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孙策实在让人压力山大

第五章 菩萨爱杀人(新书求收藏)

    孙坚突然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日天不亮便出去了,到了夜间方才回来。孙策听府里的下人说,说是孙坚见城内武备松散,便制定了训练科目,城内的兵丁全都叫苦不迭。

    不过孙策倒是挺欣慰,看来父亲还是能听进去自己的话的,后续的养成计划自己也该抓点紧才是。

    这日,孙策同往常一般早上前去内室问候母亲早安。母子二人正闲话间,吴夫人猛地咳嗽了几声。

    孙策关心道:“母亲,你染上风寒了?”

    吴夫人笑着道:“没事儿,不是什么大事儿。冬春交际时节,最容易感冒。我有了身孕以后,你父亲都不让我多走动,说不定这个病就是懒出来的。”

    “母亲说的是,怀孕了也要多注意锻炼。”孙策回道,“对了,郎中呢?喊郎中了么?”

    一旁的婢女回道:“回公子,早上已经派人去请过了。”

    孙策这才轻舒一口气:“那还好。”

    虽然孙策对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很没有信心,但是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一旁的婢女又说道:“婢子听说,今天下邳城外有一场佛教法事。人们都说这佛祖是最灵验的了,能去百病,夫人何不让人去求一求?”

    吴夫人纳闷道:“佛教是什么?”

    婢女摇摇头:“婢子也不太清楚,只是听人提起。大概是什么新近的哪路神仙吧。”

    这倒不是吴夫人见识短浅。

    而是佛教是在东汉永平年间才传入中国,开始只是作为神仙方术之类在王公贵族间流传,并不为大众所知。直到汉末,天下大乱,佛教才渐渐流传开来。并因为他受苦受难的教义而被统治者接纳。

    南梁武帝萧衍就曾四次出家为僧,晚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孙策问言倒是来了兴趣:“我怎么未曾听闻过下邳附近有什么得道高僧,可是从白马寺云游来的?”

    婢女继续摇头:“回公子,婢子并不知道什么云游什么白马寺的。今日办法事的,乃是从丹阳来的的一位大人物,叫做笮融,人们都叫做笮菩萨。”

    孙策瞪大了眼睛:“笮融?笮菩萨?”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这货不是陶谦手下各项能力数值刚过及格线的垃圾武将么?

    吴夫人疑惑道:“策儿,你知道这个人?”

    孙策回道:“策倒是略有耳闻。母亲,既是如此,孩儿请求为母亲出去一趟求个平安。”

    吴夫人笑了下,似是看穿了孙策心中所想:“你是想认识一下这个笮融吧?”

    孙策脸不红心不跳道:“怎么会?孩儿都不知道佛教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母亲平安。”

    吴夫人笑道:“好了,你要去便去吧。那笮融不过是一外来人,想来不至于闹什么笑话。”

    这当然也是孙策的底气。

    汉朝的鄙视链大概是,未出仕的士族鄙视出仕的士族,士族鄙视豪强地主,士族跟豪强地主一起欺压百姓。

    未出仕的士族鄙视出仕的士族,是因为人家只要想出仕随时能出仕。例如历史上的嵇康就不搭理司马昭面前的红人钟会。

    而士族对豪强地主的鄙视在于,由于士族把握着文化路径和“孝廉茂才”的人才晋升渠道,豪强地主认字读书都不多,何谈做官呢?就算家中有钱,官府给你使点绊子也没什么人能经受得住。

    自古以来便是权比钱更重要。

    所以像地主豪强改变自己背景的方法,大概也就是嫁女儿了。鼎鼎大名的大将军何进从一个杀猪的屠户成为大汉朝最尊贵的人之一,就是走了外戚的路子。

    而像孙坚这种,用孙策的话来说就是“办事员”,地位介于士族和豪强中间。士族虽然看不起你,但是还得用你,豪强因为受你管理所以也对你有些尊敬。

    至于这个笮融……唉,蚊子肉也是肉嘛。

    徐州这么大块地方,陶谦手下拢共也没几个人,既然上了榜,总该有点不同之处吧。

    孙坚说的那番话孙策其实也明白了,陈珪陈登啥的是拉拢不了了,笮融什么的总不至于这么难搞吧?

    说起来,这孙坚的养成计划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啊...

    孙策皱着眉头道:“母亲,还有一个问题...”

    吴夫人抿着嘴道:“你且去吧,你父亲若是问起,就说我让你去的。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给自己积累点孝顺的名声了。”

    孙策心中一暖,果然世上只有妈妈好啊:“多谢母亲,孩儿这便去准备了!”

    “且慢。”吴夫人叮嘱道:“让大荣带上几个家将随你一起,记住外人面前莫要胡言乱语。”

    吴夫人指的自然是孙策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论。

    “是,母亲。”孙策向吴夫人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因为孙府众人时常外出办事,吴夫人吩咐过后,不一时众人就纷纷准备停当出发了。

    一路骑马从城里赶到城外,孙策感觉天地为之一阔,啊,这就是自由的感觉啊!

    说起来,这还是孙策第一次带队外出,一路心情异常兴奋,不多时便跑到了半途。

    祖茂在一旁劝道:“公子,我们不必如此着急赶路。有缓有急,有走有停,才能更好地保存马力。”

    孙策点点头:“多谢祖叔指点,策晓得了。”

    既然不着急赶路了,几个人在路上也就闲聊开了。

    孙策问道:“你们有人对这笮融有什么了解么?”

