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

第二十一章 大户(2)·协守

    “神一元北上,号称三万众。”这个神交已久的名字终于摆在了唐无病的案头,这位出身米脂的陕北巨寇蛰伏了足足一年才重新进入大明朝的军情系统,只是唐庄齐的情报系统更早地给出了提示。

    唐无病心中不快,虽然情报送得及时,但来龙去脉一点也没有提及,这位纵横米脂两年的巨寇是怎样跑到南面,又怎样裹挟起三万人马的?因为今年的年份已经转好了,连麦子都增产了一些,怎么还能有这么多人。无声无息,又起来了,都说流寇是打不死的小强,这回唐无病相信了。

    孝廉的思绪漫不经心地蔓延着,这一仗如何打对于他来说也谈不上有没有数,号称三万,充其量一万人,真正能打的不过十一,就算给他增加一倍两千人好了,又能如何,长峁团练从米脂开始打了两场硬仗了,守得住,攻得陷,真没把那些流寇放在眼里。只是眼下绥德的情形,还不是他说了算。

    唐无病将情报卷起来塞到衣服里,朝外面招呼一声,“来人,备马。”

    ……

    这是唐无病第二次见到李睿,知州大人坐在衙门正堂,唐无病垂手侍立一旁。李睿从震惊之中反应过来,缓缓摆了摆手,“将军请坐。”

    唐无病在一旁找了个椅子坐下来,说道:“神一元此番再度起事,来势不小,裹挟三万民众不容小觑,这战守之策还需早定。”

    李睿缓缓点头,隔了一会才道:“将军麾下有多少人马?”

    唐无病道:“只有一营人马,五百老兵,五百新兵上不得大场面。”只有,一半新兵,唐无病的话无非就是告诉李睿此战不好打。

    李睿道:“还可以三百弓手堪用。”

    唐无病嘿嘿一笑,“那三百弓手如何当得用,还不如我那五百新兵管用。”

    李睿脸色有些不悦,但神情转瞬即逝,问道:“战守之事,本官不懂,还凭将军斟酌。”

    唐无病有些意外,这位态度对自己非常冷淡的文官,竟然主动放弃了战争的指挥权,让他难以置信。唐无病连忙道:“大人,我还是听你的。”

    李睿摇摇头道:“本官不是那种刚愎自用之徒,政事你不如我,兵事我不如你。我只有一条,就是保我绥德境内百姓平安,玄安可能做到?”说罢目光炯炯地盯着唐无病。

    唐无病的心突然颤动一下,李睿身材不高,英俊的脸上神情安详,但话语之中存在的坚定,斩钉截铁不容拒绝。

    唐无病站起身一脸严肃抱拳行礼,“无病定当死战保民。”

    李睿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态,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本官可不希望玄安死了,你死了谁帮我御敌。对于此战玄安有什么想法吗?”

    唐无病道:“如果仅仅保绥德那十分简单,我调五百人入城,配合三百弓手,绥德当无恙。只是大人要求保全境民众平安,这个就不太好办了。”

    李睿眉头轻皱,想了想道:“可是要饷要粮。”他以为唐无病如许多军头一样,一到打仗就找官府要开拔饷,要安家银。

    唐无病连忙摇头,“大人这是把无病看扁了。我绥德全境民众三十万,分布在方圆百里范围内,大小村落数百个,无病手中满打满算就一千人马,保住全境恐怕困难。”本来以自己的实力,就算出境御敌也是有把握的,但毕竟硬碰硬的买卖还是存在风险,不到万不得已,他自然不想这样干。

    李睿点点头,“的确也是问题,那玄安可有更好的办法?”

    唐无病想了想道:“有个办法,不如大人发布命令,官道沿途的百姓可暂时迁往绥德暂避,如此一来,我可以集中力量保卫绥德,而太边远的乡村流寇应该侵扰不到。”

    李睿想了想道:“这倒是个办法,只是要劳民伤财了。”

    唐无病道:“跑点路总比被流寇侵扰强啊,这笔账我想百姓们都会算吧。当初我们长峁就是为了逃避王嘉胤的侵扰,举村转进米脂,没走的村子好几个都被裹挟或者屠了,都没人了。”

    李睿想了良久,终于点点头,“就这么办,我立刻行文用印,派衙役到四乡召集。”

    唐无病道:“大人雷厉风行行事果断,唐某佩服。只是还有几件事需要提早准备,一个是粮食,这么多人来需要一定的粮食,万一流寇围攻也需要有粮准备;其次是城中需要戒严,搜查外乡人,谨防奸细混入;再次要集中郎中药材做准备。”

    李睿道:“这些都好办,本官知道你有守备米脂的经验,需要怎么做你跟我说,本官会择善从之。”

    唐无病笑笑道:“大人如此通情达理最好不过。另外军事方面我要求接管绥德四门,无大人与末将同意,不许任何人进出。”

    李睿点点头,“准了,本官这就开始准备这些事,玄安呢,打算何时移帐入城?”

