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

第168章 虏疮

    私塾里有十来个同龄的孩子。\、qb5.c0M\不出三天,宝宝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看得出她很喜欢这种学习环境,每天散学回家后都要跑过来跟黄硕等人叽叽喳喳的说上一通学校的见闻。

    林氏听了,艳羡不已,回到小院后跟小弟长吁短叹:“只可惜我没有撞上一个开明的娘。”现在她总算是彻底甩下了思想包袱。诸葛家的女儿金贵着呢,待遇一点儿也不比儿子差。即使她这胎生的是女儿,也照样是个宝贝疙瘩。

    小弟一边同她腹内的小宝宝做手指操,一边不以为然的笑道:“你别听宝宝胡说。夫子的板子可不是吃素的。”又说了几件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悲惨故事,吓得林氏小脸发白。

    转眼寒冬又至。一日,宝宝散学后跟黄硕无意中聊到,学堂里有两个玩得好的同学因为受了风寒请假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硕当天就给他们兄妹俩加了衣裳,把两孩子整成了两团棉球。这样还觉得不够,每天上学之前,她都要亲自帮他们把火炉准备好。

    没想到,千防万防,宝宝还是中标了。继那两个同学之后,她成了私塾里第三个请病假的学生。

    作为现代人,黄硕很清楚,其实,小病是可以强身滴。一年到头偶尔得场感冒也是对自己防疫系统的一次锻炼。所以,她很镇定的带着宝宝去了华佗的小院里。

    华佗看着难得犯懒的宝宝幸灾乐祸的笑道:“哈哈,你也有落到我手里的时候!”宝宝身体很好,一向不知药为何物。

    宝宝眼皮也不抬一下,象只病猫一样偎在黄硕怀里。

    黄硕笑了:“这丫头总算是安静了些。”

    华佗脸上的笑意退了一半,放下手里的坛坛罐罐,过来给她号脉。

    看着华佗的脸色越来越凝重,黄硕觉得事情有些不妙:“怎么了?”

    号了很长时间的脉后,华佗没吭声,先是细细的摸着宝宝的额头探体温,然后查看了她的眼睑和舌根。

    难道不是感冒?黄硕的心提了起来,再次问道:“先生,宝宝怎么了?”

    “有点麻烦。”华佗正色道,“不象是简单的受了风寒。这样吧,宝宝先在我这院里住下来,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黄硕的头“嗡”的炸开了,三魂七魄吓飞了一半,下意识的搂紧了怀里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华佗一边飞快的写着药方,一边摇头:“我也不敢肯定。不过,过了今晚就能确诊了。大夫人,你先回去。但凡宝宝用过的东西都不能外传,她的小院最好先封起来。”

    这么说是会恶性传染了!黄硕看着昏昏欲睡的宝宝,心里发酸,深吸一口气,把脑海里那点可怜的瘟疫知识过滤了一遍:猪流感?禽流感?口蹄疫?貌似这些病毒没有和她一起穿越啊!

    “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不妨跟我说详细点。总好过我一个人胡思乱想。”

    华佗停下笔,眼光闪烁:“我怀疑宝宝是感染了虏疫。大夫人不妨去另外两个犯病的学童家里打听一下,看看他们那里是什么样的情况。”

    “虏疫?”黄硕听都没听说过,不知所云。

    华佗点点头:“这种病会恶性传染,最早是从西域的战虏中发现的,因此而得名。刚开始的时候,与风寒症状相似,伴在时断时续的低烧,但是不出七天,患者就会高烧不止,并且手、臂和脸上就会生出成片的红色细疹。这些细疹会迅速变成水疱和脓疱,往往。这种病很少见,一旦染上难免会有性命之忧。我也只能尽力而为。”

    听他这么一说,黄硕总算明白了。这个所谓的虏疫就是现代的天花。在现代,这根本就不算是一个什么疑难杂症,只要有疫苗,一般的小诊所就能搞定。只可惜雷迅准备的那一箱子药早就过了保质期,要不,她说不定能找出一点来。

    现代人都是种过天花疫苗的,黄硕把宝宝平放在药庐的卧榻上:“先生,既然是这样,就由我留下来照顾宝宝吧。”

    华佗怔了一下,旋即摇头:“大夫人,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出了这种病疫,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您去处理呢。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二夫人还怀着孩子……”

    “那要是您被感染上了怎么办?”

