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梦
“1941年1月1日...”陈磊或者说弗莱彻喃喃自语。
随后,他转向他的副官哈维尔,语气中带有一丝急迫,“哈维尔,我需要你帮我整理一份资料。自从1853年马休·佩里率领美国军舰访问日本以来,日本人做了些什么?我想了解从那时起到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的演变,以及我们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联合舰队可能已经在准备动手了”
哈维尔上尉颔首表示理解,同时也对长官的敬业精神感到佩服,才醒过来,就想着开始工作了,不愧是总统看好的将军。
他离开了房间,开始着手准备所需的资料。
不久后,哈维尔回到弗莱彻的病房,手中拿着一份详尽的资料报告。
他开始向弗莱彻汇报:“长官,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自1853年以来日美关系的演变。那一年,马休·佩里率领的黑船舰队抵达日本,强迫开放国门,这标志着日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末,随着美西战争中的胜利,我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扩张影响力。与此同时,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胜利也使其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大幅提升。我们和日本两个新兴的强国开始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进入20世纪,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大幅增强。这导致了日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两国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双方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已经变得非常明显。”
在病房内,弗莱彻少将聚精会神地听着哈维尔上尉对日美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详细的陈述。哈维尔继续讲述着那些关键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影响着当前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
“1917年1月2日,日本代表石井菊次郎和我国国务卿蓝辛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蓝辛石井协定。”哈维尔的声音在宁静的房间里回响,“在这份协定中,我们承认了日本在中国,尤其是在南满地区的特殊权利。不过,同时提醒日本,不得独霸中国,必须保证中国的门户开放,以及对各国工商业的机会均等。”
弗莱彻的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这份协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这份协定既承认了日本的利益,又限制了其在中国的扩张,预示着日后日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哈维尔接着说道:“1921年11月至次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参与国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和中国。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海军裁军问题和远东问题。”他顿了顿,继续讲述,“会议期间,签订了《九国公约》,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确保各国在中国的‘机会均等’。此外,日本还被要求交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弗莱彻深知,这次会议实际上是美国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华盛顿会议不仅凸显了美国的地位,也加剧了日美在远东地区的矛盾。
“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我们间谍人员传回的消息,日本把美利坚列为了第一个假想敌国。”哈维尔的声音低沉。
弗莱彻深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这些历史事件清晰地勾勒出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策略,以及日美之间愈发紧张的关系。作为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官,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对他来说至关重要。这些信息不仅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也为他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制定策略提供了关键的参考。
随着哈维尔上尉的汇报继续,弗莱彻少将的脸上渐渐显露出严肃的神色。他听着哈维尔叙述着日本与美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冲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九·一八事变后,日美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哈维尔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1934年,日本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随后在1936年1月又退出了伦敦裁军会议。这些行为表明了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严重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些举动意味着日本正逐渐摆脱国际约束,走向更加激进的军事扩张道路。这不仅预示着远东地区将面临更大的不稳定因素,也意味着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将更加紧张。
“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署。”哈维尔继续说道,“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我们的战略地位与战略环境严重恶化。因此,总统准备在亚太地区采取了三项互有联系的行动:加紧援助中国抗战,加强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同时开始与日本进行谈判。”
弗莱彻少将默默地反思这些信息,他清楚地意识到,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他的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信息,或许他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甚至可能改变某些战役的走向。
至于欧洲方面,随着德国在西欧的快速进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欧洲战场,东南亚地区因而出现了一种“真空”状态。
这种局势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可趁之机。
“由于德国的闪击战术在西欧取得成功,”哈维尔说,“这导致了我们和欧洲国家在那边的战争压力加大,从而使得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减弱,为岛国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弗莱彻少将沉思着这些信息。日本的行动越来越大胆,这对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布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哈维尔继续汇报:“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署。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迅速构建东亚新秩序,加强与德国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关系。”
这一条约的签署意味着日本正式加入到轴心国的阵营,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压力。这一切都指向着一个可能的结果: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哈维尔又提到了美英与日本在远东的长期矛盾。“特别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我们和英国在华的经济利益。然而,由于欧洲局势的紧张和英国国力的下降,以及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我们尽量避免与日本在远东发生直接冲突。”哈维尔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这种情况下,只能对日本采取了一种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弗莱彻深知,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日之间的矛盾。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将逐渐显现。
“为了表示诚意,”哈维尔继续说,“英国还与日本签订了《有田-克来萁协定》,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种政策实际上是在试图推迟冲突的爆发,但长远来看,可能无法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尽管日本不断扩大其侵略范围,我们对日本的贸易,特别是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售,仍在增加。1937年至1939年间,总统向日本出售的废钢铁、石油、铜和机床等对日本军事工业至关重要的物资,数量巨大。”
“然而,1940年7月26日,总统突然开始实行对日本的‘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以及‘经济禁运’等措施。英国佬也重新开放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哈维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哈维尔接着说:“在欧洲战争爆发后,我们在制定全球战略时,更多地考虑到了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英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面对德国的威胁,认为其对自身的威胁大于日本在东亚的扩张。而我们也将重点放在了欧洲,视其为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战略重点。”
弗莱彻沉默片刻,然后点头表示理解。
“1940年7月26日,我国向日本签署了700万桶的石油输出许可证。”哈维尔的声音带着一种平静的严肃,“其中,有300万桶石油已经运往日本,这个数字占到了1936至1939年出口平均量的三分之一。”
“谢谢你,上尉。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请继续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及时向我汇报。”
哈维尔敬了个礼,然后缓缓退出了病房。
随着哈维尔的离开,弗莱彻少将再次凝视着窗外的天空,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