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皇帝前,其实我是个道士

第三十三章,朝阳军

    搞定了林十三只是第一步,想着下一步要搞定的人,林小宁可是有些头疼。如果搞不定接下来这个人,取不到他的支持,林小宁觉得自己的大业真要开展实在还是有些费劲,起码名义上就不太好办。

    凡事都要师出有名才行,无名无分的事情到最后终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想到这里,林小宁一边思量着一边朝三庄镇的祠堂走去,玄清道长此刻就在祠堂里为那些受伤和生病的流民诊治。

    三庄镇整个城镇并不大,一共就三条街道,一条南北向的主街道,还有两条东西向的小街道。主街道上都是商铺,以往的时候这里也曾经热闹非凡,如今热闹的景象早就一去不返了。祠堂就坐落在那座三层楼的隔壁,离林十三住的地方也就几步路。

    林小宁跨进祠堂时就闻到里面传来的各种气味,实在不怎么好闻。这些生病的流民中不少人身上已经生疮化脓,如果不是林小宁他们把这些人从梅山县城拉回来,说不定此刻已经去见了阎王爷了。

    玄清道长正在祠堂里忙活着,老道不但擅长丹道,医道也颇为精通。只见老道来回查看着流民们的伤势,又对跟着他身后的元棋不时吩咐着什么,元棋不时点头不时去拿各种医药,师徒二人忙得直打转,就连林小宁进到祠堂都没有注意到。

    “师傅,这些人情况如何了?”

    林小宁走到前面轻声询问。

    “哦,是元春啊。唉,大部分都得了重病,需要用心诊治才有可能恢复。好在现在是冬天,天候慢慢寒冷,不会生瘟疫。现在要是春夏两季的话,就算是医圣前来,这些人都救不回来啊。”

    玄清道人抬起身扶着腰,林小宁赶紧上前给老道敲起后背,帮助老道缓解一下疲惫。林小宁这个动作赢得了老道的欢心,只见玄清道长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笑意。

    “元春呐,这些流民你打算怎么安置?可有什么想法?”

    哎,这就是打瞌睡要枕头,送枕头的人来了。

    “师傅,如今这宣州府一片糜烂,官府对待百姓的态度你看到了。徒儿想着官府不管百姓和这些流民,咱们不能不管,您说是吧?”

    “是啊,也不知道这官老爷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连治下百姓都任由自生自灭了,简直昏聩到了极点啊。”

    老道不由也对官府产生了极大的意见。

    “但咱们朝阳观毕竟实力微弱,咱就是要管,也要有个章法,有个名分。不然官府真追究起来,咱不是要吃挂落吗?”

    “嗯?你这话怎讲?”

    玄清道长扭头看了林小宁一眼,老道有些摸不清林小宁是什么意思。

    “咱毕竟不是官府,收留流民自然是可以。但师傅你想一想,要是南蛮人真打到我们这个地界,或者是打到咱们朝阳观了,咱应该怎么办?”

    玄清道长听了林小宁的话,顿时皱紧眉头,老道心中自然也有这样的顾虑。

    “那依你看,该怎么办?”

    林小宁停下给老道敲背的动作,走到玄清道长身前,双目直视着玄清道长。

    “自保!”

    “自保?”

    玄清道长被这句话给弄糊涂了,明明谈的是安置流民的事情,怎么又和自保扯上关系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依现在的形势,南蛮人来了,官府也不会派出官军退敌的。那些官老爷已经打定了坚壁清野的主意,这些流民就是证据。官府已经彻底放弃了县府之外的百姓,任由百姓自生自灭。南蛮人一来,这些百姓就是官府送给南蛮人的供奉!”

    林小宁越说语气越急,玄清道长越听后背直冒冷汗。

    老道虽说也看不过官府的所作所为,但心中依然心存一丝侥幸。他毕竟是道门中人,更是国教之使者。如果官府真糜烂到林小宁所说的程度,那作为国教存在的根基也就不复存在了。

    毕竟真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教也不能称之为国教了。

    玄清道长心中一阵发毛,实在想不到情况会发展到那么糟糕。虽说这些都是林小宁的推测,但结合眼前的事情,老道也觉得大概率会按照林小宁的推测去发展的。

    “那你说的自保是什么意思?”

    老道连忙反问林小宁,林小宁移开盯着老道的目光,抬眼看向祠堂内躺着的流民。

    “想要自保,咱就得有力量,就得有本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想要在这荒废的世道活下去,咱就得有属于自己的力量,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而这些流民就是咱的本钱,咱力量的源泉。”

    “你要建军?!”

    玄清道长到底见多识广,一针见血。

    “这绝对不行!”

