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莫

章二二·张府

    通济坊口,启夏门前。

    身披小铠的执金吾守在门前,手中的锋锐晃着阳光,黧黑的脸上是不容侵犯的严肃神情。

    另一边,一条颇有些阴湿逼仄的甬道中,隐隐可见两个人影。

    “凤凰!”皂衣女子严严捂住旁人的口,咬牙道:“这是长安城!那由得你随性胡闹!”

    长安的坊市间各自独立,互不打扰,也不许在各坊间胡走乱窜,故设执金吾,把守坊口,问讯进出往来之人,宵禁犹严。——

    而那凤凰,非长安人口,来历也难说清楚,若让金吾觉出端倪,解释不清,遭他捆去衙中,要生出几多麻烦事端!

    可这家伙,不知是怎的,硬要望里跑,好容易才追上按下了,还“唔唔”乱叫乱挣,就是不得安静!

    琉璃挟着凤凰,空出一只手揉揉生痛的太阳穴。

    且说那被抓着的凤凰,挣扎了许久,险要阙过去,趁了琉璃一时松劲,一把扯下她的手,大口大口喘着气,脸上汗滴成流。

    这丫头下手也太没轻重!莫不是要谋我性命!

    琉璃被猝不及防,拽了个趔趄,险些摔倒,无名火不觉泛滥,压声质问:

    “你这小姑娘怎么回事?说了长安城坊口俱有守卫将士,万不可造次,你愣是不听劝!——你便言语一声,那通济坊中,究竟有何事故,激得你这般不管不顾?”

    “——大不了我在寻堵矮墙翻将进去?”

    “你这岂不是坐实了偷窃之名?——让人捉去报官,怎生的好?”

    “唉呀!”凤凰似急了,却又无可奈何,毫无形象地席地而坐,郁气难平:“恼杀我也!恼杀我也!”

    琉璃再忍不得了,问:“你便说了,是何等事故,如此急紧?又何故瞒我?”

    “不是我不肯,只是这事儿有些难言,我也不明就里,不知从何开口……”

    凤凰似答非答,小声嘟囔。

    不明就里……?

    凤凰大早上从后门溜出去,连用二条遁术,顶着烈日,窜了大半座长安城——这般急切,就为个“不明就里”?

    一听便是糊弄罢?

    ……还是对我毫无信任么?

    如此想来,琉璃愈发心焦,却又无言可诉,二人保持着一种怪异的沉默。

    “阴阳司执行公务,速速放行。”

    正当二人各怀心事却又一筹莫展之际,通济坊门口传来一个冷静而熟悉的声音。

    她们急回头望去,果见那位羿师手执鹊画弓,腰悬沙鱼袋,正持羿令示予守门之人。

    “唉!齐大人!”

    不知何时,凤凰已经凑上前去——琉璃都没半点儿发觉,倒被突然消失的凤凰吓了一跳。

    “凤姑娘?”齐岳不无错愕,“你如何来通济坊了?……莫不是……”

    似乎想起些甚么,他忽而缄口,面色又阴了。

    凤凰微微颔首,只是将眼睛望大门处斜了斜。

    “……为何还不放行?”

    “啊,是——大,大人,这二位小娘子,也是……?”

    右壁的军士忙将戟收起,立正作请姿,但犹不放心,小心翼翼地询问。

    “二位?……璃儿?——嗯。”

    齐岳思索间,忽被打断,方才看见琉璃也若无其事地立在一旁,低着头假意摆弄腰间系着的飞镖——不及多想,且先应了,望坊中去了。

    “唉!好水灵的小娘子!”

    “嘁嘁!我可从不曾见过这般好看的小娘子哩!”

    ……

    齐岳的手捧一个三叠的罗盘,其上指针旋了两圈,指向一所院落的围墙之内,微微颤动。

    “昨夜傍晚的妖气竟有那般强大么?连阴阳司也注意到了?”

    凤凰盯着那罗盘看了一会儿,启口相询。

    “非也。”齐岳收起罗盘,摇头道:“昨儿日上我从这坊间走过,就觉有一股妖息,却有些缥缈难测——故多了几分留意,果不其然——”

    “不过半日,竟就敢攫人魂魄,真是狂妄至极!”

