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情缘

第一章 文妃父兄忌日出走

    魏都的冬天异常寒冷,虽未下雪,但连日的阴冷让人都不想出门。今日是父兄的第二年忌日,文妃一早带上刚满月的儿子坐车去西郊祭奠父兄,为了避人耳目,左右只带了贴身的侍卫和几名侍女,坐的是民间装扮的马车。

    莫约一个时辰便来到西郊陵园。

    陵园空无一人,满是一丛丛枯黑叶子的密藤,杂乱生长的高矮不一的树也都露出光突突的树杈,偶尔几声老鸦的叫声,使西郊陵园显得更是落寂。

    一阵冷风穿过密藤,仿佛鬼魂轻轻的呜咽声。

    每个人都穿的厚厚的,寒冷从鼻子灌入,冷彻心扉。

    文妃仔细摆好果盘,酒杯,倒上酒,点上香,为父兄各烧了几扎纸钱,抱着儿子长跪在父亲的坟前,想起以前父亲对自己的宠爱,眼泪情不自禁滴落下来。

    贴身侍女冬雪在供桌前铺上一张厚厚的素花垫子,文妃轻轻的把儿子放在父亲的坟前,轻声哭道:

    “爹爹,不孝女儿带外孙来看您了,呜呜……”

    “他们都说小宝像女儿,您看看,您有外孙可以抱了,呜呜……”

    “爹爹,女儿想您和哥哥,呜呜……”

    文妃轻轻的哭泣声让整个陵园听起来更是凄凉。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老鸦禁不住无声的飞走了。

    垫子上的婴孩看到娘亲哭泣,睁大眼睛看着娘亲,举起胳膊朝娘亲挥舞,仿佛要去安慰娘亲。

    突然,“嗖~嗖~……”,数枝羽箭从密藤那边射过来,一名侍卫应声而倒。

    “娘娘,有刺客!”

    从密藤外闪出十几个蒙面黑衣人来,几人拿朴刀,几人拿短弓,疾步向文妃杀过来,文妃赶紧拔出剑,一把抱起儿子,向马车那边去。

    身后的几位侍女纷纷中箭倒下,侍卫们拼死抵抗,但很明显,对方来的都是高手,侍卫们且战且退。

    冬雪护着文妃,向马车方向走。领头的黑衣人飞起一刀掷向文妃,冬雪挥剑横挡,钢刀飞了出去,冬雪顿觉得虎口撕裂,但她护主心切,一边呼唤“娘娘快走”,一边迎面拦住冲过来的两个黑衣人。

    刚一交手,冬雪就知道今日是要给文妃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报恩的时候了。她本是快要在雪地冻死的弃儿,是文妃收留了她,不仅给她饭吃,还教她识字和武艺,待她如亲姐妹一般,她是宁愿自己死也不能让这些贼人伤文妃分毫。但对方武艺高强,她打定主意,豁出命也要保文妃脱身,只攻不守,处处攻击对方要害。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暂时拖住了两个黑衣人。

    侍卫们已经被砍的七零八落,三个黑衣人从三个方向围住文妃,文妃一手抱着儿子,另一手握剑。她虽武艺高强,但因为抱了一个孩子,加上三人围攻,渐渐的就有些不敌,胳膊上已经被划破几处,数次都险些被砍中要害,眼看就要命丧黄泉。

    就在一刀将要砍中文妃时,“当”的一声,一枝飞镖打在砍向文妃的刀上,砍刀偏向了一边。那黑衣人此时才看到,从另一边的密藤中跳出一满脸络腮胡彪形大汉来,连发数枝飞镖,这飞镖又准又快,正在跟侍卫们打斗的黑衣人没注意侧面有人偷袭,瞬间被飞镖放倒。只剩下围攻冬雪和文妃的五个人,围攻冬雪的两个黑衣人舍了冬雪,去围杀这大汉,这大汉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柄朴刀,起身一纵,就到这两黑衣人面前,两黑衣人眼前一黑,已被砍倒一个,另一个也已经被踢飞。

    冬雪见围攻自己的黑衣人杀向那大汉,急忙转身去解救文妃。她从围攻文妃的三名黑衣人的背后突然发招,一剑就刺中一人。文妃和冬雪两人战三个黑衣人,虽不能胜,但也能勉强支撑,不一时,那大汉也杀过来,三名黑衣人见那大汉武艺高强,且己方一人已经负伤,使了个虚招,跳出圈子,朝三个方向逃走。

    文妃向那大汉喊道:“青云大哥!”

