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第三十九章 他送的那头驴呢

    在小贾走后,王姑娘回到客厅,见老王闷坐在沙发上喝茶,也不说话,不觉有些好奇:“爸,刚还好好的,您这是怎么了?”

    老王看着女儿,语气有些无奈的说道:“你看看这些,邻里之间,人家送来这么多东西,就你爸我的那点工资,这人情以后都不知道该怎么还。”

    “那也是他自愿的,谁又没请他来送,再说了,您不是也送他东西了吗。”小王姑娘并不在意这些。从小耳融目染,无论是父亲这边,还是祖父母那边,往来的客人多了,什么礼能收、什么事能办,长辈自然有他们的考量。

    今天能收下那厮的礼,老王担心的并不是人情账什么的,但他能给姑娘说,这些是隔壁那头小猪,要来拱你这颗小白菜,送来的买路钱吗。看得出来,自己这姑娘在有些方面,还没有太开窍,而且对那小子的确也不感冒,这是现在最让他欣慰的地方。

    老王放下茶杯,把茶几上的那个纸盒,朝着姑娘推了推,道:“这是小贾给你的赔礼,他怎么惹你了?”

    小姑娘倒有些扭捏了,言辞有点闪烁:“没、没有,您就别管了,我都不爱搭理他。”

    说着话,动手解了盒子上绑着的缎带,拆开纸盒,只见里面是一支制作精良的银色钢笔,另配有一瓶墨水,上面的牌子,是派克的。待打开笔帽,那笔尖竟然金光灿灿,和平常见到的大不相同,便请老王帮着看看是什么做的。

    老王还是有几分见识的,认出那是金笔,见姑娘确实喜欢,便让她以后只在家里用用,不要拿到外面去。

    小姑娘闻言先是应了,而后便雀跃着要试试看,这金笔写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老王见她玩得开心,就走到书桌前,去看小贾带来的那几幅画。

    先打开的是徐悲鸿的一幅奔马图。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马首斜扬,鬃毛飘拂、马尾舒展,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跃然纸上。

    早前他也曾见过徐先生的画作,眼前这幅画,所迸发出的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势,和那幅双骏图所展露出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对这位近代艺术史上的大师,是极为钦佩的,佳作当前,老王自然爱不释手。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姑娘的声音:“爸,他是不是送来一头驴,在哪呢?”

    老王无奈地瞥了一眼姑娘,只见她正笑吟吟的走过来,还伸着小脑袋往画上看。

    “呦,这是马呀,我还当是他赔的那头驴呢!”

    老王摸摸姑娘的头,有点宠溺的说了声:“你呀,不要胡说了。这都是名家的作品,来好好看看,长长见识。”

    接着,他又给女儿仔细地讲解了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以及徐先生的生平事迹,这一说,十几分钟就过去了。

    等老王要打开第二幅画作的时候,院子外又传来了叫门声。

    “我去我去、我去开门。”小王姑娘早就坐不住了,举着手边说边往屋外跑。

    老王摇了摇头,没说什么,把桌上的画作收了,又把小贾带来的其他东西收好,这时,客人也已经到了房门口。

    隔壁的小贾,并不知道老王父女没有看自己的那幅画,此时的他,正在去往位于正阳门外韩家胡同的路上。

    在这条胡同二十六号院里,有属于小贾的两间厢房,住在里面的,是原来的房主,瘸了一条腿的老李,李树生。

    老李早年在二十九军吃粮当兵,抗战全面爆发后,和鬼子干过仗,后来随着部队一退再退到了山西,把老娘一个人扔在了燕京城,每天给胡同里的姑娘们缝补、浆洗衣裳,勉强糊口。

    等小鬼子投降,老李回来的时候,已经瘸了一条腿,靠着抚恤金和朋友的帮助,买了韩家胡同这两间东厢房,又娶妻生子,和老娘一家四口做点小买卖度日。解放后,小买卖做不成了,媳妇倒是找了份街道的工作,而他只能打零工维持生计。

    三年灾害后期,一家人除了他,四口人病了三个,没办法卖了房子,就这样问题也没解决,先是老娘撒手人寰,接着老婆胃病发作的越来越频繁,儿子的心脏病,也到了危及生命的时候。

    买他房子的人正是小贾,那时候刚到这个世界不久,正在靠仿制假画积累原始资金,手里有点钱也不多。

    两间房子,只让老李腾出了一间,自己偶尔过来用一下,另一间还让他们住着,见到老李家的窘状,能伸手的地方,也会拉一把。那段时期,光是给李家垫付的药费,就有七八百块。老李则在照料病人的同时,给小贾跑跑腿。

    他后来也知道小贾在干什么,但人家非亲非故的,自家也没有能让人看得上眼的地方,帮忙帮到这个份上,他只有感激的份。

    六三年,儿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老李再次求到了小贾身上。

    听说儿子的病,目前只有国外才有办法,他能想到的贵人,只有贾公子了。只要能帮儿子治病,他情愿后半辈子当牛做马来报答。

    而此时的小贾,已经放弃了作假大业,在棋坛闯出了偌大的名声,手里的闲钱、身边的关系,都有了一定得积累。思虑再三,答应了老李的请求,托人辗转把老李的老婆孩子,先送去了香江治疗,打算实在不行再送到国外。

    经过几年的治疗,老李媳妇逐步恢复了健康,儿子的病情也已经渐渐稳定。老李则压下心里的感激之情,埋头做事,成为小贾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如果论及信任程度,在小贾心里,张老太的本家兄弟,还要排在老李后面。

    见面后,两个人也没出门,就在李家吃了顿午饭。老李厨艺一般,但这两年跟在小贾后面,也着实挣了些钱,过年给自己囤了不少熟食,今天愣是拼了六个菜。

    这几年小贾收了很多古玩字画,一部分存放在琉璃厂老张那里,另一部分珍贵点的,多是经老李的手,转运到其他地方存起来的。

    这次来,贾公子告诉李树生,所有的生意,打今起,都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