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声声慢

3.1 莼菜鲈鱼羹(1)

    翌日,日上三竿

    唐霖铃被春荷叫了起来,说是宫中派了马车和桂嬷嬷来,请镇北王妃入宫陪太后娘娘和各宫主子们说说话。

    “这是正常的吗?我犯啥事儿了?”

    这是唐霖铃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好好的入宫做什么?前世看过的宫斗剧可不少,就说那《甄嬛传》《如懿传》,宫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够唐霖铃死好几趟了。

    “主儿放宽心,太后娘娘和各宫主子向来疼爱王妃您,请您入宫也只是唠唠嗑,吃吃茶饭点心,主子不必担心。”

    “既然如此,按礼制帮我梳妆吧。”

    因要进宫,今日的打扮便不能似往常一般随意,唐霖铃穿了一条宝蓝盘锦镶花刺绣的马面裙,上头一件镂金百蝶穿花的淡紫色大袖衣,又罩了一件品蓝色的纹锦比甲。

    秋月擅长梳头,一双素手在唐霖铃头顶翻转,不一会儿就盘出一个精致大气的元宝髻来。元宝髻的两侧各斜斜插上一对嵌绿松石花形金簪,围着发心,又有八颗色泽清透,大小相近的蓝宝石南洋珍珠,为了搭配衣服的颜色,秋月从首饰盒里拣了一只绿玛瑙古铜万花步摇来,插在发尾。唐霖铃给自己挑了一副紫玉芙蓉耳坠。待梳妆打扮完毕,对镜而望,当真是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唐霖铃不得不感叹,这具身子的原主,可真是生得叫人赏心悦目。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那宫中派来的桂嬷嬷见着唐霖铃也是慈眉善目,一点不拿宫中老嬷嬷的架子,马车上一早便备下了各式果子茶饮,桂嬷嬷只说今儿个平南王妃也在,宫中膳房又备了鲈鱼宴,太后便唤了唐霖铃一道进宫吃席,镇北王妃莫要拘束。

    车子在皇城偏门停下,早有小太监上前,引着唐霖铃与桂嬷嬷往慈宁宫去,皇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眼望去,只那层层叠叠的富贵楼宇,望不到尽头。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那小太监在靠近御花园旁的一处宫殿门前停下。

    这便是慈宁宫了。

    人未至,就听得里头巧笑嫣然,小太监唱了声响,躬身请唐霖铃进去,笑声止,便有一个五十出头,穿金戴银雍容华贵的老妇人迎了出来,眼角眉梢虽有岁月的痕迹,却也不难瞧出,年轻时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子。

    这位便是当朝太后,也是当年来自闽国的嫡出和亲公主。

    “霖铃快进来!哀家正和你母妃说到你呢,叫哀家看看,怎得清瘦了不少,可是府上下人没有好好伺候,可叫哀家心疼。”

    霖铃笑着朝一众贵妇行礼,还未蹲下就被太后一把薅了起来。

    “你这孩子,在哀家面前,莫要这些礼数,秋风渐起,外头凉,快进屋来。”

    唐霖铃连连称是,侧脸余光瞧见太后身侧的一位中年妇人,与太后几分相似,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一双含情目,正满是笑意地看着她,这位便是唐霖铃的母妃,平南王妃,也是太后的母家侄女,闽国辅国公允亲王的嫡长女。

    再后头又跟着几位打扮华贵的夫人,分别是四皇子生母贤妃,十一公主的养母宁嫔,还有当朝太子二皇子家的太子妃——齐香玉。

    就齐香玉这姓氏,便知道是个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明朝亲王分本姓亲王和外姓亲王,齐香玉的父亲,是当朝圣上的七皇弟,当年随圣上亲征,虽无甚功劳,却获封了个荣亲王的称号,这些年在朝中左右逢源,也算混得风生水起。齐香玉嫁给太子,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亲结婚,堂妹嫁给堂兄,啧,这日后子嗣水准可就堪忧了。

