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补

第一章 虚寂

    虚寂之海,有【巨鳌】沉浮于虚寂之中。巨鳌之背,负一宇宙,名曰:洪荒。

    凡人所见之虚寂,无边广大,黑胜于墨,硬比刚玉,冷若【弱水之冰】。

    仙人所见之虚寂,垂罩四宇,混乱如沸池,翻腾不止,毒若弱水之冰。故仙人称其为【混沌】。

    圣人所见之虚寂,天穹碧色,清澈如水。深不可见底,高不可知其远。安静无声,故曰寂。立于其中,无定根。神识落其间,空无物。道行未到,不得行。

    《混沌典略》有载:虚寂之下,是冷寂之海。冷寂之下,是永寂。

    冷寂之海的海面,是巨鳌等一众【虚寂生灵】最喜欢的觅食场所。无数世界落入冷寂时,他们会破裂,如同泡泡一样。他们留下的精华是虚寂生灵最好的食物。

    冷寂之海中的世界,不断下沉,向永寂不断下沉。他们只有断尾求生,方能跳出冷寂之海。当他们跳入虚寂之海时,在冷寂之海的海面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他们的世界精华。

    永寂,凡俗所言“落入永寂”的那个永寂,物理学者所说的热寂,万物的终点。落之其中,万劫不复。

    《霞客混沌游记》中,霞客道人游历虚寂中诸天万界(俗称界海),闻传言说:虚寂之上,有元空。曰元寂,曰有常。混沌自元空中倾泻而下,如九天之水落入红尘。那溅起的一个个水泡,便是一个个混沌中的诸天万界。

    端木道人问于徐夫子,夫子答道:元空,寄托了混沌生灵的美好想象,它也只存在想象之中。

    徐夫子说,《典略》中的大道原则是被历代先贤圣人所验证的。任何宇宙、世界都要满足基本的物理规则。超出基本规则的世界,会扭曲众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从而脱离现实,化为虚幻泡影。

    第〇原则:道无止境。(见《混沌典略》第一卷)

    老子曰: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若用有限数量的原则,如大道三千,来描述宇宙,则无法描绘【道】的全景。必定会有不能理解的天道真理,在这些原则之下无法判断其真伪。

    夫子说:小林啊,你所听说的那些【完道】的经书,都违背了这条原则。推演开来,就更错得离谱。元空,如何是完道的呢?

    注1:完道,即完美的道,完整的道。

    第一原则:费马原理。

    物理学者称它为最小作用量原理。它是一切守恒律的保障。任何封闭宇宙,必然是满足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世界。违背这条基本规律的世界,必然会崩坏,崩坏得像虚寂中放了一场烟花。以此推论,一个世界能承载的力量必是有限的。

    夫子又说:小林,洪荒的圣人数目是有定数的。而次顶级的大罗、准圣、亚圣的数目,也是有上限的。元空中的世界,由此限制否?

    第二原则:熵增原理。

    世界总是在不断败坏的。任何封闭宇宙,在没有外源的情况下,必然越来越混乱。这条基本规律可能比第一原则更基本。

    夫子道:小林,它告诉我们:一个孤立宇宙必将崩坏。我们炼气、修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对抗它。所以说,修行本就是逆天而行。这个【天】,指的就是第二原则。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修士的风骨。

    夫子问道:元空中,熵变不增亦不减,万物有常。那么,人一生下来是什么,就是什么。还修什么大道?元空中的【生】与【死】有什么差别呢?

    注2:有学派主张,元空之生就是物质落入虚寂。

    第三原则:现实原则

    世界是物质的,精神也要着落在物质上。

    所有的大道原则,必然要落到现实里,成为世界的时空属性、大道法则。无论是修仙世界、洪荒世界、混沌世界,他们的天道法则各有不同,从而诞生的生命存在神通、神威各有特色。

    夫子反问道:若有元空,其中世界的法则却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这很容易证明。那么,小林,你听说过的元空世界有多少个版本呢?

    注3:天堂如果存在,那么它一定只有一种样子。

    徐夫子叹曰:

    混沌,无序又无为。

    天道,有序而无为。

    人道,在无序之中有为。

    由于第二原则,“天道的有序”终将落入“无序之混沌”。那么,到底是谁撑起来这片天,成就了这“有序而无为”的天道呢?

    是【盘古】!

    我们源自盘古的遗骸,我们的精神世界由盘古顶天立地。这便是盘古精神,盘古之道。

    既是开天辟地之魄力,又是自我牺牲之伟大。也是洪荒的第一承负。

    徐夫子言毕,端木道人顿首。

    ——见《霞客混沌游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