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第五十八章 纷纷扰扰众生态

    相比于秦淮茹这样,没遭多大罪的人有不少,比如轧钢厂的广播员于海棠、大厨何雨柱。

    于海棠这姑娘,只觉得自己今年走背字,诸事不顺。

    先是和谈了快两年的男朋友分手,和大厨何师傅刚擦出点火花,自己又不知搭错了哪根筋,转身跟许大茂这个二婚男谈婚论嫁,幸好被一个柴禾妞给撬了,不然哪怕有两张口,也解释不清自身的问题,只能像那个秦京茹一样,在局子里呆着了。

    就是这样,她的霉运还没有结束。虽说恢复了名誉和工作,原本的广播员岗位,却被悄然调整了,成为宣传部门的一名勤杂人员。

    她不肯吃这个亏,找领导去要个说法,但人家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让她无从辩驳。只得让自家老爹找原来的老关系,那边答应在国庆节后,会把她调到了厂工会,才算消停下来。

    何师傅虽然也没受什么罪,可他的委屈却没法向别人诉说。尤其在冉老师知道这件事,是因为他帮着前相亲对象秦京茹,又被反咬一口,才停职的时候,人家那失望的表情,让他悔的肠子都青了。

    冉老师对他的停职,并没有多少苛责,但对于他和其他女人不断传出的绯闻,有些不太能接受。她读过不少书,却不是什么文艺女青年,也没有恋爱脑,对人生和理想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憧憬,对爱情和婚姻更是极其理智。

    过去,她只觉得与何师傅之间,彼此多少还有一些共同语言,加之何师傅的为人也还不错,没什么大的毛病,也就答应交往了。

    然而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她所能感受到的心灵契合,少之又少,反而是对方在女人问题上的各种暧昧态度,令自己很失望,不禁反思,何师傅之所以会单身到三十岁,还没有成家立业,到底是因为什么。

    她甚至觉得,同何雨柱之间的感情,已经处在了十字路口。现在的她,该何去何从,要再认真思量思量。

    这些只是因为许大茂,牵扯到的一部分人的遭遇,好在他们都磕磕绊绊过了关,又都恢复了工作,比起那些真正深受其累的,心里该暗自庆幸了。

    在轧钢厂,接替李副厂长位置,刚刚上任半年多的马济民,就因为收了许大茂几根条子,牵扯出一系列经济问题,被另案查处。尽管有着极深的背景,但置身这样受人瞩目的大案,别说官复原职,能不能保住公职,都在两可之间,他自然是悔不当初。

    而四合院的前二大爷、轧钢厂的前某工作组副组长刘海中,被关押审讯,则纯属他咎由自取。

    一开始,并没有他什么事,只是他见到许组长被抓后,想到自己看中的儿媳妇于海棠,被这小子撬了的事,心有不甘,加上还想着能再升升官,便起了落井下石的心思,主动跑到专案组揭发许大茂的问题。

    谁料,在查办的过程中,他自己手脚不干净的证据,也被一一翻了出来,摇身一变,从一名热心群众,变为阶下囚,成了大家嘴里的笑料。

    他出任副组长的时间只有短短五个多月,可是从目前查明的情况来看,所收受的财物,仅现金一项,就有一千六百余元,顶他两年的工资了。

    这老家伙把千里为官只为财的理念,执行的相当彻底,对他的贪得无厌,轧钢厂的领导也不得不感叹,糖衣炮弹这种东西的威力,能让绵阳变成豺狼。

    至于对他的处理,倒是不急,一边继续深挖,一边让他家里退赔非法所得,慢慢来就行。

    让老刘家主动退赔,是领导们想当然了。

    如今的二大爷家里,少了主心骨,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刘家老大没在老两口跟前住,另外那两兄弟,从小没沾过他们父母的光,现在反倒受了牵累,怎么肯把剩下的那点家底,去填那个无底洞。

    在刘海中出事的当天,刘光天就翻箱倒柜,把自家值钱的东西,都倒腾到对象家里,人也离开四合院、一去不回。

    老三刘光福也不遑多让,尽管他只是个初中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年轻,在利益面前,哪顾得上父母恩情、兄弟仁义,见二哥的举动,有样学样,把能拿的都装走,住进了单位宿舍。

    二大妈本就体胖多病,为自家老头子的事情,到处求人却不受待见,两个儿子不但拿走了家里的积蓄,更是家都不沾,加上院子里看笑话的冷言冷语,在和人呛呛了两句之后,一时间受不了,中风瘫了。

    厂子里的办事人员,见这一家子成了这样,虽然感慨,却没多少同情。

    二大妈这里,他们自然是不会再为难的,但是庙塌了,和尚还在呀,刘胖子那不是还有几个儿子吗,冤有头债有主,他们以为自己一跑了之,就能解决问题吗,天真了!

    对二大妈的境遇,一大爷易中海和三大爷阎老师商量了一下,开了个全院大会,阎老师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归拢在一起,就两条,一是让大家捐款,帮着给付一下住院费,二是各家各户抽人帮忙照料下已经瘫了的二大妈。

    院子里受过刘海中恩惠的,不能说没有,却也不多,那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恩惠都是利益换来的,此时让他们又是出人、又是捐款,爷们做不到啊!

    一大爷好说歹说,一部分人才不情不愿的掏了钱,还以三毛两毛的居多。

    不愿意的能有一半,说是刘家有仨儿子,还有一大堆徒弟,谁想当孝子贤孙谁当去,自家没那个义务。

    张老太自是不情愿的,她知道孙子不待见老刘家,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回了家。

    最后还是阎老师出面,让小当给秦淮茹带话,才从老贾家弄了一块钱。

    之所以让孩子出面,是因为秦淮茹现在基本不会四合院了,而大家暂时不知道的是,她和几个孩子的粮户关系,也已经转到了后海南沿那边,留在四合院户口本上的,就只剩下张老太一个人。

    这是小贾的主意,张老太想反对,却无能为力。

    她很清楚,在母后和太后之间,人家选择亲近自己亲妈,是天经地义的。更清楚孙子不会亏待她,衣食住行,能给的就不会少。

    至于秦淮茹今后会不会给东旭守着,她又不傻,早就不指望了。

    对四合院里的这些纷纷扰扰,小贾不大在意,连许大茂的案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也稍稍松了口气,安心过起了自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