着一个包袱和一袋两米。

    唐无病对下面扫视一圈,缓缓道:“三老四少,长峁秀才唐无病在这里给大家行礼了。”说着朝着四周抱拳,下面一片哄然,纷纷点头哈腰,一个秀才给他们行李,多大的荣光。

    唐无病又道:“偕老扶幼地逃难,图个啥?不就是为了不被外面那些贼糟蹋吗?你们给出自己的子弟,协助鄙人同守米脂,咱们的命就拧在了一起。晚,有三个兄弟为了杀贼而捐躯,唐某既悲愤又感激。悲愤的是,你们都是为了保护自家父老乡亲而死,死得光荣,死得伟大,都是英雄;感激的是,面对贼人的刀尖,你们没有一个孬种,没有一个逃跑,都挺着胸膛而上,都是好汉!唐某在这里向这些英雄好汉作揖,行礼!”

    说着他跳下车,在三具裹着白布的尸体前深深地掬了一躬,那些死者家属嚎啕大哭,纷纷扑通给唐无病跪下。

    重新回到大车上,唐无病朗声道:“蒋三梁的家属何在。”哭喊的家属中,一个少年扶着一位中年妇女走了出来。

    唐无病道:“蒋三梁一家三口,就他一个顶梁柱,如今三梁英勇成仁,他的家人无依无靠,从今往后三梁母即我娘,三梁弟即我弟,日后想返乡过,无病年年送上米粮,不想返乡,想跟唐某走的,无病会划土地给你们耕种。”三梁的母亲和弟弟扑通跪下来,一个劲朝唐无病磕头。

    唐无病又从包袱中拿出碎银塞到三梁母亲手里:“这五两银子,是给三梁的抚恤,还有五斗粟米。”说着招招手,身后的人连忙从粮袋中称了五斗粟米递给了弟弟。每个死者家庭都获得抚恤。

    唐无病重新跳上大车朗声道:“我唐无病无德无能,就这一条命,从进城那一刻开始,我的命就跟你,你,还有你们拧在一起,人在城在,城亡人亡!总之就是一个字,死不从贼!大伙愿意与无病同生共死吗?”

    几百外乡人不熟悉眼前的人,但却能从他身上得到一份安全感,赏罚分明,同生共死,这样的人不跟还找谁去?

    “愿意!同生共死!”场中一片激扬愤慨。

    唐无病对众人掬了一躬:“三老四少,无病决不食言。”

    与外乡人发抚恤的消息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米脂,唐无病的誓言,让米脂百姓,长峁百姓倍感安全,所有人都心情激动,只想跟这位秀才站在一起与流寇拼个死活。

    在人群不远的树荫下,陶盛陪着一名中年文士远远地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一幕,中年文士四十上下,三缕胡子垂下,面庞清癯,正是教谕家中字玉川的文士。对着一旁的陶盛微微一笑:“茂清贤弟,咱们这个同门有点本事,几句话就把乡民煽动得愿为其效死。”

    陶盛惊讶地看着文士:“玉川兄,你这可是诛心之语。”

    中年文士凝视着唐无病,突然展颜一笑:“你讲过他不少事,听起来还是忠君爱民的。”

    陶盛道:“没有玄安,米脂恐怕不保矣。”

    中年文士道:“反正其他先不管他,这次你我性命都在他手里。”

    陶盛道:“玉川兄,参政大人何时能到?”

    中年文士脸色重新变得严肃起来:“你看这城能撑过五日吗?”

    陶盛道:“打了几场了,都以流寇败北告终,城内损失不大,我看就算撑个十天也没问题。呵呵,玉川兄,这次你回家省亲可真是赶上了,竟然碰到这样的危局。”

    中年文士哈哈一笑:“危局?陕西三镇何处不是危局?”

    陶盛道:“据布政司邸报,不是好几股匪盗都已经就抚了吗?情况到底如何?”

    中年文士哼了一声:“部堂杨大人是个好人,慈悲为怀,可惜啊,用错了地方,对这些贼寇如何能仁慈。陕西群盗,除了王嘉胤倒是谁都就抚过,延安神一元、宜川王左挂、汉南王大梁这些人但凡败绩被逼无奈时都会求抚,可惜他们都把官府,把杨大人当成傻子,只把官府抚策当成避难之权宜,一旦回乡,要不剽掠富户,要不要劫粮道,兵来为民,兵去为寇,如今陕西全境哪个州府没有贼寇?杨大人遮上瞒下,还在推行着他的主抚之策,迟早要让地面糜烂不可收拾。”

    陶盛这才知道局势已经坏到这般田地:“那难道没有办法了吗?”

    中年文士道:“办法不是没有,参政大人正在极力剿杀,可惜不能明着与杨大人作对,只能暗地为之。”

    看着陶盛面带愁容,中年文士展颜道:“茂清不必担心,只要参政大人一朝得志,以其大能,剿灭贼寇易如反掌。”

    陶盛略带迟疑地点着头,中年文士道:“怎么,茂清不信?”

    陶盛叹了口气:“并非茂清不信,陕西群盗崛起已逾两年,剿也剿了,抚也抚了,怎么就是压不下去?”

    中年文士道:“别着急,朝廷所用非人,岳和声、胡廷宴昏聩之徒,刘广生、张梦鲸刚愎之辈,杨鹤呆若木鸡。靠这些人如何能廓清玉宇?”

    陶盛道:“玉川兄是说?”

    中年文士望着远方缓缓点头道:“快了,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