    齐岳如是说道,拳头紧攥,眼中似有火欲喷将出。

    “甚么?”琉璃心中一惊:“攫人魂魄?那岂不是当诛之罪?何方妖邪,竟如此妄为?!”

    “……探寻之后,便有可循之索。”齐岳阖目,长舒一口气,再启目时,已归于寻常的冷静:“——那二位又是——?”

    “是——唉呀!一时难言……我昨夜被戾气所惊,方觉城南妖氛弥散,本欲动身,却逢宵禁——这时方到此处。且先去看觑一番,才好作答。请——”

    说着,三人已走到那户门下,凤凰闪闪双眸,暂住话头,示个“请”字。

    ……

    两个小厮端着茶水点心,径直望前堂去,一路上零零碎碎地扯着闲话:

    “你晓得今日来了那处的客人么?”端茶具的瘦高个儿回头询问。

    “是个官家。”稍矮些的答道:“看着挺叫人怕的。也不知是什么事儿,到咱这儿来了。”

    “只来了一人?”瘦高个儿看看手中托着的三盏冰裂纹绿釉茶盏,“——这些茶点可都是三人份的——莫不是带了侍从?那又不对了,怎的只有两个?怎还是一般茶点?”

    端点心的忽而来劲儿了,不知为何竟有些兴奋之意:“侍——从?你不知,那‘侍从’可是有趣!——我听守门的四儿说了,是两个小娘子!”

    “小娘子?!”

    “可不是!我也惊哩!——听那家伙说,嘁嘁,生得可是水灵!”

    二人一路切察,穿过回廊,不曾看见廊下的阴影之中闪过一道诡异的黑色影子。

    ……

    “大人屈尊来鄙人陋舍,有何公干?”

    说话之人三髭胡须,眼睛因微胖的体态而显得颇有些小了,身着素服——此时他看着那墨色官服的捕头,颇为谦恭拘谨地问到。

    因“士农工商”之由,他自弃农从商之时起,便受尽白眼,即使多年辛苦终而家资万贯,仍不免为周遭人说三道四——所以他早已学会如何小心翼翼地与人相处,变得这般世故圆滑起来——

    “……昨日这府上——可有甚么异事么?”

    说实话,齐岳并不太擅长与商人打交道,他们似乎有种独特的交流之道,较其余人来,都要更加难测——这些人令他捉摸不透——他早已自报家门,自然开门见山。

    “昨日……?”张老爷脸色微变,拘谨中透出几分灰白:“也算不上甚异事……是尚未出府小女,昨夜久病不治,撒手去了。”

    “……节哀。”

    “……”商人阖目哑了许久,露出一抹略带苦涩的笑意,微微摇了摇头。

    “那,”齐岳默了半晌,“……昨日令千金——”

    商人顿了一顿,却是说道:“大人来访,是与小女的事相关么?”

    齐岳愣了一下,微微颔首。

    “……小女的事,说来惭愧,”他叹了口气,眼底的哀伤不由浓了,“我虽身为父亲,平日里却鲜少关注——莺儿上来。”

    本帘后侍立的女孩有些惊慌地上前来,不过十一二岁模样,亦穿着素色衣裙。

    “这是小女的贴身侍女,大人如有疑问,尽可去问她。”商人如是说完,起身拱手道:“昨夜小女噩耗传来,贱内哀伤过度,卧床不起,且容小人失陪。”

    他道了失礼,踱了出去,背影较来时多了几分落魄的憔悴,几分苍白的无力。

    “……”

    三人相顾,亦无所言。

    他们并未注意,张老爷无比深邃的眼底划过一丝寒光——便是那种商人特有的,精明而叫人捉摸不透的光。

    ……

    张府后院,一树榴花正盛,花瓣儿与青苔间毕剥着光影。

    双环髻的女孩匆匆踏过青石小径,素白的衣摆擦过初夏滋长的丛草,望愈来愈幽深的后园走去。

    “莺,莺儿姑娘?”身着一领鹅黄衫子的女孩儿紧赶两步,凑在那孩子身边,轻声问道:“你家小姐的事,可——可否——”

