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

第240章 劝谏

    司马懿的心里一阵紧缩,后背上泌出了冷汗:小曹到底知道些什么?

    “青龙会是近年迅速崛起的一个帮派,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微臣自然也有所耳闻。\、Qb5.c0m/”他垂下眼睑,微躬着身子,躲过曹丕犀利的眼神。

    曹丕呵呵笑道:“听说他们的首领龙老大居然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女人。朕很好奇,这个龙老大到底有些什么勾人的手段,能让那么多男人成为她的裙下之臣。”

    听到他这样诽谤黄硕,司马懿顿时火起,双手在低垂的衣袖里紧握成拳,强按住满腔的怒火,淡淡的说道:“恕微臣孤陋寡闻,不曾听说过龙老大这人。呵呵,天底下哪有这么厉害的女子!微臣以为,江湖上以讹传论讹的事太多了,当不得真的。”

    曹丕死死的盯着他,瞳孔猛缩,却找不出半点破绽。听他这么不紧不慢的一说,他的眼光变得阴柔起来。

    想起荀恽素来对司马懿抱有很深的偏见,他心中暗自揣测:难道是荀恽那小子的情报有误吗?

    “也许真的是谣传吧。”他耸耸肩,轻描淡写的就此揭过。

    反正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又没有确实的证据。而他的本意也只是想通过讹诈来敲打敲打司马懿而已。按照曹操临终前的交代,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动司马懿的时候。

    司马懿借口要去布局,行礼告辞,退了出来。

    一出皇宫,他才发现,大冷的天,他竟被吓得内衣全被汗湿了。

    看样子曹丕手里还没有证据,只是在猜疑。联想着前些年的伏氏事件,司马懿满嘴苦涩:曹丕是知道黄硕的存在的。

    “他怎么会知道黄硕的呢?”坐在马车内,他摸着头冥思苦想,差点抓破了头。

    回到家里,阿绿见他忧心忡忡,两条眉毛都快打成一个黑疙瘩了,一边替他更衣,一边问道:“夫君,碰上什么烦心事了?”

    “我怀疑曹丕知道妹妹的存在。”阿绿是他最坚定的同盟者。他的很多事,阿绿都是知情滴。这件事他也不想有所隐瞒。

    阿绿仔细听完事情的原委,沉思片刻,突然惊道:“会不会是荀大人告诉他的?”

    经她这么一提醒,司马懿豁然开朗。在许昌的时候,荀恽是见过黄硕的。他还曾经派家里的打手追捕过黄硕呢。

    “真是这样就好了。”紧绷着的心弦刹那间松懈下来,司马懿忍不住低头亲了阿绿一下,嘻笑道,“还是老婆厉害,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

    门外传来仆妇的通报:“老爷,夫人,姑娘到。”

    “没个正形。”阿绿娇嗔的横了他一眼,“女儿来了。”

    司马懿大爽,哈哈大笑。

    当天晚上,曹丕宵夜时,品了一口酒,龙颜大悦,指着精美的青铜酒壶对垂手侍立在身边的刘宦者说:“这酒不错。去,你带人骑快马把这壶酒立刻给山阳公送去。”刘协禅位后,被他封为山阳公,皇恩浩荡,出入、吃穿均享受天子待遇。

    这里离山阳公家还有上百里路呢。天都黑了,城门早就关闭了,就这么巴巴的送一壶酒过去!刘宦者高度怀疑自己是重听了。

    不料,曹丕很不耐烦的操起酒壶,一把塞进他的怀里,带着三分醉意咆哮道:“快去。带着朕的金牌速去。”

    “喏。”刘宦者抱着酒壶立马小跑出去。

    很快,已经落锁的宫门打开了,刘宦者抱着一壶酒,和一个全副武装的御前侍卫,从皇宫里打马狂奔而出。

    一柱香后,他们用皇帝的金牌叫开了紧闭的东大门:“我等奉皇帝口谕去山阳办差,快点开门。”

    守城的将士哪敢耽搁,慌忙打开了城门,放他出城。

    看着两人绝尘而去,一个守卫忍不住问道:“伍长,您说这是去办什么差啊,还带着一把铜壶?”

