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培养的戏魁打小攻击性拉满

第9章 浩然气

    到她家中,长孙雪看见长孙红梢瘫倒在李易怀中,面色不善。

    李易喉结动了动,说到:“大叔,你是知道我的,我不可能…”

    谁知长孙雪的表情竟然多了几分失落,恨铁不成钢的说到:“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成亲了!”

    李易心中悚然一惊:嘶!红梢她才十四岁,没想到大叔瞧着衣冠楚楚,内心里竟如此禽兽!

    龌龊!道貌岸然!百无一用读书人!

    不知是不是错觉,红梢的脸又红了几分。

    李易把她抱到床上,起身欲走,手腕铃铛响起,长孙红梢睁开了眼睛,眼巴巴的看着李易:“渴了。”

    李易叹了口气:“真是摊上个祖宗。”

    还是倒了杯热水:“难受么?”

    长孙红梢露出个勉强的笑容:“有一点。”

    一时无话。

    长孙红梢又缩回被子里,说到:“昨夜我爹咳了一晚上。”

    李易心中微涩,注视着红梢的眼睛:“不碍事,让他平时多注意休息。”

    她垂下眼帘,说到:“爹的身体情况,我知道的。”

    顿了下后,她脸上重新撑出一丝笑容:“爹说明天要一起给你父亲扫墓,你去找他聊聊吧。”

    等到长孙红梢入睡,李易才收拾好心情,来到了大叔的房间。

    “大叔?”

    长孙雪放下书籍,见到来人,露出一丝笑容:“易儿来了啊,坐下吧。”

    李易坐到了他旁边,看见桌上的手帕染上点点血梅,十分刺眼,他的内心氤氲起不知什么滋味。

    长孙雪将手帕收了起来,笑容仍是那么温和:“明日我们去看看你的父亲?”

    “嗯。”李易点点头。

    “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除了与红梢娘亲相恋的那段日子外,便是与你父亲相遇,我和他互相引为知己,秉烛长谈,只是偏偏世事难料,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你父亲他就意外逝世了。

    如今,能看到你和红梢相知相熟,倒是我人生中第三快乐的日子。”

    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白衣胜雪。

    李易双目微微刺痛,不知所言,长孙雪接着说到:“这是命,我不觉得我的命很好,可我很庆幸在我的命中,遇见了你们,所以它也没那么差。”

    聊天就这么突兀的结束了,李易听着这既像遗嘱又像宣言的话,只能默然无语。

    只知道陪了良久,等到他回到医馆时,已经是傍晚。

    堂内几乎走空,只剩下李先生坐在中间,桌子上摆着一摞书籍。

    “先生,让您久等了。”

    李先生摆摆手:“你怎么也这么多礼了?”

    李易在他旁边坐了下来:“感觉先生是来找我告别的。”

    “人生最喜是不期而遇,人生最悲是不告而别,这两样我只占前一样。今天文会上,我看出来你对那些读书人不感兴趣,但你是个天生的儒学苗子,不能浪费了。”

    李易一脸诧异。

    李先生问道:“怎么,你以为儒学便是只读四书五经么?”

    “不然呢?”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无论是自然物理,还是人文哲学,不管处于何种范畴,只要不是脱离民本,都属于儒学正统。”

    这番论述,倒是罕见,李易不由耳目一新,只见李先生接着感慨道:“夫子创立儒学之初衷,便是拯万民于水火,故而定三纲五常,厘定乱世。

    只可惜现在想要修炼文气,大多要与官阶挂钩,官阶越高,文气修行也就越容易,所以科考几乎成了儒生的唯一出路,你笑他们五谷不分,却忽略了其中内情,况且,如今大周官员,多为儒生,不也塑造了如今的盛世么?”

    李易想到白日自己的一些言论,与这番话对比,不由深感惭愧,心悦诚服的道歉:“学生知错了。”

    李先生摇了摇头:“我这番话,不是为了责备于你,也不是为儒生说好话,只是希望能够让你不对读书产生偏见。

    但让你修行文气,恐怕你内心依旧是不愿的,并且说实话,这条路子大概也不适合你,不过儒道还有另一条路,便是亚圣的浩然气。”

    “我明日就要离开,虽然与你呆了不过几日,却相见恨晚,在这最后的时光,我想问你,你是否愿意真正成为我李正在的学生?”

    李先生的离去早在意料之内,可由他亲自说出来的那一刹那,不知为何,李易内心的伤感依旧不减。

    他站了起来,弯着腰,恭敬的递上一碗茶:“学生李易拜见老师。”

    李先生欣慰的笑了笑:“好!为师正好有一对文心雕龙,现在便赠给你,你要时刻将它系在身上,以立德行。”

    李易双手接过玉佩,躬身说到:“谢老师赠玉。”

    李先生将他扶起:“行了,不用这么严肃。时间不多,接下来我为你讲解如何修炼浩然气,你要用心记下。”

    “修儒必先启蒙,修文气多以官印启蒙,修浩然气则启蒙物不一而足,我所赠你的文心雕龙,便可作为你的启蒙物。”

    “启蒙后需先立德,由庸人而入士人,再立心,由士人而入君子,后立功,由君子而入贤人,最后立言,由贤人而入圣人。至于何为立德立心立功立言,就需要你自己参悟了。”

    …

    李先生絮絮叨叨说了良久,生怕他理解有误,每讲一段,都要反复确认几遍,直到李易能完整的复述下来,才会讲下一段。

    等到儒道五境讲了个大概,外面已经是深夜了,也到了李先生离去的时候了。

    他合上书,叹了口气,似乎也有几分伤感,最后仍不放心的说到:“我给你留得这些书,你要反复研读,时时温习,若是能拓展些阅读面,自然更好,还有,字也不要忘了练,须谨记功夫一日不可废。”

    李易送他到门口,他还不忘嘱咐道:“虽然不知你为何藏着武夫的修为,但若是还要执意修炼,遇到困惑,便去找老薛,他可以指点你,而且,既然我能够发现此事,他自然也能发现,你不必因此担心。”

    听到这话,李易蓦然回首,他却已不见踪迹。

    李易坐回座位上,轻抚破旧的书籍,心中一叹:我何德何能,值得您如此重视?

    将书收好后,他来到医馆后面的院子中,摆起了拳架。

    十几年来,无论寒暑,皆是如此。

    一遍拳打完,除了感觉到二境到三境的瓶颈依旧牢不可破外,几乎没有收获。

    要不,按先生所言,去找老薛试试?

    算了,明日再说,今日先按照吩咐,去读会书吧。

    若是不带着功利性的目光来看待四书五经,它们的确凝聚了很大一部分文化的精华,时时阅读,确有裨益。

    身上的雕龙文化微微发光,李易的心境逐渐平和安定,渐渐沉迷到书中的世界。

    竟然在院中过了一夜。

    直到露珠打湿了衣裳,李易才恍然惊起,只感觉身上有一股热流流经全身,浑身暖洋洋的,不觉寒冷。

    先生说大概半年就能启蒙,若是我将读物换成正气歌,不知会有何种结果?

    这样想着,李易和衣入睡,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