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怒怼李二,他还跪求我出山

第二百零六章 圣人之言

    李渊还在位的时候,直接上门请孔颖达出来,给了个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而且还担任国子监祭酒。

    李二继位以后,如今正在写著那个《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也是一本很厉害的书,从东汉西汉,东晋西晋到隋朝,儒家学派的分派众多,可是都是以孔子之说被基础的。

    东汉的时候,郑玄弄了一个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到了东汉末期到晋朝的时候,王肃弄了个“王学”跟郑学对着在一起了。

    再到南北朝的时期,更是有了北学和南学之分了,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各占据一边的观点,互不相让。

    反正,不管懂不懂的都开始对四书五经进行批注了,把儒学圣人之说,弄得一团乱糟遭的。

    所以,这个时候,孔颖达就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的,你们什么南学北学的,在我这正儿八经的孔门正派老祖宗面前,都是个弟弟,你们谁要不要争执了,到底什么才是什么的这些,我们说了算!

    所以,《五经正义》被正式的安排了起来,可是现在才是贞观五年,孔颖达的还没有彻底的完成了呢。

    方括是一路小跑着过来请江云卿的。

    如果说见到孔颖达这样的厉害的人还能够坐得住的,这是怎么可能啊,所以江云卿在一见到孔颖达以后,当即就给孔颖达行了师生礼,“孔师,杜叔叔,段叔叔,周叔叔,你们可以来江家庄,是我们江家庄的荣幸,什么其他的话,学生就不多说了,亲手为你们烧制一壶好茶,今晚设下晚宴,好酒好菜和各位共饮。”

    “嗯!”孔颖达上下的看了一下江云卿,还看到了江云卿的身上现在还带着这些泥土的呢,不由得问道:“云卿,你自己平日里还下地干活?”

    “孔师,学生以为一个人平时光有想法是不可行的,还要有实践才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江云卿想了一下,然后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大家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不放到一起看一下的话,怎么能知道自己的情况,就好比学生现在和各位叔叔伯伯们坐着在这,如果说到肚子里的墨水,学生肯定是不如你们的,可是学生觉得,这就是实践了。

    而学生现在身上的这些泥土,也是因为刚刚蔬菜大棚有了粮食收成了,所以亲手去看看,顺便看看产量。”

    江云卿的回答让孔莹啊是非常的满意的。

    孔家有一个家训被一直流传着,积财千万不如一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这句家训就是孔颖达写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江云卿会对孔颖达如此恭敬的原因,都是因为唐末,宋,明,清所有的科举考题还有答案,都是来自《五经正义》。

    宋朝,明朝,都是使用《五经正义》的最巅峰的时候,可是到了清朝的乾隆打猪蹄子的时候,《五经正义》就被标注错了。

    被铁齿铜牙纪晓岚给删减又重新装订,搞得《五经正义》的味道都变得不一样了,最后成了禁锢思想,腐化入儒学的一把巨大枷锁,也变成了奴化百姓的紧箍咒。

    孔圣人之前真正的儒学的原因,味道都不一样了,意思更是完全不同了。

    说得通透些,儒学也不是让你一直这么的软弱,微微弱弱的,儒学也有霸道强势的那边。

    春秋战国的时候,治安也是不怎么样的,就几平方公里内,肯定就会有几波的强盗土匪占据着在那里。

    孔圣人要是真的只是一介书生的话,他还能骑着牛车周游列国吗?

    说实话,人家孔圣人也是一个人高马大的标准山东大汉,长得也很是高大的。

    “孔师,段叔叔,杜叔叔,周叔叔,你们看这些。”想运气指了一下方括方便的那面墙。

    墙上写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

    这十二个大字。

    “云卿曾经听说,孔师之前也说过,教育要涵盖,律法、典章、名气,还有思想、政治、道德、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只是,让学子们在接触到那些不一样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时候,可以确保孩子们不是在死读书,读死书,所以云卿一直以来也是想把私学办成这样的。”

    “不错。”

    孔颖达还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有这样的超前的想法,可是这个想法知道的人没有几个,因为按照现在的儒学的来说,孔颖达的这个办法有点离经叛道了,就是说要把儒学重新给整合,转改纽变,但是这都根深蒂固上千年了,在人人的心里都有统一的标准,一代代的人都是这么流传的儒学,要整合,转改纽变。

    孔颖达这貌似就有些想要背叛祖宗的意思了。

    所以,江云卿就把记忆里关于《五经正义》的一些大纲要点,重新拿出来和孔颖达说一下。

    孔颖达看着江云卿的眼神都完全不一样,一边的段纶,陈安还有杜正伦和方括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孔颖达和江云卿。

    似乎都不相信这么离经叛道的东西会是他们俩内心里的想法。

    之前,孔颖达那个什么不太成熟的想法可真的把他们吓了一跳了,可是现在一看这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好像是有实现的可能性啊,还真的好像就要开始时间了。

    江云卿说的,完全就是和孔颖达心里想的一样,一下子激动兴奋不已,拳头抓的死死的,然后激动的颤颤巍巍的问道:“云卿啊,我心里的想法你居然都知道,那你帮我看看,如果老夫要把礼这一个,作为《五经正义》的首篇,怎么样?”

    “既然孔师问了,那学生就斗胆一说了,如果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几位叔叔伯伯可以给云卿指点。”

    江云卿缓和了一下,整合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孔圣人开创入学以来,至今发展已经有上千年了,可是流传的越多,也有不少分支的出现,就有了不少的限制的这些什么宗师,特别是以南学北学的郑学王学之争尤为激烈。

    从儒学开创道现在,因为这些学派的越来越多的斗争,弄得现在很多圣人的意思都被越来越曲解,也越来越难懂了,明明很简单的一个意思,就被他们搞得那么复杂了起来。

    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事情,就要加上各种典故什么的来打比方,但是说了一通了以后,完全也说不到正确的点子上。简直就是废话!”

    对江云卿的这些话,孔颖达他们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对此也是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