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修道人

第三十八章 初见林黛玉

    时间转眼过了七年,贾宝玉也上了一年的贾家私塾。

    通灵宝玉从不离其身,夏道明自然也跟着他在学堂里听讲、把这字认了个七七八八。

    夏道明境界还在,修炼起来自然顺畅。用了这几年时间,成功把失去的修为法力恢复到心动期。

    此界灵气充裕,夏道明如今修出来的法力比现界还要浓厚精纯。如今神魂不用清光护持,也能夜间出行。

    当发现有这能力后,夏道明时常三更半夜无人时,出现在府里各处书房。贾家不愧被天下推为望族,各方面的藏书都有。

    中医经典,神话传记,甚至有些孤本残篇连皇宫都没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书中,或多或少都写有心得体悟。

    前几日,族学教习先生贾代儒提了一嘴四书内容。

    聪慧的贾宝玉翻了翻,发现自己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更是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夏道明没觉得他的想法有什么错,只要他不妨碍到他人便好。倒是认为他有些自我主义,更没责任感。

    贾宝玉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文学,也有过白天来取一两本观看。作为神瑛侍者的转世,他自幼聪慧、好记。

    蒙学书籍,贾宝玉学的飞快。贾敬原本不好的脸色,也回转了一些。但听闻其言论,见他时又拉下脸来。

    夏道明自从有一晚在贾赦外书房看书被发现后,府中就有一道消息在丫鬟仆人们之间流传。

    说是不知什么时候,有个爱看书的小鬼会在半夜后独自在府中各处书房看书。

    贾政听闻此事,在一次贾宝玉来请安时,训道:“鬼都爱读书、喜学问,你怎么不跟着学学。”

    贾宝玉无言以对,躬身等候。

    正拿着一本书的清客相公走上前来劝道:“老世翁又何必如此!世兄如今这一去,待有个二、三年就可显身扬名了!断不似往年小女儿之态了。”

    贾政道:“去吧,不要污了我这书房中的儒气。”

    “孩儿,告退!”

    。。。。。。

    这年秋末冬初,贾宝玉从庙里还愿回来,就往后院贾母处而去。

    贾宝玉今日出门,所以穿着略显不同。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林黛玉默默打量。

    贾宝玉来到众人跟前道:“孙儿给奶奶请安了!”

    贾母命道:“去见你娘来。”

    贾宝玉听话,随即转身去了。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空间内的夏道明已经无力吐槽,在经过这么些年的熏陶之下,如今也不感到意外与惊奇。

    接下来,就是两人经典的初次见面场景。

    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夏道明吐槽:前世日日见。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夏道明:这等下就要摔玉了。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夏道明:不是个好东西,你连投胎都要拿着!?

    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

    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

    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

    贾母安置完众人住处,又分配侍女婆婆等佣人和月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