    老道勃然大怒,林小宁一脸吃惊地看着他。

    “我们是出家人,怎么能越俎代庖呢?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职责,建军杀敌不是出家人的本分。无为才是道,元春,你不要忘了!”

    老道神情激愤,扭头就走,不再理会林小宁。林小宁愣在原地,一脸苦笑。

    不料,玄清道长走到半路又转身折了回来。

    “元春,为师劝你一句。世有大道,非人力可敌。螳臂当车,定遭反噬。”

    “那咱们就等着南蛮人来屠戮百姓?来烧杀抢掠?到时候朝阳观都不能保住,我们师徒又该当如何?”

    林小宁正色反问,老道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

    “师傅,眼下情势危急,再不组织人手,一切就都来不及了。我已经劝服林十三,由他来养兵带兵,定然很快就能成军。再者我和大志兄出力,就算南蛮人来了,咱们也有自保之力。此时又何必执迷于道和无为!”

    “难道您愿意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被南蛮人屠戮?”

    “上天有好生之德,咱们道门中人不该为百姓做点什么吗?”

    林小宁的话句句如重石砸在玄清道长的心头,老道的脸色慢慢苍白了起来。

    “您要徒儿安置这些百姓,难道把他们安置在这三庄镇就算妥当吗?南蛮人来了,这些百姓谁能逃脱?百姓若遭屠戮,您能过意得去?”

    祠堂内安静无声,就连流民们的低吟声都没有,所有人都在静静听着林小宁师徒的争辩。一阵凉风吹进祠堂,屋檐上挂着的铃铛发出叮铃铃的声响,如同天籁之音传遍了整个祠堂。

    “唉,你啊,孽债啊,孽债。”

    玄清道长重重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林小宁的话自然是在理的,可是对于玄清道长而言,建军起事就是违背教义和道规的恶事。

    道教之所以能成为燕国的国教,也是有渊源的。当年大燕国开国皇帝就是得到了道教的暗中支持,利用丹药的功效提升了手下士卒的武力,这才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桩秘事乃是道教的重秘,世人鲜有听说。凭借这份功劳,道教才能在诸教之中被赐封为国教。

    眼见林小宁居然要借着道门中人的名头起军,玄清道长自然是不愿的。因为这样一来朝阳观就成为了道教的异类,是要被道门除名的,甚至是要被灭门的。

    “元春,若你执意要起军,为师也只能将你逐出师门了。”

    玄清道长忽然语气冷淡下来,抬眼看向自己的小徒弟,话说得绝情但眼神中却满是不舍。

    “难道竟要如此吗?”

    林小宁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要借朝阳观的名义组织流民建军自保,竟会有这样的后果。假若没了朝阳观的名义,他这队伍怎么可能拉的起来?要知道流民们真正感激的可不是他林小宁,而是玄清道长,或者应该说是以玄清道长为名的道门。

    “唉,为师也不想如此。可咱们是出家人,起兵作乱只能徒增杀业,与道规背道而驰啊。”

    。。。。。

    林小宁忽然有些想笑,果然任何一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法则,自己好像还是有些太想当然了。如今看来,若想要成一番事业,自己这身道袍怕是穿不成了。

    就在林小宁和玄清道长两个人争执不下时,元棋走了过来。

    “师傅,您就让小师弟去做吧,有什么事情我替他担着。”

    元棋语气淡然,神情自若,但眼神却依旧充满了坚定。

    林小宁和玄清道长不由纷纷朝元棋看去,两个人脸上都是一脸的惊讶,只是两个人惊讶的原因各不相同。

    “你替我担着?大师兄,这话怎讲?”

    林小宁还是问了出口,但元棋没有给他答案,而是一脸坚定地看向玄清道长。

    “这,这”,老道“这”了半天也没能说出囫囵话。

    “师弟,你立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百姓大于一切,没有百姓,咱们道门又怎能存活?天下没了,道门又怎能存活?”

    元棋语气之坚定,让林小宁深感震动,但他还是不知道元棋凭什么能说出“我替他担着”这句话。

    “罢了。元春,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玄清道长又是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好,那徒儿这就去组织人手。”

    林小宁长吁一口气,事情已然有了眉目,他自然要按照计划去实施。

    “师弟,你准备给咱们这支队伍起个什么名字?”

    元棋忽然叫住林小宁,提出了这个林小宁还没想过的问题。

    “什么名字?这我还没想过。”

    “不如就叫朝阳军吧,朝阳灿烂,又是日出东方,吉利。”

    “好,便依师姐。啊,不,师兄”

    林小宁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又犯错了,赶紧撒丫子跑路。

    看着跑出祠堂的林小宁,玄清道长神色紧张地看向元棋,元棋脸色羞红地点了点头,玄清道长顿时大惊失色。

    “这该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