    唐无病心中微哂,现在请爷进来,当初为何把爷赶出去?想了想道:“大人,无病考虑,飞马峪和绥德可成犄角之势,我等遥相呼应,贼则首尾无顾。城中无病会派一名大将驻守,可保绥德万无一失。大人以为如何?”

    李睿也随即点头,“都说了兵事听玄安的,就这么办。”

    ……

    唐无病快马奔入飞马峪,一溜烟奔上高峁,冲入营中,一勒缰绳,大马一声嘶鸣双蹄扬起。唐无病对着亲兵大声下令:“击鼓,聚将。”

    三通鼓不到,一通鼓不到杖责二十,二通鼓不到杖责四十,三通鼓不到,对不起那就永远别到了。通常一通鼓过后,将官们都会屁滚尿流地跑来。

    唐无病在帐中坐好,所有哨长以上将官全数到齐,一起握拳抚胸行了军礼。唐无病摆摆手让大家坐下,然后缓缓道:“根据最新军报,神一元统三万贼寇北窜延安、绥德,欲侵我境,知州大人已经命我全权境内军是,各位说说,此战如何打法。”

    一听到这个消息,众将脸上竟然露出了喜色,庄五搓着手跟庄正挤眉弄眼,两人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一只肥厚香醇的蹄髈摆在面前似地。

    唐无病咳嗽一声,制止了大伙的窃窃私语,对庄五道:“老五,你乐个啥?”

    庄五抹了一把嘴边的口水,憨憨笑着,“爷,那个大人,我是想着都闲了半年了,新兵们没仗打,终归是菜鸟,这回有仗打了,嘿嘿嘿嘿。”

    唐无病哼了一声,“拉倒吧你,不是说你,什么时候见过你到新兵训练场?还没仗打,还菜鸟?你不就琢磨着有仗打,有功劳,能升官发财吗?是不是?”

    庄五给唐无病激了一个大红脸,嘿嘿憨笑着,“哪里的事,没有,这个真没有。”众将轰然大笑。

    唐无病双手一摆,“好了,不扯这些了,想打仗是好事,只是别成了骄兵。现在说说我的布置。庄正,你帅陷阵营进绥德,会同三百弓手守备绥德。明日开拔,进城之后,迅速掌握四门,清理城中的鼹鼠,就是奸细,四门一定要把握好了,没有李大人和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出入。然后听李大人吩咐,其实说听他吩咐也得看干嘛,让你们送死当然不能去了。庄正,反正就是一条,守住绥德就是胜利。你可明白?”

    庄五连忙起身握拳抚胸,“谨遵将令。”

    “李成栋。”

    “末将在。”

    “派三个什的斥候,把南面所有的道路都盯死了,神一元放个屁我也要知道。”唐无病下令道。李成栋低头领命。

    唐无病又吩咐道:“给长峁传信,命庄河召集民兵,五日之内必须到达飞马峪。”长峁的民兵也训练了有半年了,就是装备差了点,全部没有披甲。

    发派完命令,李成栋皱着眉头欲言又止,唐无病看到,问:“成栋,你有何话说?”

    李成栋道:“末将有一点不明,以我军实力,只要拉出去在半途截住神一元,然后堂堂正正打一场,贼寇焉能不败?如今又是分兵又是摆出死守的姿态,岂不是向流寇示弱吗?”

    其实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以现在虎踞营的实力,对付三万流寇当真不是什么难事,必经对方通常也就几千人敢战的,其他不过是乌合之众。

    唐无病微微一笑,“这个我不想解释太多,总之这一战是我们来到绥德第一战,诸君务必努力,确保绥德周全。”

    “万胜!”众将起身将胸脯拍得嗵嗵响。

    第二天,正当虎踞营密锣紧鼓开始,延安方面的紧急军报终于送到了,已经成了延安路参将的孙守旺命令唐无病率军增援延安,共御流寇。

    这道将令让唐无病犯难了,他拿着将令找来王守墨,把手令往他面前一推,“看看这个,孙守旺让我协守延安,知州大人让我确保绥德。一边是我的上官,一边是绥德父母官,我该如何应对?”

    王守墨眼睛眨了一下,看着唐无病,突然笑了笑,“大人,你这是在考教属下吗?”

    本来并不为意的唐无病怔了一下,瞪大眼看着王守墨,“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