    其中一名叫做王尽忠的家将说道:“回公子,小的有些了解。听小的姐夫说起,这位笮菩萨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大善人!”

    孙策继续问道:“哦?他可有什么有名的事迹,说来听听。”

    王尽忠回道:“回公子,这位笮菩萨在远近乃是以乐善好施闻名的。附近的流民百姓,遭了灾的,前去依附,总是能有一碗粥活命的。小的听闻这佛教普度众生,想来便是如笮菩萨这样一般。”

    孙策哈哈笑道:“那你可是说错了,佛教都是要化缘的,是要去跟别人要饭,不是给别人吃饭。”

    不过在这大乱之世,能够提前招揽人心,倒是比许多人有远见多了。

    王尽忠忙道:“公子说的是,公子说的是。小的哪里有公子学识渊博?可见这管人要饭的宗教决计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孙策被王尽忠逗得哈哈大笑起来,只觉得这人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旁边一个侍从怒道:“公子请莫听这等小人胡言乱语!这笮融分明是个大大的恶人!”

    “你说谁胡言乱语?”王尽忠面红耳赤道。

    刚说话的侍从说道:“自然是你!你姐夫收了那笮融的好处,自然为他说话。那笮融分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人!”

    剩余两名未开口的家将也纷纷点头称是。

    祖茂好奇道:“杀人不眨眼如何是恶人了?我杀的贼人都不知道多少了。”

    与21世纪的法治社会不同,这个时代杀人还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儿。

    在这个游侠游侠满地走的时代,杀人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寻常了。

    在21世纪,你说一句“你瞅啥”,对面回你一句“瞅你咋地”。

    在这个世界,你敢说一句“你瞅啥”,没准下一秒你就发现肚子被人捅了一把刀子。

    而这个杀人,如果有正当理由,甚至是被社会主流的伦理道德鼓励的。你家里藏了杀人犯,少不得人家还夸你一句有义气。

    例如夏侯惇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师父,就把那人杀死跑了;关羽也是杀人犯了事儿,逃离家乡遇到了刘备。

    而杀人这件事情不光是两种社会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只拿汉代本身来说,杀人这件事本身就有着强烈的矛盾冲击。

    以臧霸为例,臧霸父亲私自杀了狱犯,当地太守把他爸爸关了起来,他便叫了十几个人把父亲救出来,顺便把太守捅死了,然后“以勇壮闻”。

    一个在21世纪妥妥要被毙了的人,在这个时代很长时间保持着半割据状态,投降曹操后一直做到了威虏将军、镇东将军,假节、执金吾,食邑三千五百户,死后追谥威侯。

    怎么理解这个时代呢?大可以把什么古惑仔、村庄械斗、什么军阀混战、地主压迫的剧情放大十倍来看。

    对于穿越成孙策的李明来说,就好像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突然面临了严寒冬日一般。

    不疯魔,不成活。

    正当孙策感慨之际,那位侍从继续道:“好教公子跟祖大人知晓,这笮融所杀的并非是什么贼人,而是手无寸铁之人。而且他所杀的人并非与他有什么仇怨,多是些无辜之人。与他倒水的丫头,打扫的小厮,巡逻的庄丁,但凡有他觉得看不过眼的地方就直接下狠手,即使不死也多半是个残废了。”

    王尽忠在一旁反驳道:“你懂什么?这才是笮菩萨的手段高明之处。如今世道不好,天下流民你知道有多少?若是敞开了去吃,莫说笮菩萨,便是皇上的粮仓也要吃没了的。笮菩萨这是要做出这样一番形象,吓退一些人,若不如此便是金山银山,也要见底了!”

    孙策冷不丁问道:“刚才你说到了你姐夫,你姐夫是谁?你是何出身?”

    王尽忠赶忙回道:“回少爷,小的是本县人士,家里世代务农,身世清白。县里主簿张老爷取了小人姐姐做妾,小的姐夫自然是主簿大人。小人由主簿大人荐到县丞府上当差了,已经一年了。”

    孙策点点头,不再言语,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王尽忠腰板也不禁挺得更直了些。

    又行了一阵,孙策猛地停住了马匹。

    祖茂问道:“公子,如何不走了?”

    孙策笑道:“此行收获已足,不必再去了。笮融不过是一外来户而已,还不配我去拜访他。王尽忠,你去代我添些香油钱便是了。”

    “是,公子,小的领命。”王尽忠欢天喜地道。

    这趟出去为了什么,那不就是为夫人祈福么?那替夫人添钱算什么,可不就算是公子的化身么?公子连祖大人都没差,可不就是要抬举我么?

    王尽忠从前到后理了一遍,自觉十分通顺,欢天喜地地去了。

    待王尽忠走远,祖茂凑到孙策身边:“公子说此行收获已足,不知公子所说是何收获?”

    孙策调转马头,笑道:“无他,十个字罢了。”

    人人爱菩萨,菩萨爱杀人。

    ————————————————————————————————————————

    史曰:笮融者,丹杨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馀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馀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於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曹公攻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先是,彭城相薛礼为陶谦所逼,屯秣陵。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大略,因载而去。过杀礼,然后杀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