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过远之死 疑点重重
他的记忆在治疗期间已有所恢复,虽然不是全部,但他说失忆之前应该是结过婚的。
当时的我大脑如遭雷击,可也只能强自镇定。
我没有和他大吵大闹,毕竟你爸从没骗过我,之前的事也不全怪他,他失忆了,身不由己。
我问他病情怎么样了,他说部队的医疗中心已经研究出抑制基因变异的药物,但是因为是新研制的药,使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他这次就是特意回来通知我,如果这次走了没再回来,那就证明试验失败,他和部队的医疗中心有保密协议,回去以后也不会再和我通信了。
你爸和医疗中心还签了遗体捐赠协议,试验失败后遗体不会返还家属,会用于基因研究中。
就这样,你爸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我想通过你爸以前的战友打听他的情况,可惜他战友留的联系方式根本联系不上。
我按你爸以前给我写信的地址邮过信,但是也没有回信。
往后的日子你也知道,我告诉你说你爸已经病逝,但实际上我并不太相信这个说法。
你爸身体上的变异是倾向于基因方面的,当时全世界都在流行寻找异能者,我怀疑你爸并没有死,而是基因变异,被强制性加入了国家的异能机构。
这些都只是妈妈心中的怀疑,但妈妈做为国家军人,更应该服从组织上的一切安排,既然他们不想让我知道这件事的真相,那我就选择假装不知道。
可是妈妈心有不甘啊,我爱的人一去不回十几年,只剩我们孤儿寡母艰苦过活,谁能知道我们的苦?谁能了解我们的痛?
幸好妈妈还有你,你天生体质强壮,记忆力强,从小到大,你从没生过病,学习上也从没让妈妈费过心,你知道吗儿子,你就是我仅有的人生中最最自豪的骄傲。
妈妈的日子不多了,你长大以后,如果有可能的话,妈妈希望你能去寻找你爸爸。
虽然他不是你血缘上的父亲,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把你当做亲生儿子一般对待,我不想你父亲消失的不明不白,如果真死了,我也想知道他死在哪了。
唉!妈妈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谁知道你以为会选择什么职业?能不能接触上特殊部门也不好说。
这个皮箱里有当年你爸战友留下的联系方式,我打过,但从来没有通过。
皮箱里还有你出生时用的包袱布和一块泡沫板,这些是你亲生父母给你留下的仅有物品。
有朝一日你若想寻找生身父母的话,这些也可以当做证据。
儿子,妈妈没有给你一个完整的家,但我衷心希望日后你能找到你真正的父母,一家团圆。
好了,妈妈累了,要休息了,也许真能在另一个世界和你爸爸见面呢。
严冬,我亲爱的儿子,永别了,记得以后要善待自己,有能力的话,多多帮助它人,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也愿吾儿一世平安,健康。
爱你的母亲陈萍绝笔
华龙新历0067年11月6日
看过信后,过严冬眼泪忍不住潸然而下,他看信的时候安莞绫也好奇的凑过来和他一起读的信。
安莞绫比过严冬还不堪,没等信看完就已经哭到泣不成声,这让过严冬不仅为之侧目。
“我说安小姐,如今身世成迷,生活悲苦的是我啊,怎么你比我还痛苦的样子啊?”
过严冬擦了把眼泪,不解的问安莞绫。
“我替你妈难过不行啊,人生当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一个离他而去,一个却不得不离去。”
‘唉!’过严冬叹了口气。
“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够悲惨了,没想到其实我妈的命运比我还要凄凉,原来我只是个养子。
老天待我也算不薄,给了我这么一个爱我的妈妈,老爸的样子说实话我都忘了,哈哈,我才发现,家里面居然没有老爸的照片。”
过严冬翻了半天母亲的遗物,黑皮箱也打开了,真的没有老爸过远的照片。
皮箱里面只有一个叠好的沾着血污的包袱布,还有一块泡沫板,除了这两样,还有一个纸条,上面是过远战友的联系方式。
安莞绫见过严冬哭了一会,就平静下心情翻找父亲照片,不由好奇问道:“刚刚看你很伤心,怎么突然心情变好了?”
过严冬斜了她一眼:“不是心情变好了,是我成长了,如今我有了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我妈,我一定要找到我爸的下落,无论生死。”
“那你亲生父母你还找吗?”
“现在谈这个合适吗?刚刚才知道自己不是亲儿子,马上转身就去找亲爹亲妈,这现实吗?
再说刚刚我妈的信里说了,当时他们查了监控,是一个拾荒者将我放在消防中队门前的,你认为将刚出生的孩子放在别人家门前,是生活条件优越者能干出来的事吗?”
“我心里也没有怪他们的意思,他们养不起我,将我放在部队的大门口,这说明他们心里也是想我以后的人生能过得更好,不然呢,跟着他们受苦受罪?”
“你倒是想得开,要是我的话肯定心有怨恨。”
安莞绫有点为过严冬抱屈,恨恨不已。
过严冬笑了笑,伸手摸了下安莞绫的头:“好了,你老人家别在那感同身受了。走了,今天先不收拾了,心情不好。”
安莞绫若有所思的看着过严冬刚刚摸过她头的手。
“换了谁心情也好不了,一天之内被人收房子,税务无故征税,父母非亲,天呐,剧本都不敢这么演。”
过严冬拉着她走出房间,没好气道:“大小姐,你在插刀吗?”
安莞绫吐了吐舌头,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感而发。”
“人生多舛,这只是冰山一角,和生死相比,这都不算什么?”过严冬也有感而发道。
“你说什么?”安莞绫不解。
“没什么?走吧。”
两人下了楼,楼下聚集的人不仅没散,反而来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