    听闻“小姐”二字,莺儿的眼眶竟微微红了,泪若滚珠,停下脚步,小声啜泣了起来。

    “莺儿——莺儿?!莫不是我说错了话,如何就哭将起来?”凤凰见她忽而泣下,轻轻地唤了两声,似有些无措。

    “不,不是,大人,”莺儿一面拭泪,一面摇头,“是——是小姐,小姐她……呜呜呜……”

    似开了泪匣,莺儿再压抑不住,放声大哭。

    凤凰从袖中取出一块帕子,拭去她颊上的泪珠,用手轻轻安抚,眼中不无同情:“……张小姐,待莺儿一定很不错罢……天命无常,节哀顺变……”

    “……小,小姐,小姐她已经病了许久了……”莺儿接过帕子攥在手里,暂止了哭泣,怯怯地说道:“许久前,小姐在病榻上时,奴婢就听小姐说过,讲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还玩笑似的叫我不许伤心……可是……可是……”

    “……许久前就已染恙了么?”一直静静在后面跟着的捕头忽而喃喃自语,又颔首沉吟片刻,再无一言。

    “是,是的,大人……”莺儿似乎被齐岳周身的冰冷气氛唬了一唬,声音更怯懦了,连脸也不敢抬起。

    “莺儿?莫怕莫怕,你继续带路,可好?……”凤凰拍拍那孩子的肩膀,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

    “嗯,嗯。”莺儿忙应下,但心中仍有几分惴惴,回头看了两眼,望那位小姐的闺房走去。

    ……

    屋中无甚装饰,家具的纹饰也都很是素净简单,如今更是挂起几匹白帷,显得十分肃穆,平生出几分悲凉之感。

    莺儿推门入时,眼角又红,仿佛又要淌下泪来——想是触景伤情,添得几分憔悴。

    “这便是你家姑娘的房间么?”琉璃略略环看一遍,“打扫得很干净唉!对了!——莺儿是吗?”

    “——啊?”

    “张小姐昨日可有甚么异样?”

    “昨,昨日吗?”莺儿似被惊了,眼神忽而躲闪起来,有些吞吐,似有为难踌躇之处,不便明言:“小姐她……有些私事,不曾带着奴婢……”

    “你不知道她去做甚?”

    “是……是……”

    “莺儿,”凤凰牵起那孩子的手,轻声道:“务必告诉我,好么?”

    “因为,”她的眼底忽得闪过一点寒光,但湮没于瞳中,“很重要——而且,我想,张小姐也不会介意的~”

    “不定她还会感激你呢……”

    莺儿踌躇半晌,终而下定了决心似的,怯怯地望了琉璃一眼,道:“小姐昨日晨时,出去了一趟——是独自一人去的。——应是去了启夏门外,一棵梨树下……”

    梨树?

    一旁沉思的羿师似被点醒,走上前去。

    琉璃急急地张口欲问,却被齐岳用眼神止了——他转而问那丫头:“她告予你了么?”

    “不,不曾。”莺儿额上滑下几滴冷汗,结结巴巴地小声解释:“小姐她前些日子还昏昏沉沉的,迷迷糊糊地在梦里就嚷,‘梨花’啊‘梨树’啊之类的,又一再央我备好衣裙,所以我才……”

    “那——那你如何就知道是启夏门外的那棵梨树呢?”

    “因为,因为小姐自三年前起,每年春日时都要望那棵树下去呢……虽她次次皆避人独往,却会在去前与我提起——小姐总会央我备些果子点心,取些自酿的小酒,还会拉着我一起闲聊玩笑,有半个时辰之久,每次都很期待的样子……”莺儿说着,脸上似乎从这段温馨回忆中带回的愉悦与幸福,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小姐去冬病倒,终日高烧不退,半梦半醒昏昏度日,这一番下来,春天便急急过去了——我本以为小姐今春是无法去了,只是想不到,她还是强撑病体,去寻那棵梨树了。——但……小姐她……呜呜呜……”

    那丫头说至此处,眼中的清泪又满溢而出,豆大的泪珠落在她的鞋边。

    “……”凤凰轻轻安抚她,余光却落在了房中的八仙桌上。

    齐岳早也看见桌上的素釉青胎高腰瓷瓶,先一步将瓶中物什拿在手中,略略打量了两眼——眼中似有寒光——而后望那丫头眼前晃晃:“这是何处的花儿?”

