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站在,光影之间

故事外的人

    光

    城中一婴儿降生之时,天空中有凰鸟飞过,引全城围观。

    凰鸟出世,远处一座山突然分崩离析,沙尘中,走出一仙者。

    那凰鸟在他耳边鸣叫,他眼中光芒愈盛。

    她,回来了。

    他化作凡人,进入京城,在离她不远的地方,住了下来。

    他常去看她,看她牙牙学语,至亭亭玉立。

    十四岁那一年,她博得京都才女之名,高兴地来找他炫耀,“师父,我今日表现可好?”

    他抚着手下的古琴,头也不抬,“你近日琴艺有些荒废了。”

    她无所谓地笑笑,坐没坐相,“我说过我不喜欢琴,也不想去花那个心思。”

    “可你拜我为师,不就是为了学琴?”他也不恼,好脾气地反问。

    “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师父何必当真。”她倒是坦诚,一点也不似外头传得那么端庄姝丽。

    “可有一首曲子,我一直想教给你,只以你现在的水准,恐怕也奏不出来。”他停手,温柔又严肃。

    “师父,”她突然凑近,“你看看我是谁?”

    “凰柔。”他抬眼,唤她。

    “是啊,我是凰柔,并非师父心中那位女子。”她脸凑得极近,仿佛真要他看清什么,“师父可曾看清过。”

    见他不语,她笑着起身,“父亲说,再过一个月,我便要入宫了。”

    那琴声顿了一下,他随即抬头,“你想入宫吗?”

    “为何不想,从小我就知道,我会成为这大锦朝的皇后,自是,日日盼着。”她望着他,语气平和,仿佛别人故事。

    “你若不想,我自会助你。”他抬头,与她对视。

    “如何助我?娶了我吗?”她开着玩笑。

    “有何不可?”他一脸平静地反问。

    “师父娶我,与天子娶我,又有何异。一个因着某种牵托,一位为了某些传说,终究,皆非真心。”她自嘲地笑道。

    他起身,走至她身边,“阿柔......”

    她却打断了他的话,转身在他的位置坐下,伸手抚了抚琴弦。

    “其实凰柔很早就看过师父抚的那一曲了,今日,凰柔便献丑了。”

    林中,有琴声响起,仿佛传至了天边。

    影

    眼前弹琴的身影,与记忆中的那个身影相重合,只是,终究不同了。

    初识她时,她是侯府庶小姐,因不详,被送往城外庄子。

    途中遇山匪,他路过,顺手救了她。

    后来,她拜他为师,学兵法,学武术,学琴。

    十三岁那年,她女扮男装,进入军营。待班师回朝,已在军中小有名气。

    回到京中,师徒二人再次得以相见,彼时,她已十六岁。

    仆一进门,她便嚷道,“师父,我近日新谱了一首曲子,待得空,师父可要好好指教。”

    她本以为回京之后,可得偿所愿,将自己的娘,带离那侯府。

    可她终究没有实现这心愿。

    身份曝光后,她回到侯府,还来不及动作,便被侯府送入东宫,为侧妃。

    看似是天大的荣耀,可谁人不知,太子久病缠身,早已无缘大统。

    她因母亲的缘故,一时不得推脱。

    她说,那终究是她母亲,虽无力改变她的现状,却处处关怀她的生母。

    她说,她孑然一身,在京中唯一的牵挂,便是母亲。

    入东宫前夕,她穿着红色的喜服来到他的面前,神色安然,“师父,夕月前些日子谱的曲子,近日又做了些改动,还望您不吝赐教。”

    她红衣如血,曲中锋芒毕露,杀机四伏,神情决绝。

    她说,师父,我此生,恐怕再也不能穿上我最喜欢的红衣了。

    她说,师父,我好像被这里困住了。

    她说,师父,我在庄子桃树下埋的酒,现在,你可以独享它了。

    当时,他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

    她回答他,“师父说命运如棋盘,怎么走,自有定数。师父若妄改天命,又会如何。”

    所以他看着她入了宫,从盛放到凋零。

    如今,她将再次入宫。

    可他知晓,她们完全不同,命运,也将截然不同。

    只是,自己呢?

    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