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韶

147 选址

    并不想听赵知霖忆往昔岁月,她含糊应和两句后,忍不住出言提醒。

    “不知赵师兄想在何处修建祠堂?”

    赵知霖看着灵府,微笑道:“有两处选址,正要请小师妹参详。”

    他话未说完,就见县学廊下,崔元庭带着两名差役走来。

    崔元庭向赵知霖见了礼。

    赵知霖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之色:“崔县令怎地来了?”

    崔元庭朗声道:“为徐博士立祠是楚邑县的荣誉,元庭身为楚邑县令,自然不能怠慢,赵副使若有驱使,县衙上下自当配合。”

    一番话堂堂正正,让赵知霖找不到任何不妥,只点头道:“崔县令费心了。”

    崔元庭:“应该的。”

    赵知霖带着灵府向县学大门走去,灵府与赵知霖不仅身份地位有别,也有男女之分,因此灵府始终落后赵知霖一步。

    可赵知霖偏偏走走停停,还总靠近她说话,让她有些烦躁。

    好在,这种情况在崔元庭到来后,立刻有了改变。

    只见崔元庭不着痕迹地上前一步,挡在了赵知霖和灵府之间。

    谈性正浓的赵知霖,刚想给灵府介绍大门口这两块匾额的来历,一转头发现身后的人变成了崔元庭,不禁眉头微微一皱。

    崔元庭却无视他的神色,一脸“由我奉陪”的架势,搞得赵知霖上不上,下不下。

    他心里责怪崔元庭好没眼力见,他好不容易找到和小师妹独处的机会,就被他这样搞没了。

    灵府心中有些庆幸崔元庭的到来。

    应付这位师兄,她由衷没兴趣,可偏偏赵知霖的理由冠冕堂皇,让她不得拒绝。

    有时看着赵知霖那白净的面皮,十足官气的举止,灵府暗自摇头。

    明明也就三十左右,怎么就开始隐隐油腻起来了?

    难道所谓成功男士都这么喜欢讲自己当年的奋斗历程?

    这就是衣锦还乡的爽感?

    幸好崔元庭来了。

    赵知霖说话的间隙,崔元庭回头望向灵府,不经意碰见灵府抬头,两人视线相撞。

    崔元庭对她淡淡一笑,随即转过身去,并不多话。

    有了崔元庭的陪同,灵府的耳朵和脑子都解放了出来。

    她有意落在两人后面,无意识地想到,虽然都是朝廷命官,但崔元庭的气质和赵知霖完全不同。

    虽然赵知霖衣着举止都讲究,但却有一股沉浮宦海多年的油滑和世故。

    而崔元庭……

    灵府默默地看着他挺拔如松竹的身影。

    这个人身上,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气质。

    她说不太准那是一种什么气质,模模糊糊地概括的话,那是一种“清气”,而非官气。

    这种“清气”乃秉持天地正气而生,让他即使身在凡尘俗世中,也纤毫不染。

    相处这么久,灵府能感到崔元庭为官行事的每一步,是为民生而奔走,而非考虑个人得失。

    这个人,虽然只是一介县令,可身上似乎凝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最理想官员的美好想象。

    古人相信,能够为官的人,都上应天官,乃是天上星宿下凡。

    灵府觉得,如果上天真的派人治理人间,那么那些官员,就应该是崔元庭的样子。

    也许就是这股“清气”,才吸引她留在他身边做事,不让她感到一丝烦厌,甚至能够和他同心同德。

    假如这个人换了赵知霖,她可就干不下去。

    首先,赵知霖看她的目光,她就受不了。

    崔元庭的目光始终是干净澄澈的,而这种目光,她鲜少在别的男人脸上见到,即使见到,也不能像崔元庭那样始终如一。

    她和崔元庭的信任,有一部分是说不上来的,自然而生的,还有一部分,是两个人共历世事形成的。

    特别是在楚云馆的那一夜。

    崔元庭始终以礼相待、清正自守,让灵府觉得,这个男人是值得信赖的坦荡君子。

    这在当时群狼环伺的环境中,简直是太特殊的存在了。

    可惜,这个人现在跑偏了,对她有了不该有的情感。

    怎么能把他掰回去呢?

    灵府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祠堂最终的位置定在了离县学不远的一处空地上,这里既是去县学的必经之地,也在县城主要的交通要道上,方便来往之人瞻仰。

    定下位置后,赵知霖笑着对崔元庭道:“崔贤弟陪我忙了这一遭,不如随我去万隆阁一同宴饮,宋州教坊鼎鼎大名的都知龙景楼就在那里,如何?”

    崔元庭一拱手:“多谢赵副使美意,衙门中还有些事,就不耽误赵副使休息了。”

    赵副使也不勉强,只点点头:“如此,那贤弟便去忙吧。”

    他转对灵府:“小师妹,我送你回家。”

    崔元庭不经意般挡在灵府身前,转身对她道:“你随我回县衙一趟,有些事需要你处理。”

    “嗯。”

    灵府立刻应了,不等赵副使开口,就微微一揖,道:“赵师兄慢走。”

    开玩笑,她可不想再听赵副使叨叨,更不想让他送自己回家。

    明明是没怎么见过的人,偏偏一副“我是你亲亲师兄”的样子,她消化不了他那个样子。

    赵知霖的目光在二人身上盘亘了一瞬,点点头:“既如此,那改日再瞧师母和师妹去。”

    ……

    回县衙的路上,崔元庭看了眼身旁默默跟随的灵府。

    “其实县衙没什么事。”

    “嗯?”

    灵府愣愣地抬头看他。

    崔元庭目光深了深,没有说话。

    灵府心思转动:他是故意找借口,阻断赵知霖送自己回家?

    就听崔元庭道:“祠堂的位置已经定好,应该也没什么事了,你若不耐烦见他,可先回溪桥村那边。”

    果然!

    灵府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我不耐烦赵师兄?”

    闻言,崔元庭轻轻一笑。

    “我若连这也看不出,岂非白和你一起待了这些时日?”

    灵府心里轻轻一动。

    不论如何,这里能这样了解她的人,也只有他。

    所以他适时地出现,默契地替他隔离了赵知霖。

    她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就见崔元庭收起了笑容,似乎漫不经心地道:“赵副使的发妻,去年染病下世了,如今正中馈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