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伶传奇

第一百七十三章 怀乡感叹

    沐春似困龙于井底的这段时间,彩袖一直为沐春愤愤不平,觉得伊德妃这一次,做得太过分了!

    沐春倒是什么都没有说,整日端坐在书桌前作画,彩袖抱怨累了,便侍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沐春作画。

    眼见画纸上的鸢尾花似能随风摆动,戏于花间的蜜蜂栩栩如生,似活的一般,便叹这幅画是难得的佳品,问沐春要不要装裱起来?

    沐春仍旧如以往一样,让人随意的收起来,然后默不作声的继续画画!

    沐春静心在华仙苑作画的这段儿时间,刘皇后不断的在庄宗面前施压。

    原本,刘皇后觉得趁晋王再次陷入昏迷这个难得的好机会,将立储之事提上日程。结果没想到,竟然有人跳出来,开始为永王李继翊铺路,这令她完全始料未及!

    刘皇后从未想过这个风流名声在外的九皇子,能够闹出什么幺蛾子,结果最近永王在兵部当差当得非常好,先前那些支持晋王的人,就开始拿永王说事儿!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因为觉得晋王可能恢复不了了,要真心拥戴永王,还是暂且用永王来当挡箭牌,来个缓兵之计,以待晋王康复。

    不管是什么,刘皇后都不像事情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她必须,尽快让自己的儿子守王,坐上储君之位!

    于是,庄宗夜晚在集仙殿寻欢作乐之时,定有刘皇后与景进,还有王婉儿在侧作陪。

    话题,无非萦绕着立储之事儿,庄宗被三人哄得十分开怀,没坚持几日,便应允了刘皇后,准备再次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立守王为东宫太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早朝时,有军报道,李绍琛自称西川节度使,奉诏代孟知祥将军,招谕蜀人,三日间,已集众至五万,举旗谋反。

    李绍琛所将,多为河中兵,乃郭崇韬将军旧部!

    李绍琛与众人言:“国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皆郭公之勇,杜相之谋,而吾之战功也。然郭、杜皆无罪族灭。冤哉,天乎!奈何!“

    河中将焦武等思及从前,无不落泪,痛心疾首,道昏君无道,残害忠良,奴役百姓。如今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吾等当共讨无良老贼!

    庄宗闻此消息,早将立守王为太子的事情抛之脑后,让与李绍荣同去征讨叛军赵在礼的魏王李继岌,升为正招讨使,任圜为副招讨使,领将骑七千,与都指挥使梁汉飙、监军李延安,前往讨之。

    魏王李继岌于前线征讨叛军,朝中的呼声一下子变高,韩淑妃觉得自己这回的兵行险棋,显然十分成功,而刘皇后那边,自然是气得个半死,后宫的氛围,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

    华仙苑,却是一片宁静,几乎都快被人遗忘了!

    眨眼间,就到了九九重阳节!

    庄宗一早,便带着刘皇后、韩淑妃,以及几名嫔妃,还有皇子守王,申亲王李存渥等皇亲国戚,出门踏秋!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皇帝皇后不再宫中,留在宫中的下人们,在屋檐上插了茱萸之后,便都先去高处登高“避灾“,然后再三两结伴,带上一些吃食,去九洲池那边赏菊。

    刘皇后与守王,因为要趁魏王李继岌不在皇城、晋王李继元仍旧昏迷未醒、永王李继翊未成气候的这段时日,抓紧将守王的太子之位定下来。

    于是二人几乎整日围着庄宗兜兜转转,完全忘记了沐春还被禁足在宫中!

    沐春本也不爱出门,虽然受了不少苦,但也乐得清闲自在。

    她并不缺银两,贿赂看门守卫,便几乎能够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且还有邓充容的接济,虽然像是被困在笼中的鸟儿,但是日子过得还算是顺心如意。

    九九重阳当日,彩袖按照惯例,拿了不少银两,准备从门缝之中递出去,拜托侍卫去给沐春弄一些蟹子来,给沐春尝尝鲜。

    结果,她手还未伸出去,便有侍卫快速将门打开了不小一条缝隙,递给彩袖一个精致食盒。

    彩袖狐疑的接过,问里面是什么?

    侍卫只说是宫中贵人的吩咐,道今日重阳佳节,给沐春郡主送来几只蟹子尝尝鲜!

    彩袖谢过守门侍卫,狐疑的将食盒提回屋,放在桌上。

    打开后,将食盒之中的碗碟拿出,一一摆放在桌上,然后用银针试过毒之后,才对沐春道:“郡主,有人送来了蟹子,让你尝尝鲜!“

    沐春看着桌上三碟子用蟹子做得料理,有些出神!

    一个盘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放了一圈又一圈的蟹腿,而在每一根蟹腿上面,都放了一些蟹膏,这是沐春吃蟹时,自己偏爱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吃法,很少有人知晓。

    另外两碟菜,分别是海鲜辣汤,以及蟹黄小笼包,都是沐春爱吃的蟹子做法,玉钟上前,用筷子为沐春布菜。

    沐春无声的吃着,表情不太好,彩袖担心的问说:“郡主,是饭菜不合口味儿吗?“

    沐春并未回答,而是招呼彩袖与玉钟,再叫上荣曦姑姑,与她一同用饭。

    玉钟摇头,沐春道:“今日重阳,你我饮几杯菊花酒,一解思乡之愁!“

    玉钟闻言,默不出声的退出去请荣曦姑姑。而彩袖,快速的将酒杯和碗筷儿摆在桌上,开始温酒。

    四个人围坐一桌,吃着蟹,喝着菊花酒,谈起从前往事,心情却是越来越沉重!

    沐春从前于京都,只居住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而儿时的日子,多是因为父亲的原因,过得颠沛流离,从未有过长期常住的地方。

    在她的印象之中,温暖的故乡便是长和!

    那里有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家人,也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沐春难得喝醉失态了,被人搀扶到床榻上,昏昏沉沉的睡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入夜,才醒来。

    桌上的红烛已经熄灭,只剩下干涸的烛泪,窗纸透进微白的光亮,沐春起身,披上外衣,独自走到院中,抬头望月!

    明亮月儿高悬,为夜晚赶路归家的游子,照亮归乡的路!

    然而,天道无情,月儿丰满又漂亮的脸蛋儿,很快便被乌云遮去了大半儿。

    寒风骤起,像是找不到归家的路一般,嚎叫着、乱蹿着!

    沐春仍旧站在庭院中,似有所感,喃喃自语道:“山雨欲来风满楼。骚人许浑当年登咸阳楼怀乡的心情,与此时的吾心相同。只是他道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的意境,我此生,恐怕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了。“

    沐春说完,庭院之中,忽然响起了一阵幽幽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