    来的正是刘青云,他原是文妃父亲柱国将军的先锋都尉,屡立奇功,在父亲生前经常出入柱国将军府,文妃在柱国将军府未出阁时见过几次。他从密藤那边中跳出时,文妃就已经认出他。

    刘青云忙躬身拱手道:“文妃娘娘,青云来迟了,让娘娘和小郎君受了惊吓。”

    文妃忙抬手道:“青云大哥,快快请起。今天幸好你及时出现,要不然,我们母子就要命丧在此了。”

    刘青云起身,看到文妃手臂上血水渗出了,道:“娘娘受伤了?”

    冬雪忙撕扯了布条给文妃包扎手臂。

    文妃笑道:“没什么事,只是一点皮外伤。青云大哥,你怎么今日来这陵园?”

    刘青云道:“今天是老将军和少将军的忌日,我是来祭奠的。文妃娘娘,是什么恶贼如此大胆,敢在京郊刺杀皇妃?”

    刘青云疑惑的看着文妃和冬雪。

    文妃皱起眉头,又看看怀中的孩子。

    冬雪抢着说道:“还能有谁?能找这么多高手刺杀我们娘娘的,定是杨皇后!”

    “杨皇后!?”刘青云顿了顿,接着道:“后宫果然凶险,娘娘今后在宫中可要多加小心。”

    文妃把孩子交给冬雪抱着,走到受伤的侍卫和侍女面前,帮她们一起包扎好伤口。又从马车上拿出一个大包袱。再拿出笔墨,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侍卫队正,说道:“我对后宫争斗已厌倦,不想再回宫中,谢谢诸君一直拼死保全我们母子,我没其他东西可以报答你们,只有这些首饰,你们拿去分了,聊表心意,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已将此间事写在信中,还请你们回宫后将此信转交给陛下。”

    侍卫们见文妃心意已决,接过信和包袱,拜别文妃,搀扶着受伤的侍卫和侍女们,一起回宫去了。

    冬雪见侍卫侍女们都走了,向文妃问道:“娘娘,我们不回宫了,那我们去哪里?”

    文妃转身向冬雪说道:“我想去凉州找我姐姐。冬雪,你可愿意和我一同去?”

    冬雪拽住文妃的胳膊,道:“娘娘,你去哪我就去哪。”。

    文妃向她点点头,转身向刘青云说道:“青云大哥,今日救我母子,没齿难忘,今生恐是难报此恩,来生必结草衔环报答。”

    说完就向刘青云屈膝行礼,刘青云托手示意道:“娘娘,折杀我了。老将军和少将军对我有恩,今日之事,我也只是举手之劳,与老将军少将军对我的恩义相比,不值一提。”

    刘青云看看冬雪,转眼对文妃说道:“娘娘,此去凉州山高路远,冬雪武艺虽好,但也已经受伤,杨皇后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老将军少将军仙逝后,我已无亲无友,娘娘如果不嫌弃我是个粗人,我请求跟随娘娘一起去凉州。”

    文妃深情望了一眼刘青云,然后低下头说道:“陛下负我,我也不打算再回宫中,但我毕竟已是他人妇,已看破情爱之事,心如死灰。青云大哥,你正值壮年,正是成家立业之时,不必跟随我一无用妇人。”

    刘青云忙摆手道:“在下怎敢对娘娘有非分之想,此番跟随娘娘前去凉州,有几分报答老将军少将军恩情之意,我也存了几分私心,老将军少将军仙逝后,朝中已无英豪,我想游历四国结识天下豪杰。”

    冬雪拉拉文妃的胳膊,说道:“娘娘,既然刘都尉有这份心,并且此去凉州路远,杨皇后随时都会追杀,为保小郎君安全,您就允了刘都尉和我们一起去吧。”

    文妃看看冬雪,看看儿子,微笑着望向刘青云:“那就有劳青云大哥了!大恩不言谢,此生不能报答,只望来生能报答大哥恩义!”

    刘青云道:“娘娘不必客气。请您和冬雪上车轿,我来赶车。”

    文妃和冬雪坐车里,刘青云坐车头驾车出魏都朝凉州方向而去。

    一轮暖阳冲破冬日的阴霾,照在文妃她们的车上,虽然外面仍有呼呼的寒风,但已经不像刚才那么冷了。文妃的孩子在车上吃过奶后,与文妃和冬雪玩了一会又睡着了。文妃拉开帘子,对刘青云和冬雪说道:“如今我们已经离了魏都城,为在外面行走方便,今后就不要再称呼娘娘了,像以前在府上一样以兄妹和姐妹相称可好?”

