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补

第七章 神格论

    一个族群,他们的灵魂的凝聚之相,即蜂巢意识。该蜂巢意识具有结构,也是观念的集合,即意识形态。

    族群在蜂巢意识的基础之上建立宗教,宗教的目的是为了族群的延续、发展、壮大。并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虽然教义越接近真理,宗教维护成本越低,但并不能直接对应族群的实力。

    族群的实力由族群的精气神统一而成。精指的是族群的实体,是人力与资源。气指的是族群的灵气生产效率,是社会生产力。神指的是族群意识形态的力量,是宗教信仰。三者都与气运息息相关,三者的气运相统一,才能体现族群的实力。轮回宇宙的精海,他们的【群之道】就是这方面的专精。

    神格,是由抽象概念形成的观念诞生的。从神格的角度,来讨论和研究蜂巢意识的结构的知识,就是神格论。可以分为:多神论、一神论、二元论、自然神论(理神论)、太一神论(泛神论)、盘古神论(泛自然神论)、无神论。

    —1—有神论

    多神论: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大河为神格的,也以爱、仇恨等概念为神格,该体系中有众多神格,也有诸多神明。有苏美尔神话、埃及神话、希腊神话、原始吠陀教、妖教等等。妖教是女娲所立,并主动分发了神格。其中她只要了造人的功德,将造化的知识传播了出去,同时将造人的神格打碎,分了出去。其中太清老子、水神恩基(即毗湿奴)分得最多。

    一神论:所有神格熔铸为一,具有唯一神格。其他神明在一神教改革中都沦为了唯一神格的使者,是神的附庸。真神的神格以火、风、水的神格其一为核心熔铸而成。有景教、毗湿奴教、湿婆教等等。

    二元论:二元指的是设定了两类对立的事物,因此存在两个对立的神格或概念。如祆教的光明/黑暗,道门的清浊对立,阐教的阴阳对立,明教的肉体与精神对立等等。

    如前文所说,以阴阳、光暗、天地、上下之类相对概念,熔铸神格。最终的结果都是走向了二元论。(1)道教的清浊对立,即有玄门的鸿钧与灵门的罗矦,此为二元神魔论。(2)阐教以太元圣母配元始天尊,来解决二元论的问题。又以元始天尊为尊,让元始的弟子灵宝大法师安坐灵宝天尊之神位,又请来太清老子的善尸【太上老君】坐道德天尊的神位,太上老君是太清老子的善尸)。所谓三清一体,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二元论的本质。太元圣母最早转劫而去,太清老子部分放弃了太清神位,通天教主完全放弃了上清神位。(3)全真道是以吕祖为源头,也需以西王母配东王公,这也是二元论的体现。

    —2—无神论

    无神论的广义定义,不相信神的存在;狭义定义,反对任何神存在的观点。泛神论、自然神论、泛自然神论到底属不属于无神论,主要依据是有无神格。

    自然神论:即理神论,由一神论发展而来,将唯一真神,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它去除掉了【格】,是将唯一真神理解为【雅威的神座】,而不是一神论的【神坐于雅威神座之上】。类似的,道家称【道】、天竺称【梵】、佛教称【空性】、希腊称【逻各斯】。

    也有一些自然神论者认为:神创造了宇宙,但他创造宇宙以后就抛弃了宇宙。或者他创造宇宙后只是在静静观察宇宙,直到宇宙的终结。

    老子属于此派,黄老道属于此派。故而,太上老子已经摆脱了神格的束缚。

    太一神论:即泛神论,【太一】是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的【本质】,万殊变迁,其本身并无真正的存在。吠陀教称之为幻影【maya】。

    此派反对一神论,否认神的位格以及上帝创世之说。谓有限之物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有限无限,均属一源,故宇宙并非上帝所创造,上帝即寓于宇宙之内。自然即是神的本身,万物就是神的一部分,自然规律是神的话语与法则。神只有自然性,没有人格。不存在超自然和神迹,和不可理解之道理。

    庄子属于此派,他是后世禅宗的源流。

    盘古神论:即泛自然神论,将自然神论和泛神论合并起来的一种观点。盘古开天辟地就是这种神论的体现。巫族就属于此派,十二祖巫没有神格。但是,巫神自称盘古之子,反倒走向多神教。

    五行十二原力太多,不可熔铸,必然走向太一神论或盘古神论。

    —3—总结

    简单来说,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第一因。

    没有第一因,无始无终,即循环的观点,是【彻底的无神论】,以原始佛教为代表。

    存在第一因,第一因有神格,为一神论,以景教为代表。

    第一因无神格,为太一神论,以禅宗为代表。

    第一因的神格消失了,为自然神论,以黄老道为代表。

    第一因,第一因的尸体即宇宙,为盘古神论,以巫族为代表。

    有两个因,相互对立,为二元论,以祆教、阐教为代表。

    —4—修仙观点

    神,必有神格。有神格,才有神。神格,即神位加人格。

    修士的本命空间封闭之后,修士即本命空间,但无神格,符合太一神论。

    进入地仙境,建立仙界,拥有世界的唯一神格,符合一神论。

    当仙尊超脱,离开仙界,仙界再无神格,符合自然神论。

    修士牺牲自我,诞生新生世界,如盘古所化之洪荒世界,符合泛自然神论。

    自然世界是由虚寂或虚空诞生的世界,没有世界意识,无神格,符合太一神论。

    世界的生命群体出现,世界意识觉醒,但有多个世界意识,是多神论。

    多个世界意识相互角逐,最后只剩一个世界意识,此为一神论。

    该世界意识超脱,重塑肉身,成为修士。而神格消失,符合自然神论。

    在世界的不同阶段,符合不同的神格论。这是动态的观点。因为世界神格的变得,往往伴随着宗教的革新、战争与贸易,是世界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