    华佗笑道:“我会小心的。再说,你又不会开方子治病,留下来也没用啊。”

    想想也是,黄硕便把宝宝托付给了他,自己急匆匆的去布置消毒事宜。

    一时间,草庐内鸡飞狗跳。黄硕把所有的丫头婆子全部紧急召集到了一起,把她们分成了两大组,一组负责彻底的大扫除,另一组则将宝宝院子里的衣物、被褥之类的东西尽数用开水煮上一刻钟。

    林氏被她派专人看护了起来,不许出她的小院一步。而乔儿也被拉去药庐隔离观察。

    小弟过来打探情况,黄硕悄悄的把他拉到了一边,告诉了他实情。

    于是,小弟自告奋勇和龙六分别去另外两个学童家里打听消息。

    黄夫人派了人过来询问,黄硕故意风清云淡的说:“没什么,快过年了,家里是该彻底清扫一下了。”

    黄夫人信以为真,便没有再问,只是惦记着乔儿两兄妹怎么还没有下学。

    黄硕心里泛苦,却什么也不能说,只能装成没事人儿一样。

    很快,小弟和龙六脸色很难看的回来了:那两名学童高烧不已,家里已经在准备后事了。

    黄硕强打着精神把家里的事情给江嫂交待了一番,两条腿象是踩在棉花上一样,高一脚低一脚的,总算飘回了药庐。

    华佗拗不过她,只好同意让她留下来照顾宝宝,自己搬出去照顾乔儿。

    这天夜里,宝宝果然时续时断的开始发烧说胡说。黄硕守在她的榻前,除了抹眼泪,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到了第二天,黄老爹夫妇终于都知道了。得知宝宝是女扮男装去上学才沾的病,黄老爹冲着知情不报的黄夫人头次气得发了飙,一连砸了整套茶碗。

    黄夫人哭成了泪人,捶着胸口追悔莫及。

    黄老爹生过气后,眯着眼睛想了许久,突然撩了袍子,急冲冲的往外赶。

    黄夫人一把拉住他,满怀希望的问道:“老爷,你有办法啦?”

    “以前听庞德公说过这类的病症……”不等他把话说完,黄夫人立马伸着脖子嚷着“替老爷备马”。救人如救火,庞德公还在白鹿山深处窝着呢。

    只不过一线希望罢了。黄老爹不忍把话点穿,叹了一口气,火急火撩的走了。

    华佗翻遍了他所有的医学宝典,还是对天花束手无策。眼看着宝宝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他把头发抓成了鸡窝也无济于事。最让人惶恐的是,乔儿身上也开始出现天花的初期症状。华佗便把两个孩子移到了一间房内。

    黄硕几乎要崩溃了,不眠不休的守在两个孩子跟前,人憔悴了一大圈。

    草庐的上空弥漫着沉重的悲哀。

    小弟无可奈何的站在屋外,跟黄硕隔窗商量:“大嫂,是不是派人去请大哥回来一趟?”

    黄硕木木的摇摇头:“还是不要。这病会恶性传染的。”猪哥既没有打过疫苗,又不是医生。请他回来做什么?还是不要让他分心好了。

    小弟忍着悲意劝道:“大嫂,你先出来吧。毛头很想你呢。”

    黄硕捂着脸恸哭。她好恨,恨自己为什么不去学医。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吃这种苦了。

    这时,龙六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小声跟他禀报道:“二老爷,外面来了个坤道,自称能救得了孩子们。”

    小弟皱起眉头,双拳紧握:“又是臭道士!走,看看去。”心想,她要是敢来乘火打劫,非亲手宰了不可。

    两人急步往外走。不想,那个坤道正笑盈盈的站在大门前望着他们俩。这是一名大约二十出头、相貌平平的年轻瘦高个道姑,身上穿着黑白双色的八卦道袍,一缕青丝用碧玉钗高高的绾在头顶,手里提着一根翠玉柄银丝拂尘。

    小弟剜了龙六一眼。意思是:还嫌不够乱吗?这么轻易的就把人带出了竹阵。

    龙六惊呆了,拼命的摇头:“我没有!”

    她居然能破解大哥的竹阵!小弟的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慌忙跑过去跟那名坤道行礼:“不知仙姑尊姓大名,有何指教?”

    坤道执掌行了一礼,从袍袖里掏了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小木匣:“贫道青云,尊驾不妨将此物转呈给令嫂,她自有主张。”

    又是一个青云真人!小弟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接过木匣:“烦劳真人先去客厅用茶。”说罢冲呆若木鸡的龙六使了个眼色。

    不想,青云甩了一下拂尘,转眼之间人已经到了竹林深处。小弟愕然,眨了一下眼睛,人早已无影无踪!耳畔还响着她的丝丝淡笑。

    龙六手里的长剑“当”掉到了地上,结结巴巴的问道:“二老爷,这是鬼还是是人?”

    小弟打了个冷战,低下头来细看手里的小木匣。样式很简单,但份量轻得惊人,根本就不象是用木头做的!他试图打开它,却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龙六捡起剑,小声提醒着:“二老爷,她不是说要交给大夫人吗?”

    小弟有些犹豫:“要是个陷井怎么办?”

    龙六怔住了。

    小弟把木匣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遭,最终下定了决心:“死马权当活马医了。姑且信她一次。”

    两人当即疾跑到了药庐。

    黄硕接过小木匣一看,心血沸腾了。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匣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但是,她可以肯定,这一定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