    大胡子伍长毫不客气的拍了他一巴掌,喝道:“乱说什么呢?嫌命长啊!”一个宦官和一个御前侍卫半夜三更的奉了皇帝的命令带着一个酒壶去山阳还能有什么好事!只怕是山阳的那条乌龙大限到了。

    第二天天明的时候,刘宦者等人终于赶到了山阳公的府上。

    刘协和曹节还没起呢。闻天子使臣至,他们吓得一骨碌从被窝里爬了起来。

    “夫君!”看到刘协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惊出了一脑门子豆大的冷汗,曹节心疼的亵衣袖子替他擦汗。

    刘协却轻轻握过她的双手,苦笑道:“这一天是躲不过的。能娶到你,我这一生,知足了。”对他来说,曹操这一辈子对他最大的恩惠就是把曹节嫁给了他。

    曹节虽然是曹操的嫡女,却打骨子里看不惯曹氏父子的行径。为了他,不惜和父亲、兄长决裂。

    禅位时,曹丕亲自来许都皇宫讨要传国玉玺。曹节气愤不过,狠狠的把传国玉玺扔到他的脚下,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会有报应的!”

    这么多年,是曹节把阳光带进了他的傀儡生活。如果没有她的陪伴,他早就忧郁而亡了。

    曹节忍不住低声啜泣,暗自打定主意不会独活。

    刘宦者骑了大半夜的马,又累又困,一心想着早点办完差事去驿馆开间房补觉,在大厅急得搓手跺脚,一连催了好几次。

    罢了,反正是一死。刘协谢绝了曹节要亲自帮他更衣的请求,就穿了亵衣到大厅领旨。

    曹节自然顾不得更衣,穿着亵衣陪他出来。

    刘宦者一见夫妻俩这是刚从暖和、舒适的被窝里爬出来,心里很不平衡,故意含糊的拖着长音大声说道:

    山阳公无可奈何的跪了下来。

    见曹节傲然的站在一旁,刘宦者不慌不忙的掏出金牌,再次叫道:“山阳公接旨。”

    曹节恨恨的跪了下来。

    刘宦者这才阴阳怪气的说道:“皇帝口谕,朕尝着这酒不错,赐与山阳公尝尝。”

    赐毒酒!曹节惶惶然的抬起头,这才发现几案上多了一把精美的青铜酒壶。

    “谢主隆恩。”刘协早就看到了这个酒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苦笑不已。按照古礼,处死天子是不能见血的,所以一般都是用白绫绞死。看来这个大舅子还是很念亲戚情份滴,毒酒总比白绫来的舒服些。

    “不!”曹节猛的爬起来,抱着酒壶仰头就乱灌一气。

    所有人不由惊呼。

    刘协反应过来,第一个冲了过去。

    可惜,为时已晚,一壶酒已经见底了。

    “当啷”一声,空酒壶掉到了地上。曹节面带桃红,醉眼朦胧的指着刘宦者骂道:“狗奴才,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我替夫君去死。他,呃,若是念在兄妹一场的情份上,就放过我家夫君。不许……”话没说完,她两眼一翻,摇晃着倒在了刘协的怀里。

    “汉丰,你这是何苦!”刘协抱紧了她,失声痛哭。他迟早都是一个死字,曹节这么做也无济于事,白白搭上了一条性命。

    闻讯赶来的四个儿子见状,齐齐围着圈跪在了他们身边,掩口悲呼:“娘,娘。”

    虐成这样,也差不多了。刘宦者叹道:“曹美人,也太心急了。再好的美酒也不能这般牛饮啊!”

    最小的刘敦才不到四岁,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稚声稚气的叫道:“啊,难道这里面装的不是毒酒?”

    “呸呸呸,小公子胡说什么呢?”刘宦者一连往地上吐了几口唾沫,“陛下可是您嫡亲的大舅舅。您这样说可是大不孝。让人听去了,可不得了。”

    不是毒酒!刘协大悲之后逢大喜,神经不够粗壮受不住,竟也晕倒了。

    玩笑好象开大了。刘宦者一边逃离作案现场,一边尖声叫道:“太医,快传太医!”

    四个儿子面面相觑:这里哪有什么太医啊!

