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家乐通古代

第七十五章 明初与明末的碰面

    “朱兄,你要等的人来了。”

    张泊的提醒声令朱标的目光从手机上移开,转向农家乐的入口方向。

    然后这位大明太子就看到了一位身着一身粗布衣服,头上扎着方巾的约莫四五十岁的儒士自食肆外走了进来。

    张泊在提醒完朱标后,就起身离开座位,前往农家乐的门口招呼宋应星。

    见状,朱标也没有犹豫,紧紧跟随。

    将宋应星领进院内,张泊开口询问道。

    “宋叔,此次东汉之行还顺利否。”

    “多谢店家挂念,一切顺利,在此期间,我观察了那些亩产千斤的粮食,发现它们确实较之如今大明的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光是种子大小上,就不可相提并论,我有预感,那些种子的产量较之目前大明的产量将会有质的提升。”

    宋应星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看得出来,这次东汉之行他甚是满意。

    “此行除了了解作物事宜,还改进了东汉的一些农具,就比如直辕犁改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犁地效率,还有筒车……”

    宋应星也是将他这段时间所干的事情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和盘托出。

    张泊也愣住了。

    好家伙,宋应星是给刘皇叔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啊。

    改进农具,配合着亩产千斤的作物。

    刘皇叔就是东汉屯田第一人。

    什么曹操之类都弱爆了。

    “对了,店家,我还有一事不明。”

    “宋叔,不知是何事。”

    “关于那化肥,我亲眼看过,并且也闻过,貌似与我知晓的任何一种肥料都不同,不知这化肥是从何而来。”

    “化肥是用化学方法而生产的一种肥料,一般有元素周期表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构成,不过,事实上化肥的作用并没有粪便以及草木灰大,但是因为可以批量生产,所以在后世广受青睐。”

    宋应星显然没有将化肥的缺陷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就算粪便以及草木灰的效果再好,那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是化肥的话,利用化学制成。质量不够数量凑,完全可以碾压那些肥料。

    化学真是神奇。

    这也使他下定了决心,要研究后世的这些学科。

    在宋应星如是想着的时候,他听到了张泊的言语。

    “宋叔,你可知他是谁。”

    他?

    宋应星抬起思考的头颅,望向站在他对面的朱标。

    约莫而立之年,一身精美的服饰,仅仅是往那一站,整个人就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

    宋应星看了片刻,摇了摇头。

    对于此人,他没有一点印象。

    “宋叔,他是大明的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

    初听着名字,宋应星的脸上浮现出些许迷茫。

    不过,只片刻的时间,他的神情骤变。

    眼睛瞪大,瞳孔微缩,整个人就这么直挺挺地呆立原地。

    转动着有些许僵硬的头颅,宋应星看向张泊,喉头滚动,艰难地从口中吐出几个字。

    “可是懿文……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

    “正是。”

    懿文太子朱标,太祖高皇帝的嫡长子,本该是整个大明的继任者,但是英年早逝,谥号懿文太子,建文元年,被追封为孝康皇帝。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竟然是懿文太子!

    得到张泊肯定的答复后,宋应星转过身来,对着朱标俯身拱手行以大礼。

    “太子殿下,还望救一救现在的大明。“

    虽说宋应星六次科举不中,但是他依然热爱着大明,因此,在他得知大明还有九年期限之时,他的心情那是极为沮丧。

    后来知晓了各朝各代都来来到此地,他的心中就升起了一个拯救大明的计划。

    那就是与各个朝代的人交好,然后请他们去大明,帮助大明续命。

    但是如今看来,不需要费这么多事,大明可以自救。

    如今大明的太子朱标活着,那么就意味着目前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加之这位太子殿下的年纪,这位太子殿下所处的时间,正是洪武时期最为强盛的时期。

    本来在宋应星看来,以大明现在的局面,只有太祖高皇帝或者太宗文皇帝亲临才能够解决,但是没想到如今真的被他碰到了。

    朱标将俯身的宋应星搀扶起,开口道。

    “宋爱卿,将目前的大明局势说与我听听吧。”

    “是,太子殿下。”

    朱标领着宋应星来到石桌旁,开始从宋应星的口中了解大明末期的局势。

    只一盏茶的功夫,朱标的神情就已经凝重到了极点,手指在不停地敲击着石桌。

    就在刚刚,朱标得知了目前大明的局势。

    不仅各地的起义军在大明境内已经闹了八年之久,已经将大明,这个偌大的王搞得千疮百孔。

    而且,外部还有后金这个敌人在虎视眈眈,侵占了大明不少土地。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危如累卵。

    想到此处,朱标也是在内心打定了主意。

    他要立刻带着宋应星回到洪武朝,告知父皇这一消息。

    噌的一声蓦然站起,朱标对着坐在身旁的张泊作揖道。

    “店家,此事太过危急,我需回大明一趟,就此别过。”

    望着朱标离开的背影,张泊自然也希望一切顺利。

    不仅是因为这两人都是他的代理人。

    而且,与大明相比,带清太不是东西了。

    他也希望用大明的开国阵容,暴揍带清。

    随着张泊将小推车拖进房中,一位老者出现在了农家乐的门口。

    “这里就是老周那老东西说的农家乐了吧。”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段时间和临台市博物馆周馆长洽谈甚欢的老秦,秦远。

    他今日来此的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来看看,这处农家乐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

    缓步进入农家乐内,秦远发现这间农家乐貌似和这村子上的农家乐并无差别。

    就在他怀疑此地是否真有一些古钱币时,张泊的身影出现在院子中。

    “大爷,欢迎光临,不知是吃饭还是住宿啊。”

    对于一眼现代人的秦远,张泊直接开口询问。

    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看上去只有二十多的年轻人,秦远毫不犹豫地答道。

    “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