    冬雪接过文妃手中的孩子道:“好的,姐姐,我来抱抱他。”

    刘青云一拉缰绳,道:“好的,文英大妹子,你们坐好了!”

    原来文妃闺名唤作王文英,她本是河西柱国将军的二女儿,与魏国当今皇帝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后来嫁给皇帝成为皇妃,并在今年生了大皇子。

    刘青云驾车,王文英与冬雪二姐妹在车中照顾儿子。一路上无事,王文英给冬雪和刘青云说了一些凉州的事情。

    凉州是宣国最靠近魏国的州府,也是宣国凉王的封地所在,凉王是当今宣国皇帝宣明帝的同父异母的幼弟,王文英姐姐便是凉王妃,姐姐与她姐妹情深,时时都有书信来往。

    “五年前魏宣两国结盟联姻,本来这种结亲都不太幸福,但听姐姐说凉王非常爱她,为人豁达正直,是佳偶良配。”

    说起姐姐,王文英是满眼的羡慕。

    姐姐本是王文英父亲好友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她父亲就被人诬陷参与谋逆,满门皆被抄斩,王文英父亲偷偷救下她,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女儿,细心抚养成人,除了她父母和姐妹二人外,无人知晓此事。她姐姐长大成人后,对魏朝甚是痛恨,但一时又不能报仇,不想留在魏国,柱国将军也担心仇人会认出她,就同意让她去宣国和亲。她姐妹二人虽没有血亲,但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比亲姐妹还亲。

    三人一路有说有笑,昼行夜宿,一路西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时日。

    这一日马车飞奔了一整天,人困马乏,一路上都是荒山,沿路的城镇、村寨都已破败,荒芜无一人,直到日落西山,残月升起时,才看见一个有些灯火的村寨。寨中有许多高高矮矮的房子,里面影影绰绰,仿佛有些人影,走近时除惊起几只老鸦外,又不见一人。此时,夜风渐起,寒气袭人。三人商议,先在村寨中找户人家借宿,明日继续赶路。

    在村寨中找了几户人家,都不愿意借宿。

    行至村寨最西边的一个大院,刘青云上前敲门。不一时,院内有一老者的声音隔着门问道:“什么人入夜了还在敲门?”

    王文英答道:“老丈,我们是赶路至此的过路人,今日天色已晚,我们带着孩子,想请家主能发善心让我们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就走,我们也会给家主宿金。”

    院内人打开一道门缝,王文英看门里人是一老管家打扮,给了冬雪一个眼色,冬雪拿出一两银子交给老管家。那老管家接过银子看了看,再仔细打量了她们一番,见是两女一男带着孩子,两名女子服饰素雅整洁,气度斯文,那男子虽然高大魁梧,但也是一脸正气。说道:“你们先等着,我要先去问问我们家主人。”

    在等了许久后,那老管家回来告诉她们,家主已经同意了,开了侧门放她们的马车进了院子,老管家带她们到东厢两间正房,几个侍女正在收拾房间,房间布置十分整洁,许多器物也显得比较富贵,不像是一般的客房,房间正中间还有一架孩童玩耍的木马,马掌、马嚼子都是用赤金打造。刘青云去搬行李,王文英让冬雪再拿了二两银子交给老管家,让他帮忙准备点饭菜和给马匹准备草料。

    刚收拾完,几名侍女端上来丰盛可口的饭菜,还有一壶甜酒,三人正饥渴,饱饱的吃喝了一顿。正准备洗漱后歇息,听到门外老管家敲门,冬雪忙去开门。看到老管家带了一华服中年男子和美貌少妇在门口,后面还有一群家丁侍女。那中年男子面白而瘦,额窄嘴尖,两眼睛细长有神,一双手又瘦又长。那美貌少妇穿戴多金,一张丰润的圆脸却尽是憔悴,两眼无神的看着地上。王文英想这二人估计就是男女家主了。女家主旁的胖侍女抱了一个八九岁的大孩子。

    老管家向王文英说道:“我家大郎君、大娘子来看望外客了。”

    王文英忙将他们迎入房内坐下,谢道:“还没来得及去谢家主,反而劳烦大郎君、大娘子来看望我们,还望大郎君、大娘子恕我们无礼。”

    说完躬身向男女家主行礼。

    男家主坐定后,微微眯了眼睛看向王文英,问道:“小娘子,你们这是打哪里来?又要往何处去?”

