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第四十三章 毛脚女婿的初次

    在大年初七的这个晚上,燕京城的一处民宅内,排下窃玉偷香阵、费尽携云握雨心的许大茂,面对怀春已久的女子,如何能够手软,尽施手段,须臾间成就了好事。

    初时的妙处,秦京茹尚不觉得,耐不住这哥哥是个会来事的,轻言巧语、舌绽春花、小意温存之际,一时间城池连失,风流尽被雨打风吹去。

    且不说世间就此少了个大姑娘,多了个出轨的男人,只是两人恋奸情热,在这处院子里,竟做了两三天的露水夫妻。

    若不是万不得已,怕时间长了家里寻过来,秦京茹实在不想离开这温柔乡。

    男人则不同,没得着的时候,花钱出力费心思,怎么样都可以,现如今得了手,女人如同剥了皮的橘子,想什么时候吃了就能吃上一口,心思渐渐淡下来,许大茂自然也就回归理智。

    对秦京茹这样的女人,他见得多了,哄起来自有一整套的章程,给了些许诺,拿出点钱财,便在初十的早晨,把她送上了回昌平的早班车。

    转身大茂又去了娄家,接了娄晓娥,夫妻双双把家还,接着过自己的小日子。

    秦京茹的这趟燕京之旅,再没有泛起丝毫浪花,老贾家的所有人,更是对此一无所知。

    在开学之前,贾公子没准备让两个妹妹回四合院那边。

    见他不提,张老太也不会放着好日子不过,上赶着回去过苦日子,一家老小倒是其乐融融。

    这些天小贾没怎么出门,只在家里做些未雨绸缪的准备。

    他先是给家里的每一面白墙上,都绘制了壁画,以山水风景为主,比如井冈山、宝塔上、六盘山、庐山等等,又在每幅画上,题写对应的诗词名篇。

    在书房的《风雨过钟山》一图上,就写着这样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客厅的一幅《登庐山》图上,题跋中的诗词是这样写的: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而在两个妹妹的西厢房里,画的是些花草,如小当房里的梅花,配的是首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每当小贾作画的时候,小当领着槐花,总是围在他身边,或是端茶递水、或是捧砚磨墨,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他也时不时地,给小姑娘讲些诗词书画方面的小故事,不见得一定让她们学到什么,可通过这种互动,往往会发现她们对某些方面的学习兴趣,以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可能。

    每天晚上,自然是娱乐休闲时间,小贾会搬出乐器,给家人吹拉弹唱一番,没有什么靡靡之音,都是这个时代的经典曲目,他从新加以配器,演绎出别样风味。

    闲暇时候,他还会拿出刻刀,在每样乐器上,或行楷、或隶篆,刻上名篇名句,以备不时之需。

    隔壁的老王,这些天其实很想找小家伙谈谈,但是刚收假上班,单位里工作、学习任务也重,每天回来的就晚一些,经常能听到西邻传来的乐曲声,悦耳动听,让他想好好教训教训那厮的心思,也淡了几分。

    就这么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有道是时来双挂明辅印,运气来了,有时候挡都挡不住,往往好事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

    四合院里的何师傅和许大茂这一对冤家,在年前年后的这段日子里,迎来了他们各自的好运道。

    就在许放映员送走昌平大妞秦京茹的那个早晨,大厨何雨柱,终于提溜着四样好礼,登门拜访了冉家父母。

    虽然从冉老师那里得知的消息来看,冉家二老都是比较随和的人,但何师傅不敢掉以轻心,对未来有可能成为自己岳父母的两位,他还是多方打听了一下消息。

    冉家祖籍金陵,秋叶老师的祖父,早年随蔡元培先生到燕大任职,是著名的教育家,她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曾就读于燕大,抗战胜利后,两人赴美游学,八年后回国任教,说一声书香世家也不为过。

    这样的家世,对比自己的身份,何师傅总有点底气不足。别看他平日里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但他是个明白人,他有着厨子最大的长处,看人下菜碟。

    打头一天起,何师傅就把自己从里到外,好好捯饬了一番。

    尽管讲究正月不理头,可是在权衡以后,他还是到理发店,找老师傅给打理了一下头发,修了个面,然后到对面的清华大浴池,美美地泡了个澡,顺便采耳、修脚、按摩来了个全套。

    当天早上,里外里换了全新的衣裳,笔挺的中山装配上锃亮的皮鞋,加上容光焕发的一张脸,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两三岁。

    冉伯庸和刘易梅两口子,其实对小伙子的外表,以及家世地位什么的,并不看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教无类一直贯穿在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

    他们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书匠,反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对自家的处境是什么样子,都有着极其理性的思考。

    从刚一进门,到此后二三十分钟的交流,看着眼前仍略有些拘谨的大龄青年,冉家父母相互对视了一眼,读懂了各自的意思,总结起来就六个字:不反对、观其行。

    有了这个认知基础,接下来的相处就轻松了很多,甚至何师傅还捞到了在冉家一展厨艺的机会。

    要想赢得岳父母的心,就得先征服他们的胃。

    条件有所不足,但难不住何雨柱,就像好的老师会因材施教一样,作为一个好的厨师,化繁为简,用两根胡萝卜也能做出三盘大菜的他,短短半个小时,就整治出荤素搭配的八个菜,赢得冉家人的齐声赞叹。

    尤其是未来的小姨子和小舅子,觉得让这个老男人当姐夫,也不是不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