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

第十一章 赶考(11)·大比

    进了贡院,唐无病等四人立刻到东墙上查找自己的位置,贡院考试的号子比较窄小,条件很差,冬冷夏热,有的还接近厕所,臭气熏天,不足以闻。可以说排号是最令人担心的事。一旦被安排到厕所旁边,甚至连试都甭想考了。

    唐无病倒听说过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也打定了主意,就算排上了“屎号”也要坚持考完它,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不过好在,当唐无病打着灯笼在墙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时,终于松了一口气,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排序的号社中,排在黄字十六号,唐无病根据门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小房子,打着灯笼往里一看,果然“大”得不得了,团着坐估计尚能摆下两个篮子。

    不过这算好的了,靠前的排序都是老号,砖石垒砌,有瓦遮头,有些新建的号社甚至就一个破油布挡着头上一片天空,旁边的破墙通风透雨。唐无病进屋之后,拿出小瓦盆,到号社中间的水缸里打了水,略微搞了一下卫生,擦干净浮土,放好考试用的东西。

    抬头一看,只见陶盛也分到这条巷子里,好像在二十一号,也就是在对面。唐无病对正在收拾的陶盛挥挥手,陶盛招手回礼。

    一切整完了,就看见一名书生拿着灯笼寻着号牌一个个找过来,接着灯笼的微光,唐无病依稀认得,竟然是那个洛川秀才曾旷。只见他照到十六号,顺便看了里面一眼,灯笼下唐无病拱拱手,“有缘啊。”

    曾旷对他微微一笑,也不说话,打开了隔壁的号社隔板,合着就在隔壁,还真是有缘。唐无病吹熄灯笼,紧了紧衣衫,估摸着现在差不多到五更的样子,赶紧往隔板上一趴,根据茂清介绍,要抓紧时间休息,折腾了半宿,饥寒交迫的,保持足够的精神和体力十分必要。

    唐无病趴在桌上,外面还不时有人来来往往寻找着自己的地盘,但唐无病很快口水就流了下来,呼呼睡去。其他人听见十六号里的鼾声,更是郁闷,有几个人如唐无病背好了全套试题入贡院,虽然大家都很想睡觉,可是能眯着的也没有几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听有人喊着:“相公起来,题目纸来了。”唐无病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只见负责监督自己的号军对自己唤着。抬头一望,天色已经渐渐明亮,估计着也到了卯时二刻,几个官员,顺着号社分发题目。

    等唐无病接纸一看,心中大定,果然是那日徐穆尘告知的题目。下意识一抬头,对面号社飘来陶盛的眼神。两人一碰,心照不宣。

    唐无病嘿嘿一笑,出号,打了水洗漱一番,回到号社拿出准备好的小煤炉,升上火,将昨晚做好的粥水放到煤炉上热了起来,这是堂堂斯文贡院成了大厨房,各条巷道中烟熏火燎,诸生纷纷做起了早饭。

    唐无病的早饭倒也不错,一碗热粥,一块重新烫过的饼子,几丝咸菜,还有一个煮熟的鸡蛋。唐无病趁热吃完,收拾好锅碗瓢盆,伸了个懒腰。哎呀,如果再有根烟,那就比神仙都快活了。

    收拾停当,磨了墨,润好笔,想了想,又把笔放下,周围看看。只见诸生们大多也都吃完了早饭,正准备开练,有的咬着笔头,凝望天空发傻;有的盯着题目纸,如视仇敌;还有的才思敏捷,已经下笔。比如隔壁十八号的曾旷,正在草稿上奋笔疾书。

    唐无病掰掰手上关节,运了运气,传说中的乡试大比,我来也。

    开始写第一篇文章。一般来说,明时科举与清朝不同,明朝更重五经,视五经四题为首艺,所谓大比三日,最重首日,首日最重首艺,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抡才取向延续了宋朝的传统,文丞相千古名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就是讲的五经中的一经是读书人科举的门道。而到了清朝,科举为之一变,开始重四书的三题,首艺转变为四书的三道题目。

    按照陶盛介绍的考场小窍门,通常考生首先做的是首艺文章,也就是五经中的选题,首先写好首艺的第一篇,然后做第三篇。为什么呢?因为首艺需要用全部精神,第一篇第二篇都能神采奕奕,可第三篇就枯竭了。过往,帘官们顺序看去每况愈下,便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便有了先读第三篇,再回看第二篇的方法;善与总结经验的中国读书人们,自然有对策,慢慢的总结出做完第一篇,利用剩余的激情做第三题,这样一来能让考官读完头三篇依然高潮迭起。

    唐无病虽然胸有成竹,但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做了过去,首先写了“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然后再做第六道是“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跟着才是第五道“在后之侗,敬迓天威”。第一遍草草写在稿纸上,这样顺序写去,只一上午就完成了七篇文章。

    唐无病中午嚼了一张饼,喝了一口热粥,搓搓手,准备闭眼休息一阵。却见考场之中已经是千姿百态了,有的人做不出文章,干脆睡着;有的从笔头咬到笔尖,已经满嘴是磨;更有一位胖子同学,浑身赤裸,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烟熏火燎的巷子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晃荡,拖着怪异的方言念着他自以为得意的文字,念到最得意处,用力一拍大腿,翘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

    他那如痴如狂状,惹来大家一通哄笑。一些号军们,也呵呵大笑,考场气氛总算缓和一些。

    唐无病小眯了一会,睁开眼睛开始誊录正文,他先把每篇文章最后的暗号看了一遍,没有差池了,运运气,掰掰手拿出自己惟一配得上科举的一手颜体小楷,仔细抄录。

    每抄完一篇,唐无病就休息一下,仔细观察文章字句,有无错别字,有无避讳禁忌,当然还要再检查一遍里内关节。又过了大概三个小时,六篇文章已经誊抄完毕。唐无病抬头看了看天色,不能再写了,自己可不想抢那第一个出号的风头,于是重新停下来,左顾右盼。

    只见对面的陶盛慢条斯理地写着,看样子也进入了誊抄阶段,他自己做的文章自然还有些更改,估计速度没那么快;右边号社里的曾旷也显得十分悠闲,还有工夫跟唐无病眼神交流,两人都有些惊讶对方的宽松,心中估计着对方的实力。

    又耽搁了一会,唐无病才提笔开始誊录最后一篇“则无我怨。周公作《立政》”。等他写完最后一个关节“岂不惜哉”,大功告成。

    看看日头终于偏西了,总算有一两个才思敏捷的主起身交卷。可唐无病还是嘱咐自己要稳一点,不要做出头鸟。又等了一会,天色有些昏暗,交卷的高峰来临了,唐无病和陶盛对了个眼神,唐无病伸了个懒腰,“交卷了。”

    ……

    交完秀才的卷子,轻车也要交卷了,年底总结,个人、部门加起来要写万字,比码字轻松不了多少。明日请假,或许会少一更,不说死,得看写总结的速度了。书友见谅,不过票还是得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