    王文英道:“我们是从魏都来,要往凉州投亲去。”

    男家主略显惊讶,说道:“魏都离此间很远,不知要走多少的路程,那你们一路一定辛苦了。”

    王文英笑道:“我们不着急赶路,一路走走停停,都有客栈休息,一路还算惬逸。只是到贵宝地这一段路,一路都无城镇和集市,偶然遇到一个城镇、村寨,也都荒芜无一人,也是奇了。”

    男家主问道:“难道你们这一路上都没见到人?”

    王文英看看冬雪和刘青云,刘青云大着嗓门道:“嘿!别说人,连个鬼都没有。”

    刘青云这一嗓门声如洪钟,吓得一旁的侍女往后缩。

    男家主瞟了刘青云一眼,看他五大三粗的,不敢看他眼神,轻轻的说道:“怪不得你们入夜到此,还到处敲门找借宿的地方。”

    王文英问道:“难道这一带有什么奇事吗?”

    男家主看了看一旁的女家主和孩子,脸色似笑非笑的,轻轻说道:“既然你们已经住进村寨了,也吃了寨中的食物,也就不瞒你们了。我们这带发生了大瘟疫,只要得了这瘟疫就没有能活命的,所以你们来的这一路,要么人都已经死绝,要么都逃走了。”

    刘青云看看王文英,三个人都惊叹道:“啊~”

    刘青云问道:“那你们为何不逃?”

    男家主道:“我们这个村寨叫吴秦寨,全村的人不是姓吴就是姓秦,是四十多年前由吴、秦两位天师带着自己的族人躲避战乱迁到此地的。我家就是吴姓,大伙都叫我吴大郎,贱内就是秦姓,人称秦三娘。全村人都信奉天师道,此地方圆几百里都遭受瘟疫肆虐,但只有我们村在天师的庇佑下得以幸免。”

    三个人听的都瞠目结舌。

    “咳~咳~”,胖侍女抱着的那个大孩子无力的咳嗽了几声,秦三娘轻轻的抱过孩子,望着怀中的孩子无声的流泪。

    王文英看到,甚感奇怪,问道:“这孩子怎么了?”

    秦三娘哽咽道:“他感染了瘟疫。”

    刘青云问道:“不是说什么鸟天师可以庇佑你们吗?”

    秦三娘哭出声道:“秦天师只护佑此村寨中的吴姓和秦姓人。”

    秦三娘又望着吴大郎哭道:“但我的孩儿真的就是吴家子孙,秦天师却说不是,你看他眉眼、脸型都跟你一般,怎么就不是你的孩儿了?”

    吴大郎向秦三娘瞪了一眼,秦三娘吓的缩了一下,吴大郎道:“你老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

    王文英看那孩子,果真与吴大郎十分相像,只是抱在怀中,一动不动,满脸的黑气,甚是吓人。

    王文英向吴大郎道:“我以前在家中读过一些医书,研习过一些治疗瘟疫的方子,吴大郎君和秦三娘子如不嫌弃,让我看看小郎君的病,说不定还可以治得。”

    吴大郎哼一声道:“你不是想在我儿身上试验一下,将来为你们治这瘟疫吧?你还是早死了这心,我们这里十里八乡,县、州府的大夫都来看过了,这瘟疫根本就没得治。”

    说得刘青云满脸怒气,待要发作,看到王文英给他使了一个眼色,只得转身把怒气憋回去。

    王文英转头向秦三娘说道:“秦三娘子,您看孩子这样很难受,不妨试试看,万一治好了呢?”

    秦三娘看看一动不动,呼吸有些微弱的孩子,看王文英说的真诚,又看看吴大郎,抹了抹眼泪,向吴大郎说道:“就让她试试吧?”

    吴大郎又瞪了秦三娘一眼,秦三娘这次不为所动。

    王文英道:“如果看病诊断过程中,你们有觉得不合适的,可以随时放弃。”

    吴大郎看王文英如此真诚,点头道:“那就请看看。”

    王文英让秦三娘把孩子放在床上,上前给他把脉,翻看眼皮,再用银针扎几处穴道,拔出银针仔细看。

    秦三娘看见王文英满脸疑惑,问道:“怎么样?小娘子,看出是什么瘟病了吗?”

    王文英看着秦三娘道:“秦三娘子,您的儿子得的不是瘟疫,他是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