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公司的发展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尤其是长安置业公司的极速扩张,公司已经从原来租赁的三层写字楼,增加到了五层。

    长安投资和长安置地仍然在原楼层未动,长安置业新增了一层工作面积,贾老师则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新租的楼面。

    香江的楼市即将走入一个低谷期,租赁是比较划算的,没必要花冤枉钱现在去买楼。

    在三家总公司之外,他新成立了一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聘请了来自亚洲和欧美的二十余位专家,作为自己的智囊机构,为名下所有公司提供信息传输、发展策略指导。

    这家研究中心,就和贾老师同一个楼层办公,以便他这个老板的随时垂询和他们的及时反馈。

    他的办公室,也不再只是小猫两三只,不仅有了主任、副主任、行政秘书等直系下属,和三家公司的总经办直接联系,而且设置了专门的翻译办、法务办、财务处以及一个只对他负责的监察部门,管控所有公司的内部监理工作。

    在贾老师办公室的旁边,有一间长期空置着的房间,那是王姑娘的专用办公室,虽然她从来没有来过,却始终有人负责清扫。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公司,办公室的所有人也开始忙碌起来。

    早前的秘书冯冰,自从过年时和小当遭遇意外,就去了伦敦度假,之后也没有留在香江这边,而是到了新加坡,参与那边新公司的组建和经营,并做好了长期留在那里的准备。

    将妹妹槐花和已经十三岁的王重阳交给两个新定的助理,安排两人去阅览室等处参观,贾老师则和王姑娘一起,在会议室里,听取三家公司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最先过来的是长安投资的老总于得水、副总马德彪以及财务总监李杜露薇一行,这也是一年多来贾老师赚钱大业的核心力量。

    在去年的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贾老师赚的盆满钵满,今年也依然没有落下。

    由于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很多投资客,对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两伊战局,长期发展以及分析把控能力不一,让他在这方面不仅有了先发优势,而且在后续的投资中也收获甚丰,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随着目前多国的介入调停,市场上战争将很快结束的传言,正在逐渐占据上风,但贾老师明确的告诉投资公司的几个心腹,战争仍将持续下去,直到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崩溃。

    有了这种前瞻性的分析预判,具体的操作方案,那就是公司内部的事务了,不需要他再为每一天的盘面涨跌而操心。

    香江股市的所有投资,已经在上个月底和这个月初,全部撤离出来了。

    按照贾老师的记忆,一场新的股灾正在悄然形成。就在这个月的未来几天,也就是本月的十七号,香江银行公会将宣布自7月21日起,储蓄存款利率由11厘加至12厘,当日的恒生指数,也将由一千八百余点的高位开始暴跌,香江楼市随之泡沫破灭。

    撤出来的大量资金,将投入到其他产业上,尤其是对东南亚、北苏、澳洲的投资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这个时期的内地投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很多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描写不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是一些小的投资项目,稍有不小心,随时都会让投资者折戟沉沙。

    而在合资合作的大项目上,不能超过半数的股权结构,也会让投资方的收益变得扑朔迷离,尽管贾老师自己就是个内地人,但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他还是准备缓缓再说。

    这个时期,亚洲四小龙正在腾飞,东倭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欧美的经济正在从谷底慢慢抬头,北苏的联合体正在经历最后的疯狂,到处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贾老师很想多赚点老外的钱。

    结束了与长安投资高层的谈话,贾老师和王姑娘第二拨要见的,是长安置地公司的老总叶孝勤一行。

    成立一年多的置地公司,是三家公司中最四平八稳的一家,除去收购了几家私人影院和不起眼的产业,几乎再无建树,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由贾老师的投资策略所决定的。

    如果所料不错的话,香江的楼市即将崩盘,而且将持续近三年时间,行成未来几十年楼市中最大的一个谷底。这其中自然孕育着无数机会,贾老师少不了一番新的耳提面命。

    叶孝勤和公司的其他几位高层,都是入行多年、比较老成持重的人,对于老板的分析和交代,也都颇为认同。

    送走了置地公司的人,长安置业的王长有,率领公司高层以及旗下众多子公司负责人,来到了会议室。

    得益于长安投资公司的资金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置业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服装、电子、百货商贸、文化影视娱乐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新建或是并购了大量企业,也正在成为子公司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一直从旁观察的王姑娘发现,自己丈夫对这家公司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而他对旗下各子公司业务的分析指点,所显示出的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也让自己感到震惊。

    在燕京城的时候,贾老师也会就香江这边的产业项目,给王姑娘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但远远没有现在这样身临其境来的更为直观,也让王姑娘对他的博学多才有了更新的认识。

    从国际局势、到地域形势,从产业布局、到行业前景,从纽约、伦敦、柏林、莫斯科,到东京、香江、新加坡,贾老师面对着无数的业内精英,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让王姑娘的一颗心为之悸动,一双明媚的眼睛也随着他的身影流转。

    此时的丈夫,不只是那个在书房里用画笔给自己作画的书生,也不只是在棋盘前稳如泰山的国手,更不只是夜半无人时为自己轻轻哼唱无名歌曲的情郎,此时的他,就如同出笼的猛虎,入海的蛟龙,在天地间自由的挥洒豪情。

    这一刻,王姑娘很确定,自家那个身居高位的老爹王海东,或者说和老王一样的许多领导,在才学、见识以及能力上,与自己的男人相比,都差之甚远。

    这种认识,让她欣慰,让她自豪,让她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