    再说两位战功赫赫的亲王,老丈人平南王,小女婿镇北王,这两位可是实打实有着杰出功名的亲王,只是老丈人属于外姓亲王,小女婿是皇帝已逝大哥的儿子,属于本姓亲王,当然,这些都不重要。诸位看客只需记得,好马配好鞍,唐霖铃和齐瑾瑜,这对小夫妻,都是家世显赫,门当户对。

    正是用午膳的时候,一行人在黄花梨圆桌旁落座,太后牵着唐霖铃直接坐到她的身侧,大手一挥便吩咐传膳。

    “今儿个我们可都是占了弟妹的光,老祖宗总念着招弟妹进宫说话,今儿个得空,又道弟妹贯来爱吃鲈鱼,便吩咐膳房准备了一桌鲈鱼宴,我们可算能蹭着吃了。”

    唐霖铃只觉得头大:齐香玉啊,齐香玉,这长辈还没开口,你就将高帽子往我头上戴,哪有长辈蹭吃晚辈的道理,这不是妥妥给我拉仇恨吗?”

    还未等唐霖铃开口,就闻得太后嗔怪

    “香玉你这话说的,怎的,你不爱吃鲈鱼?自己嘴馋可别往你弟妹身上推。”

    “哎哟,老祖宗!”齐香玉羞了脸,低头以帕掩面,娇滴滴软糯糯地撒起娇来。。

    众人也被逗乐,笑声银铃,只看这场面,好不欢快。

    众人谈笑间,就有丫鬟打了帘子端着黑漆描金“福禄连绵”的托盘鱼贯而入,托盘上各自摆着不同类型的碗盘,都是掐丝珐琅龙凤纹样。

    侍奉的太监拿着银针一一试过,这才将那汤碗,盘子放上桌。

    菜肴未至跟前,香喷喷的鲜美之气便蔓延迂回,在鼻尖萦绕,果不其然,第一道便是熬制成奶白色的莼菜鲈鱼羹。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人人只道春后是吃鲈鱼的好时节,却不知晓九十月份,秋来高爽,也是吃鲈鱼的时令,辛弃疾在《水龙吟》中不是有那名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又上了几盘菜:配料丰富的豆腐鲈鱼煲,汤汁鲜美的清蒸鲈鱼片,蔓着胡椒粉与孜然香的香煎鲈鱼,还有酸甜可口的糖醋鲈鱼烧,再几碟用风干鲈鱼片拌好的下饭小菜,一桌鲈鱼宴,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怪不得曾经刘兼道: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文人墨客对鲈鱼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

    有丫鬟上前布菜,给各位主子一人盛了一碗莼菜鲈鱼汤,汤底奶白醇厚,许是出锅之前勾了芡,只用那白瓷勺子轻轻搅拌,便能拉出银白的丝来。鲈鱼选用的是四鳃鲈鱼,这种鱼鳃盖上有条橙红色的条纹,状似四片外露的鳃叶,肉质鲜美爽嫩,去皮用滚刀片成厚薄大小皆均匀的片儿,鱼肉上头还能隐隐看见粉色的鱼线,放进用鱼头和鱼骨熬成的高汤里,只需两三个翻滚,便鲜香无比。

    这道莼菜鲈鱼煲的精华除了鲈鱼,便是莼菜。按理莼菜春秋皆可摘食,但仍以秋莼为妙,想来那膳房的师傅定用滚水多焯了几次,去了莼菜的涩,留下的是根,茎,叶的碧绿清香,袁宏道曾在《湘湖记》中如此评价:其味香、脆、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异类作配耳。足见莼菜口感之顺滑香脆。

    轻舀一勺送入口中,羹汤的绵密,鱼肉的爽滑,莼菜的清脆,相交相融,互为映衬,互为补充,一口咽下,闭眼细品,仿若身处一叶扁舟,于秋风萧瑟中,顺江而行,旷然洒脱之意有感而发,只是唐霖铃的故乡不属于苏州水乡,不能天天吃到莼菜,所以那莼羹鲈脍的思乡之愁,唐霖铃是没法从这道莼菜鲈鱼羹中品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