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大秦王后

141章 夜深,韩王

    韩王此时很纠结。

    平时最懂他心思,也最听话的儿子离开了新郑,是为寻求赵国的帮助。

    但韩赵之间,路途遥远,这一去,又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来。

    说实话,以现在的情况和以他做父亲的角度来看,如果真要从韩非和韩宇之间选出一个作为继承人,韩王内心更加偏颇于韩非。

    但是,

    从君王的角度来看,韩王更倾向于城府相对更深的韩宇。

    城府深,也就代表在韩宇有绝对把握之前,他必然是最听话的。

    君王变态般的控制欲,迫使着他们讨厌一切不在掌握中的事情。

    平时韩王忍忍也就算了,起码韩非的一切都是他授予的,他想要收回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就在昨日,韩非对姬无夜的发难超出了他的掌控,甚至于突然得他都还没反应过来,就以姬无夜败退而收场。

    韩王只知道简单几句话,韩非就从姬无夜那里得到了将军司马的实权职位。

    虽然韩非还没有明言指出,会是谁出任这一职位。

    但是,一个实权职位,没有经过韩王的手,就直接从姬无夜手中换到了韩非手里。

    韩王头疼地揉了揉脑袋。

    现在的新郑夜晚,让他不由得想到了多年前的【血月】。

    【流沙】,韩王能力最出众的儿子,也是最会惹他生气的儿子所成立的组织。

    他能同【夜幕】正面开战,削弱姬无夜手中的力量,韩王很高兴。

    但他却不怎么听话,尽给韩王找麻烦,韩王很不高兴。

    “今日城防是谁负责?”韩王沉声问道。

    不久前,秦军的斥候都摸到了新郑的城郊了,溜了一大圈后居然才被人发现。

    这次只是斥候,那下次出现,会不会就是蓄势待发的秦军了?

    堂堂国都的防卫居然如此松懈,难道什么事都需要他亲自监督才能做好吗?

    “回大王,这月的城防,乃司隶大人亲自部署,并且躬身带队寻访都城,王城的巡防是佐弋大人负责。”

    “司隶.”

    韩王很清楚司隶卫庄是他儿子韩非的人,【流沙】的首领之一,当今的两大鬼谷传人之一。

    说来也是可笑。

    鬼谷当今的两大传人,一个在最强的秦国,一个却在最弱的韩国。

    韩王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木桌。

    “佐弋.”

    韩宇的义子,也算是王室之人,至少对王室的忠诚毋庸置疑。

    就是不知道相较于韩宇,他更忠于哪一方。

    嗤~

    韩王突然笑出声。

    他在为刚才自己那如同弱智的想法感到可笑。

    但随后,韩王的脸色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眯起眼看向一旁的内侍,见内侍一直低垂着头后,才收回了视线。

    而那名内侍早就头冒冷汗,双唇发白,后心发冷,如同落入了冰窖。

    直到韩王收回视线,他也大气不敢喘一个。

    伴君如伴虎啊,最近因为触怒王上而被斩首的内侍可不下七人了,他是一点都不敢放松警惕,生怕下一个死的会是他。

    韩王静静盯着桌上的关于前线的战报。

    虽然战事趋于僵持,但并不代表是韩国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每天战败的消息依旧如流水般不停传来。

    如果,

    韩王提起笔在绢帛上写下一个名字,但很快又将其划掉,转而静静盯着划掉的名字。

    拿笔的手悬在半空,墨水在笔尖汇聚,变成一滴黑墨滴落在了绢帛上,刚好和名字相接。

    郑国,被韩王划掉两笔的名字。

    并不是被韩国消灭的那个郑国,而是一个人名,一个被先任韩王遣往秦国的间谍。

    攻伐乱世,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山东六国纷纷想尽计策要‘疲秦’、‘乱秦’,使其不能东出。

    说实话,山东六国的各个国家的君王都没太大本事,全都只想着延缓秦国制霸的意图,却从未有哪一位君主想过要自己强盛起来代替秦国。

    韩国与秦国接壤,是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关卡,秦若开启灭国之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这对于孬弱的先代韩王来说是极为害怕的,他只想多过几天他的安稳日子。

    所以,一个拙劣的计策应运而生: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让其为间谍,耗竭秦国实力。

    果然,秦国东出的步伐被拖慢了,他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好好地活到了秦国东出之前去世。

    但是,这可就苦了现在的韩王。

    因为郑国不仅没有做到‘疲秦’,反而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

    对韩非的能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其性子并不适合坐上王位。

    更何况连韩王都才坐上王位没有多久,怎么可能会思考未来将王位传给谁,这不是在咒他赶紧死吗?

    所以韩王担心韩非会成为下一个郑国,不仅没有完成‘乱秦’的计策,反而使秦国更加强大,然后反手就灭了韩国。

    即使韩王清楚韩非身为宗室子弟,深爱着养育了他的母国。

    就像先代韩王,他让郑国对水利工程的实施能拖就拖,结果郑国倒好,转手就提出了更加快捷的施工方案。

    对于有志之才来说,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抱负远比报效母国更加重要。

    “大王!大王!”

    门外传来慌慌张张通报的声音。

    一旁的内侍上前打开门,一个年轻模样的侍人一脸慌张地站在门口。

    呵斥道门口通报之人,“大王正在静思国策,慌慌张张惊扰了大王,还不速速跪下请罪!”

    “大王降罪!”

    内侍回头小心地看了一眼韩王,意思是请示韩王的主意。

    韩王紧皱起眉头。

    独身来到书房本就是为了清净,却不想还有人不长眼慌里慌张地控制不住音量。

    内侍一见韩王皱起眉头,就知道韩王有了怒意,于是转过头,低声怒斥道,“不开眼的混小子,急急忙忙地是有大事不成?”

    同为宫廷近侍,内侍还是想帮帮这个年轻的侍人。

    “大王。”年轻侍人慌忙地说道,“四公子在魏国境内遭遇了刺杀,刺杀者身份不明,但幸得【商盟】路过相救,现在已前往赵国。”

    韩王依旧紧皱着眉头,脸色阴晴不定。

    随后轻轻挥了挥手。

    内侍示意,踢了年轻的侍人一脚,让他让开位置,然后缓缓退出房间,关上了房门。

    感谢【潸流】的100书币打赏,感谢

    感谢【慕容长锋】的月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