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公主,可我叫陈世美

第四章 秦香莲

    开封府中,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升堂!”

    “威……威……武……武……”

    “砰砰砰……”

    杀威棒在不停的抖动,拍打着地面,发出整齐的响声,

    杀威棒,古代社会里,被发配充军的犯人一到边镇,为了杀杀他的气焰,

    一般都是先打个十棍二十棍,这就是所谓的“杀威棒”。

    杀威棒的重量大概在12斤10两左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

    杀威棒的一端会包裹上一层铁皮,以此来加强杀伤力。

    一般人,看见这个场面,估计已经吓尿了。

    看着脸色丝毫没有变动的陈世美,包拯不禁有些迷糊,莫非这人真是得了离魂之症?

    “噹!”

    一声惊堂木一拍,包拯高坐公堂,表情严肃,声音肃穆,

    “陈世美,现在有人状告你抛妻弃子,欺君罔上,买凶杀人,你认是不认?”

    “不知道,以前的记忆时好时坏的。”

    陈世美感觉很冤枉,啥也没有做,全是前身的锅,他也要背。

    对于前身,他都不知道该说些啥,猪头一个。

    考上状元,在宋朝,已经步入士族了。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是说说的,而是真的,比珍珠还真那种。

    宋朝脱胎于军阀割据的五代时期。

    为避免悲剧重演,宋代开国之初,

    宋太祖就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政治方略:

    一方面,虚外强内,削弱藩镇,强化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紧紧依靠文人集团,

    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受到制约,文臣扬眉吐气。

    宋朝就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它轻极度武人,极其重文人。

    高度重视文治,高度重用文人,

    这里的高度简直高到天上去了,历代最高。

    百官可以指着皇帝鼻子骂娘那种,

    宋太祖曾云,文人“纵皆贪浊”,

    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为此宋王朝采取了扩大科举取士的范围及职能,

    提高文人的政治、生活待遇等办法。

    取士的名额较唐扩大了数十倍,

    且“布衣草泽,皆得充举”,

    为平民入仕铺平道路,入仕后的俸禄也远远高出唐人。

    从此科举考试几乎成了通向权力与财富的唯一途径。

    考上状元,吃喝不愁了,好好努力几十年,说不定是一代名相。

    居然跑去入赘,只顾眼前利益,不认父母妻儿,让自己的母亲饿死,

    不孝之极,这要是捅出去,在古代基本仕途完了。

    孝道治理天下,不是开玩笑的。

    妻子来京中了,没有告发他,他还赶尽杀绝,

    飞要把人家逼上绝路,虎毒还不食子呢,

    这完全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砰!”

    惊堂木拍在案桌说巨大的响声,把陈世美拉回了现实。

    “你休要装疯卖傻,本府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劝你坦白从宽,否则抗拒从严。”

    “不是,我真不知道认啥,认了如何,不认如何?”

    “认了,本府或可考虑留你一命,只是发配边疆,不认,便是人头落地。”

    “包大人,这个或是保证意思是只要我认就发配边疆?”

    陈世美感觉这发配边疆能保命,也是不错的选择。

    古代人发配边疆中的边疆多指四大地域。

    即西北人烟稀少之地,东北极度苦寒之地,西南烟瘴遍布之地和东南荒岛几近无人之地。

    这些地方,首先条件极为艰苦,有些人刚到被发配的目的地,

    因为气候变化,水土不服,无法适应,也许就生病死掉了。

    当然,不同朝代边疆不同,比较著名的古代五大流放地,

    分别为南邻神农架林区的房县,

    最南端的海南岛,

    与泉州相邻的丰州,

    以及现在的伊犁附近。

    还有我土豆盛世大清的流放宁古塔。

    大宋的边疆主要是西北,而且现在还在打仗,一般人去估计是九死一生。

    但驸马能是一般人吗?

    这流放里面的操作空间可大着,

    给钱冒名顶替,让人代替自己流放,就像让人代替自己坐牢一样,

    若是沿途看得太严,到了地方,再操作一下,说半路死了,换个姓名再回来。

    诸如此类的,公平,呵呵,哪里有什么绝对公平。

    “这……”包拯本想考虑一下,但公孙策在他耳边说道,

    “大人,他很有可能在争取时间,要是得到陛下特赦的旨意,我们没有办法抗旨,

    而且如果流放,以驸马的权势估计找人顶替,现在咱们证据确凿,

    我看直接带秦香莲对峙,快刀斩乱麻。”

    “嗯!”包拯点头,

    “若是情节严重,所犯案重大,本府也只能依法办事。”

    看着包拯这样子,这简直就是钓鱼执法呀。

    “我丢,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胡言乱语,看来驸马是不准备坦白了,来人,带证人秦香莲母子三人。”

    这是一个朴素的妇女,只有20多岁,却看着像是30多岁的样子,头上带着头巾,

    穿着粗布,打扮朴素,但有些风韵犹存的样在。

    许是吃得少,看着有些瘦弱,这便是秦香莲,旁边是她的孩子,

    儿子叫冬哥,女儿叫秋妹,冬哥十岁左右,秋妹看着比哥哥笑个两三岁,扎着两个小辫子。

    都颇为乖巧伶俐,只是看着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