    “对,对!”莺儿望着那物什,终而想起了甚么:“那是昨儿日上小姐带回的!——想也是那棵梨树的花儿——小姐每年春时都要折一枝回来哩!只是这时节……”

    她望望窗外的阳光,似微微有些忧虑了,继续道:“……我当时还奇怪呢,怎的有这个时节还开的梨花儿,小姐却叫我莫问了,我见小姐气色略好些,不敢恼了她,怕又发了病,便退了出去……再见时,小姐就……”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已有自己的定数。

    “莺儿,这般,我们应走了。这便告辞。”凤凰微微一笑,稍欠身谢别:“谢过你这番相告之意。”

    琉璃与齐岳颔首致谢,已经走出门去。

    “大,大人!”那孩子满心踌躇之意,似犹豫了许久,终于叫出了声——但声音极为怯懦,只有尚在屋中的人才得以听清。

    “嗯?”正欲出门的女子听见这一声唤,回过头来:“是在唤我么?”

    “嗯……嗯。”莺儿见她回首,又不由得低下了头,眼神躲闪起来。

    这孩子真的很怕生呢……也许从来也不曾见过外人?

    凤凰见她彳亍不安的样子,唇边浮上一抹浅笑,道:“莺儿,不必拘谨,但说无妨。”

    “……小,小姐她并不是病逝的,是,是么?”莺儿这才咬唇说了出来,“大,大人,请大人一定寻出小姐为何枉死……莺儿,莺儿,感激不尽……大,大人……”

    如是说来,她眼眶湿红,愈发语无伦次。

    “我自是会的,”凤凰点点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啊……”

    “……谢,谢过大人……”

    凤凰微笑着欠身还礼,踏出门去。

    后院一如日日的安适,蜂儿飞,燕儿舞,蝶儿忙;水照流,花照开,草照长。

    蝉鸣加入暮春的喧嚣已不知是何时,但当那合鸣之声如暴雨颓落,尚徘徊于残春之殇的行人,不禁觉得这初夏,蓦然便至了。

    门外的吵闹自有它们的欢喜,门内的冷清亦自有她的忧郁。

    您和小姐好像啊……大人……

    一样的好看,一样的温和,一样的体恤自己,平易近人……

    莺儿好想小姐,好想好想……

    ……

    青粉白墙上投射着花影与树影,蝉声稍歇,而树间娇莺却开嗓啼鸣,清亮如谣。

    一声清脆的物件碰撞之音打破了平静。

    “呜——抱歉!”

    “那儿来的小姑娘?”端盘碟的侍从忙低头望了一眼地板上滚落的银瓶,似被惹怒,横眉厉声道:“怎这般莽撞,好无教养哩!”

    “实在是我唐突了,”散发女孩儿忙忙将地上“咕噜咕噜”乱滚的银瓶捡起,双手奉给了那个暴怒的小厮,扯出个抱歉的笑容:“……恕我失礼。”

    “噤声。莫要如此失礼。……姑娘是……?”

    那是个绾双环髻的女子,一袭白衣,眉目清秀如烟云缥缈。

    “我……”

    “哦。我忆起了。”她轻轻叹了一声,微微阖目:“你是今日府上来的客人罢?去看娘亲时,爹爹与我说了。”

    “爹爹?……”她微微眯眼,“那姑娘……?”

    “……奴家是此家小女。”那女子微微欠身,道个万福:“……家姐之事,烦劳大人了。”

    “……职责所在。”黄衣女子亦欠身还礼。

    “奴家且先告退,大人慢行。”

    白衣女子低头施礼,望院中走去。栏上又止剩一人影子。

    默如落花流云,沉若寒潭秋水。

    ……

    “……多有叨扰,齐某告辞。”

    她疾步到门口,方赶上他们。

    琉璃微显怒色,嗔道:“凤凰!太慢了!何事误了?”

    “无事。且去看梨花。”

    鹅黄衫子的女子浅浅一笑,安稳闲适。

    但眸的温和中湮却一抹寒光。

    “张宅”的鎏金匾额在阳光之下抹上一抹柔和的暖金色。

    但在平静之下,似乎有甚么暗流涌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