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位是骗来的

第六十五章 蹬鹰 走狗

    “求收藏“加入书架”推荐票”

    府中景色及佳,只怕是后世的海景别墅,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这仅仅是他的猜测,因他没有见过海景别墅。

    现在婢女护卫都一应俱全,也就差一个管家而已,府中诸是那个叫雨荷的倒是能够梳理清楚。

    只是这个时代,对女子有些苛刻,抛头露面之事……仍旧需要一个男子来做。

    大宋有牙行的存在,奴婢管家是可以用买的,此事倒是急不得。

    因为他手中没钱阿,之前剩下的通宝,还在地下城遗失了。

    说多了都是泪,谁能够相信作为大宋堂堂郡王,竟身无分文,说出去只怕会受人嘲讽。

    至于安南郡王府的封地食邑,赵薪都没有想到他们头上去。

    大宋收赋税乃是秋天,毕竟大多农家都是以新粮发挥赋税,而并不会专门兑换通宝充当赋税。

    赵祯赐予给自己的食邑封地,并非在他受封之前……都不缴纳赋税。

    那些封地农户,之前说不得是交给原本的上家,亦或是交给了官府。

    大宋的确藏富于民,但这个民并非普通农户,而是地方上的宗族势力。

    虽说自唐之后,世家大族已经没有太多势力,但又兴起了宗族势力。

    在地方上,有时候官府还及不上宗族族老有权威。

    即便是所谓的富宋,如同平民农户,一年田地的收成,纳税之后也勉强够自家生活而已。

    并且,人口一多,地太少,也是入不敷出,还要追寻旁的办法。

    这也就是为何,大宋这时代牙行的生意如此普遍。

    若不是没有办法,谁人会愿意沦为贱籍。

    沦为贱籍之后,不仅失去的自由,若是没有机会,其后代也不可能有重为良人的机会。

    若是赵薪再强行去征收一轮赋税,自律法上来说是行的通的,毕竟从这一刻开始,他才是那些庄户的主家。

    但他要是再征收一轮赋税,只怕那些本就困难的庄户,撑不到来年新粮成熟。

    弄的普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就之后口中说着仁义的士大夫阶层能够做的出。

    赵薪实在做不出,作为一个后世人,只怕到时候良心会过不去。

    便在这时候,雨荷走了过来,在他面前停下,福了福身子,道:“雨荷见过郡王。”

    “可是有什么困难,直说无妨。”赵薪如是说道。

    “郡王,郡王府虽说家具一应俱全,但还是缺少一些东西。但奴婢并未在王府中发现库房,这才来请示郡王,还如何做。”雨荷皱起好看的眉头说道。

    这岂是请示,不过是找个由头要钱罢了。

    现在王府没有管家,也没有主母,自然只能找他这个主人了。

    奈何,他现在还真是士大夫做官最高的境界两袖清风,干净的不像话。

    “你先等等,且先处理其他事务,此事本王会解决的。”赵薪淡淡的说道。

    “奴婢告退。”说完,雨荷便离开了。

    现在他手中值钱的物件,应该不多。

    折扇是一件,这东西毕竟是宫中的物件,不应当是凡物。

    只是这折扇是装逼的好……不对,是他心底极为喜欢的一件东西,万不可能拿去换钱的。

    折扇的背面是一副水墨风景山水画,正面则是笔走龙蛇的书法,是正宗的草书,写的什么赵薪没去注意,看的也不是太真着。

    他后世虽然是考古专业学生,但术业有专攻,他所学的器物类的而并非字画专业。

    不过,他勉强能够看出来,这两件东西,应该是出自大家之手。

    华夏自古的字画书法,不同于西方古史,只有作者死去之后才会升值。

    一般颇有才情的士大夫,在其生前其手书笔迹,也是千金不换的。

    便好比苏轼欧阳修之流,在其生前,也有人千里而来,只为求其亲笔。

    宫中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是普通凡物,有可能是赵祯的东西。

    那则更好,这个时代,皇帝的手书只怕更有价值。

    “麻烦阿,钱阿钱。”赵薪皱起眉头想道。

    骤然,他想起一物,那东西应当颇有价值,而且于他而言,没有太大的作用。

    “赵九,去给我把那柄王叔断掉的拐杖,给我找来。”赵薪连忙说道。

    “那东西我不知在何处,郡王还是换个人吧!”赵九抱着铁剑淡淡的说道。

    他这并不是推脱,而仅仅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若非了解他的人,只怕会认为这是一个高冷之人。

    “算了,本王自己去。”说完之后他便朝着库房的方向而去。

    他的东西本就不多,一眼就看到了那独特之物,拐杖主体本就是一种海外的紫檀木。

    来自海外,并且还能够问道一股清幽的气味,双手握着温润如玉,手心不会有汗水。

    这也就难怪了,赵薪想起之前濮阳郡王赵允骞那肉疼的脸色,也就可以理解了。

    海外的香木,运送到大宋之后及其昂贵,几乎可以媲美等同重量金子的价值。

    若是在加上拐棍棍体之上点缀的宝石,赵薪估计这柄拐杖,加上造价应当不少于两千贯。

    两千贯什么概念,十贯差不多后四口之家,在汴京半年所用。

    也就是说,这两千贯,够一个四口之家百年开销。

    这还仅仅只是一柄拐杖而已,可以想象北宋宗室之富裕。

    收起拐棍,没有掩藏,赵薪这这般拿在手中,道:“赵九,我们走。”

    等走出郡王府之后,赵九这才发现,郡王并未朝着当铺的方向而去。

    便好奇的问道:“郡王,我们去那里?不是要去抵押这拐棍吗?”

    “胡说,这那里是拐棍,分明就是权杖,濮阳王叔作为郡王的权杖。”赵薪脸色严肃的呵斥道。

    而后,他笑着对赵九说道:“等会就这样,我们再来一次。”

    赵九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点点头。

    文昌街,已经是身份好贵的象征,朝中衮衮诸公都在此有宅院。

    赵薪朝着文昌街深处走去,之间各家的公子哥儿,从宅院中走出,而后三五成群。

    蹬鹰走狗,好一副膏梁子弟的模样。

    看到他们,赵薪没有厌恶,反而是眼前一亮。

    今日,这东西能价值多少,就靠这些公子哥儿了。

    他们有些各自的团体,尽皆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赵薪领着赵九也就跟上。

    “这位兄弟,你是新来吧!就让我来为你介绍一番如何?”不知何时一个小胖墩,气喘吁吁的跟了上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