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第八十六章 过年

    茶是新的好、酒是陈的香。这话放在即将成婚的秦京茹和老孟身上,一点也不违和。

    老孟年轻时受过女人的伤,此时正值四十,体力、经历、能力都还在当打之年,如同一杯陈年老酒。

    秦京茹虽说狠狠吃过男人的苦,但胜在年轻,恰似一盏新茶,以往的磨难,让她多少知道了点老男人的好处,或许这回她会过得好点吧。

    对他们的结合,小贾没太多感触,选择了礼到人不到。

    他最近一直在头疼一件事,马上就要过年了,可这个年该在哪儿过,该跟谁过,想起来就让人心烦意乱。

    从秦淮茹期待的眼神和话语中,他明白对方心里的矛盾。

    秦淮茹即希望孩子跟着一起过年,给自己在老王家撑撑腰,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儿子也算家大业大,又是个好面子的,让他去伏低做小,到别人家过年,脸面无光是肯定的,所以秦淮茹一直没有明说。

    最终贾公子的选择,是除夕在贾家守岁,初一去老王家拜年。

    除夕的晚上,年近花甲的贾张氏,终于体会到了几分孙子口中老封君的滋味,只有奉承的,没有顶牛的,浑身轻松自在。

    晚饭依然是和隔壁的五位一起,饭后金兆蓉几人也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天南海北的聊天。

    除了需要回避小姑娘的一些话题,燕京城的陈年旧事、当年老冯在西北的逸闻、淞沪十里洋场的风花雪月,大家几乎无所不谈,就着外面的飘飘瑞雪,手中的美酒香茶,畅叙了很久才歇下。

    大年初一早上,给张老太拜过年后,小贾领着妹妹,带上准备好的年礼,去了大院王家,王海东和秦淮茹昨晚也在那里。

    去的时候是九点钟,在那边又吃了一顿饺子,就被王海东开车送回来了,同来的还有秦淮茹和王雨嫣,到家也才不到十一点钟。

    秦淮茹的公公下了基层,婆婆刘主任接待客人忙到飞起,一顿早饭就被打断了好几回,只能把他们先打发了。

    这大半年时间,小贾和那两位老人也见过几次,都是在节日和他们寿诞的时候,相互间也没有了最初的生疏客套,只不过这天的拜年,怎么看怎么像去走了个过场。

    老王是来给张老太送礼的,只略坐了片刻,就带着老婆孩子走了,这一家子今天的任务还多着呢。

    临走时,小贾拿了两个袋子,分别递给秦淮茹和王姑娘,里面除了预备好的红包,还有给两个人的小礼物,在大院那边不好给,现在只剩下老王了,他就是个无所谓的存在,这种举动,刚好还能臊一臊他的面皮。

    小贾觉得,老王给姑娘的红包,若是能有自己的十分之一,自己愿意以后的孩子跟他姓。

    几人走后,看时间还允许,跟老太太打了招呼,小贾又带上小当、槐花,回了趟南锣鼓巷的四合院,拜了一圈年,甚至连老阎家也没落下,在回到后海时,正赶上午饭。

    初二时秦淮茹要回娘家,小贾他们自然是要跟上的,仍然是老王开车,不管内心是怎么想的,王姑娘也跟着去了。

    老秦家对王姑爷的到来,做足了准备,知道他们时间紧,几乎是进门就开席,菜色和味道上怎么样不说,主打量大菜多、诚意满满。

    厨房里忙活的是刘艳红和她的几个堂妯娌,秦淮茹挺着个大肚子,想帮忙也没人敢让她插手,被撵去和张淑芬那一帮老妯娌同桌说话,她带来的王姑娘几个,自然也在这个桌上。

    陪着老王的是秦家老哥四个,再加上秦国忠堂兄弟里几个排在前面的,小贾则被安排在其他地方。

    秦老四家里的新女婿,今天也会上门,只不过没有老王自己开车方便,要晚一些才能到,秦守仁不想放弃巴结王姑爷的机会,也没等秦京茹两口子,先来了这边。

    酒是当地自产的烧酒。不是没有好的,这些年秦淮茹带回来的烟酒不在少数,只是秦国忠要开瓶子的时候,被老王挡住了,还说都是自家人,就随便喝一点,不用兴师动众的,好酒留着招待别人,实在拗不过他,就上了乡间有名的自酿酒。

    秦国忠没上桌,两口子一个在厨房、一个在传菜,都忙了个脚不沾地。

    这顿饭吃的一直不消停,村里有头有脸的,听到王女婿来了,纷纷上门讨杯酒喝,一闹腾就是两个多小时。

    今年是王海东和秦淮茹新婚的第一个年头,有很多亲友长辈要拜访,再加上秦淮茹身子不方便,不可能在这里耽搁太久,只是家里来的人太多,跟谁不碰一杯都不行,一来二去,老王就醉了。

    秦淮茹对老王的酒量,是深有体会的,眼见他差不多了,就给长辈递话,让拦着点,但作用不大,最后还是她老娘张淑芬出面,才终止了饭局。

    本想让老王在家里睡会儿再走,但老王自认为还可以撑住,便没有再停留,告辞后匆匆离开了张各庄。

    这年月还没有查酒驾一说,又是在过年,路上车少人稀,起初老王还好,开出不远,雪又下了起来,老王的车开的就有点依里歪斜。

    虽然路上比较平坦,可小贾不想拿自己和别人的性命开玩笑,强行换下了醉意朦胧的王海东。

    这还是他这一世第一次坐上驾驶位,简单熟悉了一下,吉普车平稳的行使了起来。

    虽然对贾公子各种惊人的操作,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此刻车里大大小小几个女人看过来的眼神里,不可思议、震惊,甚至是崇拜的光芒,挡都挡不住。

    老王迷迷糊糊也觉得有点不对,谁家的驾驶员,不是经过两三年,才能玩转方向盘,可车到了这厮手里,就跟小孩子的玩具一样,开的那叫一个顺溜,回头得问问……

    怎么回到家的,老王实在没想起来,但在王姑娘的评价里,人家小贾的车又快又稳,比他开的好的多。

    从这天一直到初五,不管老王那边如何忙,老贾家亲友不多,在转了一天之后,小贾似乎就清闲下来了。

    从去年开始,过去过年的那些热闹,渐渐被取消,除了走亲戚,再也感受不到多少年味。而初五的一顿饺子,就算是给这个大年,画上了一个小小的休止符。

    到了初六,老贾家的小课堂重新开课。

    贾老师再执教鞭,开始了他的教授生涯,面对来来往往的学生,这一教,断断续续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