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星辰

梅家往事

    康市唯一的一所大学,是一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师范大学,前身是民国时期便设立的湖畔学堂,所以校园里还留有当时古雅建筑的痕迹。

    凌初帆正是在这所大学工作,她带着傅一伦和蒙子慧来到学校的图书馆,因为这里保存了康市民国时代商业发展的各类档案。那是当时国家的一项重点社科工程,凌初帆撰写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论文时,也曾到这里来查找资料,所以对此很是熟悉。

    既然傅一伦认为董芸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而董家曾世居于松江一带,离康市不远,很可能可以查到一些渊缘。另外凌初帆隐隐觉得她住的这幢小红楼的屋主也与这次事件有关,傅一伦从关安然那里获得的资料,屋主是民国时期的大家族,后来这个家族族人都去了哪里,那些藏有暗码的古旧书总勾着她欲罢不能地探寻。

    子慧和凌初帆则是怀着不同的心情,傅一伦告诉她董夫人送她的婚前礼物,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的窃听装置,令她非常震惊。难道董芸从开始找她心理咨询以来,就是刻意怀着某种目的接近她的。是因为老江吗,老江在家中的密室里竟然有董芸年轻时的照片,说明两人应该早有某种交集,还不仅仅是因为钱利敏案件。

    她甚至怀疑老江和她恋爱结婚是否也是因为某种企图,是不是从他开始认识她,就知道她是当年车祸案嫌疑人的女儿。然而,子慧直觉告诉她,车祸已经事过境迁,而且那时她还很小。一个事业有成的记者在多年后,莫名接近曾经报道过的事件嫌疑人的女儿,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子慧本不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但这几天来发生的事,让她原本笃信的事一件件崩塌,网络上对她从开始充满怜悯,到瞬间风向反转,把她描述成一个处心机虑的现代巫婆形象,不少人挖出她以前的占星视频和微博,甚至有说她背后有邪教操纵。评论解析这件事,似乎成为流量密码。

    她想到婚礼前最后一次用塔罗牌占卜的结果,那张倒吊的男子映在她脑中,久久不散,那象征无妄的惩罚,无谓的牺牲,但子慧也知道,这张牌的另一层寓意,厄运终会散去,她在心理这样安慰自已。

    “子慧,你想什么呢,这么出神?”凌初帆的话打断了蒙子慧的思绪,凌初帆看到子慧一幅苍白失魂的样子。

    “没什么”子慧摇了摇头,驱散烦郁的情绪,抬头看初帆和坐在桌另一头,埋头在一堆高高低低的档案袋里的傅一伦,“你们有查到什么有用的吗?”

    “我找到一张40年代康市的老地图,原来我开书店的那座小楼那时就有了,而且叫五月花馆,看就在这里。”凌初帆展开一张复刻的地图,指着纸上的一点,“而且五月花馆所在这几条街,当时都是梅家的产业,沿河的一带是缫丝厂和织染坊。丝织成品便装船沿着运河,运至上海,走海运销到国外。梅家的产业除了丝织还涉及糖业和炼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梅家就在印尼买了不少甘蔗园和橡胶园。战争中康市不少大家的生意都遭到了损失,而梅家却反而逆势崛起,还当上丝产糖业同业公会的会长。梅家的子女早年都被送去欧美留学,与庚子赔款和留法勤工俭学的人都有交集,而这些人学成归国后或成了学界的精英,或成了革命志士,不少进入了国民政府的中枢,梅家遂成为政商两界的红顶商人。”

    凌初帆洋洋洒洒一口气说了个痛快,颇有点给学生上课的意味,子慧不禁打断她,“可这跟我们现在的事有什么关系呢?”

    “别着急,这半个世纪的老档案,要恢复梅家的社会关系网可不容易。不过我还是发现一点端倪,董家的第一代创业者董兴筠很可能是梅家当时在沪上丝业的商行的掌柜,所以说两家应该是旧相识,之后梅董两家都在49年后去了香港,两家应该一直有联系。只是梅家后人淡出商界,去了印尼,而董家反而从一个打工的,抓住机遇在香港成了实业家。”

    凌初帆翻开一本杂志,上面刊登的是宣传利达集团在康市投资的文章,“我发现利达集团一开始在康市投资就是围绕梅家遗留下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当年大多并不景气,但利达集团似乎并不在意,买了厂和地之后,也不见利达集团有大多的经营,好像只是想一古脑地把梅家曾经的商业版图给他继承下来。最明显的是利达集团投资教育,也是围绕梅家当时在康市兴办过的新式小学、中学,连选址也选在旧址,如果说是巧合,实在说不过去。”

    “梅家唯一留在大陆的梅二小姐呢?”傅一伦也凑了过来,看凌初帆手上的资料,“关安然只查到梅二小姐后来和外孙女相依为命,一直住在康市。”

    “梅二小姐是五月花馆的主人,梅二小姐叫梅玉章,她嫁给的也是康市旺族,当时大世家叶家。叶家和梅家不同,是官宦书香之家。梅二小姐嫁的是叶家的大公子,叶少群,据说早年在北洋政府里任职,后来还进入了金融业,主张实业救国。”

    “关安然说梅二小姐嫁了一个干部,是这个叶家少爷吗?”

    “有可能,叶家之后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成了政协委员,只是梅二小姐并没有随叶家北上。”

    “梅家的后人呢,只剩下梅二小姐的外孙女了?”

    “从年龄看,这个外孙女很可能就是后来的董芸。董芸对外是董家二代董利邦的女儿,但母亲是谁一直成秘,显然不是董利邦妻子所生,而且董利邦还有两个儿子,董芸与他们也没有任何交集。似乎董芸在美国修得教育学学位,所以董利邦把民办学校遂交由她打理。”

    “所以这个外孙女在梅二小姐去世后,被董家收养了,还改名董芸,成了董家人了”

    “只要去翻一下董家当时在香港的一些新闻,应该就能证实。董兴筠去年去世,董家产业尽管都是在董利邦这支全全打理中,但毕竟董兴筠还另有一个大儿子和小女儿,所以争产事件也着实上了一阵头版。八卦杂志应该把董家三代的背景也都曝光得差不多了。”

    “如果像你推测的那样,她在被董家收养之前,应该有在康市生活过的痕迹,是不是那个时候认识了柳无忌的哥哥”,傅一伦想起他和凌初帆在密室中找到的照片,照片上应该是年轻时的董芸,而另一个与柳无忌神似的人,很可能就是柳无忌的哥哥,只是现在柳无忌毫无踪影,无法证实。

    “董家收养梅家的外孙应该是在1978年之后,据那时的报道采访过董兴筠,上面说是1978年第一次重返故乡。所以董芸的少年时代可能是在康市度过的,而且收养也会有一些手续,关警官可能能够查到。”

    “你说曹操,曹操还真到了。”傅一伦晃了晃手机,正是关安然的来电。

    傅一伦接起电话,没说几句,神情变得凝重,匆匆说了几句便挂断电话。

    “怎么了?”凌初帆看傅一伦神色异常。

    “关安然证实,死者确实是董芸”傅一伦飞速地在脑中翻过之前的推想,“而且又发生了一起命案,死的人是赵建森,也与柳无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