    刘协当的是傀儡皇帝,平常没事做就爱研究医学药典。十几二十年下来,居然让他无师自通。出宫之后,他就是家里的郎中。大伙有个什么头痛脑胀的,都是找他讨剂药吃。

    老大看出父母无大碍,破涕而笑,招呼兄弟三个把父母扶到内室去休息。

    刘宦者很自觉,差事办成这样,没脸去补觉了。他老老实实的又赶回了洛阳,跟曹丕叩头认错。

    曹丕听了后,哈哈大笑:“这差事办得不错,赏!”

    刘宦者趴在地上,以为自己又重听了。陛下真的就这么不待见一母同胞的妹妹啊!

    可是,接下来曹丕立马就让他带着太医去给曹美人瞧病。

    刘宦者脑筋不够用,打了一个哆嗦,华丽丽的当场晕倒,死机鸟。

    曹丕无奈,只好让旁人拿着圣旨去太医院请人。

    半夜赐酒,第二天又赐太医。朝里朝外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的脑海里冒出了无数个问号:莫不是前皇帝昨夜被赐死了,前皇后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病不起?

    次日早朝,几个顶着熊猫眼的老臣壮着胆子站了出来,说外面传的不象样子,请皇帝张榜澄清避谣。

    曹丕不屑的说道:“笑话!朕赐自家妹夫一壶酒,给自家妹子派个太医过去,也要张榜解释?”

    也就是说,那事极有可能是真的!大殿上响起一片吸气声。众臣看向曹丕的眼神甚是复杂。

    曹丕懒得理会他们,冲司马懿努努嘴。

    司马懿硬着头皮出列,从袖袋里摸出一本奏折,双手顶过头:“启奏陛下,微臣有本。”

    “讲!”曹丕坐直了,看着他眼光灼灼。

    侍立在旁边的刘宦者碎步过去接了奏折,咚咚咚的折回来,双手呈给了曹丕。

    曹丕装模作样的打开竹简卷,一目十行的浏览。

    许多人的脖子不由伸长了,恨不得把眼睛飞过去。

    “好。爱卿所言甚是。”曹丕哗啦啦的一把卷了竹简,塞给刘宦官,“念!”

    众臣一听,原来是谏言皇帝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杜绝后宫参政。

    刘宦者一念完,不等曹丕开腔,臣子们早就悄声议论开了。殿堂上象是飞进来了一大堆苍蝇,嗡声一片。

    司马懿隐约听到又有人骂他奸臣,心里抱屈。这明明就是皇帝本人授意的,只不过是借他的口提出来而已,与他何干!

    曹丕重重的咳了两句,等众臣安静下来,朗声说道:“众位爱卿有何异议,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在座的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哪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缩了缩脖子,殿堂内彻底安静下来。

    曹丕冷哼:“朕觉得司马爱卿的提议很不错。朕承天命掌管天下,朕才是天下万事的主宰。所以,宦者、后宫妇人均不得参政议政,大臣遇事不得禀报太后,这都是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准!”

    他一锤定音,根本就不给大臣们辩驳的机会。

    随后,曹丕又找来尚书令大人,命令他领着几个尚书郎把这道奏折好好整理、补充,尽快制成律法大告天下。连律法的名字他都想好了,为。

    敏感的大臣们立刻意识到了,这是皇帝欲独揽大权的一个信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位可比他老爹狠多了。看样子,前皇帝肯定是驾崩了。

    散朝后,曹丕毒杀废帝的消息象是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向四面八方传开。

    而与益州、东吴接界的那些将士很快就接到了皇帝的密令:隆重的替废帝带孝发丧,规格等同于天子级别。

    “曹丕那厮毒杀了天子!”张飞等人立马回报给了刘备。

    当着群臣的面,刘备失声痛哭,眼泪与鼻涕齐飞,如丧妣考。

    大汉天子死了,连最后的希望也熄灭了。所有人都跟着哭天抹泪。

    哭过之后,几个脑瓜子灵泛的大臣哭哭啼啼的向刘备进言,当务之急是要给天子发丧。

    刘备从谏如流,立马照办,发丧制服,祭天烧黄表,谥刘协为大汉孝愍皇帝。

    折腾了三天,才把所有礼仪办完。

    完事后,张飞带头谏言,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先帝归天了,就得拥立新君。虽然先帝留有四子,但那都是曹家的孽种,自然是做不得数滴。

    转了一个大圈,他对着刘备跪下了:“王爷,您是大汉皇叔,是大汉宗室仅存的血脉。大汉的江山传承只能靠您啦。”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