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贼

第468章 清风垭

    随即李自成不再犹豫,接着说:“清风垭由本校长亲自处理,你带着二虎、包壮前往通州,我料想多尔衮拿下蓟州之后,一定会轻骑突击通州,如果通州还未失守,你们进城后去找王、刘两家的商行,组织家丁招慕乡勇,立求守住一时。”

    “校长,如果通州失守,我便收集溃兵,利用地形牵制住鞑子,不会让他们轻易到达京城脚下。”

    李定国想来已经思考良久,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宁宇,我们沙盘上已经标明,通州到京师无险可守,只有一处名为石门谷的地方,算是有些地形,可做阻击之用,你可见机行事,如能守,则在石门谷作些文章,如不能守,便一直退到京师,再作道理。”

    “校长。”定国抱拳道:“清风垭的杆子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徒,无论跟朝廷还是咱们陕西的义军都没有来往,此去困难重重,一定要小心。”

    见校长点了点头,定国又说道:“多尔衮潜行的人马不会太多,蓟州和通州如破,四处都是溃兵和难民,他们必定会分兵,只要能聚集起几百人马,便能与他们一战。”

    “完全正确。”李自成赞许道:“咱们兵分两路,就是双保险,就算有一处不能达到预想目标,不至于束手无策,只不过将如此困难任务交给你们三头小虎,本校长有些担心。”

    “校长,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定国说到这里笑了起来,“这里就是咱们三头小虎扬名之处,请校长放心,宁宇愿意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一旁的刘体纯和包壮也同声应之。

    “相信你们。”

    队伍行到一处三岔口,向南便是蓟州,向西便是清风垭,大家将战马停了下来。

    三头小虎带上五名亲兵打马如旋风般向南而去,李自成驻目凝视良久,方才对身边的七名亲兵说道。

    “去清风垭!”

    ……

    清风垭只不过是一个小山头,这里原来是有一处不小的村落,因连年战火,村落已经破败,村里的人也都逃荒去了,渐渐形成了一个没有鸡犬之声的村庄。

    这一年来了两处杆子霸占了村落,分东、西两处驻扎,其中东面杆子自称一丈青,西面则叫扫平王。

    一丈青是位女匪,因手中一对绣鸾刀使得出神入化,杆子便以梁山好汉一丈青称呼于她,而本名几乎无人知晓。

    而扫平王名叫任继荣,出生陕西,早年在随父在西安府长大,后因陕西大灾难以过活,便全家离开陕西来到蓟辽投亲。

    却不料亲戚已经离开,全家没了盘缠,双亲尽皆病死,他连安葬费用都没有,又遇到一些不平事,走投无路之下一怒便当了杆子。

    垭口下面,孤零零地有并排儿两座两进院落的砖瓦宅子,旁边还有两三家茅庵草舍。在一座黑漆大门前边竖立一面不大的红绸旗,上绣“扫平王”三个黑字。

    两天来任继荣和一丈青等人鼓噪着四处抢掠,因东虏攻破蓟州,整个地界乱成了一团,正好肥了这些杆子,烧杀抢掠,好不快活,即无官兵围剿,又无东虏过门。

    今天上午他的手下人替他抢来一个姑娘,如今窝藏在他的屋里,准备娶为压寨夫人,为着怕有人来抢,他的两座宅子的房坡上都站有放哨的,大门外守卫着一大群人。

    尽管这群人队伍不齐整,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却都是刀不离手,弓不离身,准备着随时厮杀。

    任继荣刚从一丈青那里回来,心事重重,情绪很坏。

    东虏墨尔根王有信使来到清风垭,送上不少金银,要求清风垭的杆子归顺大金,一丈青便请他共同商议。

    他冷眼看去,只怕一丈青和其它人心神已经活络,自己并不想投靠大金,虽然当了杆子,但他还当自己是汉人,要是投了大金,只怕双亲在地下也会骂自己数典忘宗。

    但是一丈青手下有上千人马,其它小杆子加起来也有二百多号人,自己手下止有五百人,如不同意,火拼起来处于绝对下风,没准连老命都会赔上。

    对大明朝廷,他已经失去了信心,但是去当汉奸,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丈青只是拿话对他试探,还不肯直接告诉他已经同东虏通了气,他同意今天回来好生思考,明日便会给一丈青明确的答复。

    他既不愿投降官军,也不愿受东虏人的挟制,在屋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情绪焦燥不已。

    烦恼之下,他进入卧室,手下人替他抢来的那个闺女坐在床沿上,眼睛哭得红肿,仍在低头流泪,不时地抽咽一声。

    任继荣见她生得不错,原想不管她愿不愿意,强迫成亲。不料这个姑娘年纪虽小,性情却很刚强,宁死不肯受辱。

    任继荣几次拔出腰刀说要杀她,她都不怕。饭她也不吃,甚至连一口水也不肯喝,只是低头啜泣。

    “娘的!半天啦,你尽是哭哭啼啼,没跟老子说过一句话!……”

    女人的哭声好似火上加油,让他情绪有些失控,正准备将女人扯在床上,来个霸王硬上弓,外面心腹却送来一封信。

    这是一封求见信,京师王家二公子王成求见自己。

    “去他的,遵化不是已经被攻破了,这些人还没有死吗?”

    任继荣料想这人现今就是丧家之犬,这时求见自己,准无好事。

    他本不想看信,但是随信之中,还附有一张银票。

    这是旭日钱庄开具的银票,上面的金额让任继荣有些发呆。

    二万两!

    虽然当了两年的掌盘子,任继荣也没见过两万银子,日子从来过得紧巴巴,他是个讲义气之人,时常要拿出银子救济兄弟,整个家当也不到千两银子。

    “这是买命钱吗?”任继荣仔细的收起了银票,送上门的钱财,当然没有还回去的道理。

    对于王家的实力,他也有所耳闻,生意不光做的大,还做的很广。

    最近一年,王家生意风格突变,不光对朝廷的生意用心,对江湖人物和各地杆子,只要有利益,他们也敢打交道。

    这样的财神爷,各地杆子十分的欢迎,毕竟他们不容于朝廷,物资的收集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