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东逝水

4、第一次表白,X初遇爱的烦恼

    爱让儒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儒夫——莎士比亚(*见注)。

    很多时候,爱情更像一杯放了糖和牛奶的咖啡,香飘在外面,甜浮在表面,苦含在里面,这就是当初我对爱的感觉。

    树上的树叶由绿变黄,一阵秋风袭来,发黄的枯叶纷纷飘落,覆盖在柏油路上,犹如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软垫......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年多过去了,来到了1976年的金色秋天。

    那时的我,虽然说能自食其力有口饭吃已经让我很满足了,但我的内心深处却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将来长大了要做成点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包括我可以做什么,更不知道什么叫一个有用的人......

    这是我一生中最迷茫的一段日子,我在迷茫中寻找出路,但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因此我只能从爱情中去寻找慰藉,而Y在我心中播下的初恋种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地发芽了。

    此时,经过二年多和Y的接触和交往,我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心中憧憬和Y的未来,而是希望让她知道我喜欢她!

    然而,虽然说初恋是爱情第一朵绽开的鲜花,如初升的朝阳一样美好,但当时最困惑我的,还是如何能让Y知道我喜欢她?

    如果用专业一点的术语,那就是如何向Y表白?

    当时为了如何向Y表白,我想了无数种方法,竟然发现没有一种是可行的。

    包括我甚至想到了儿时的小学时代,那时虽然年龄很小,但人的天性会自然而然地让某个男生喜欢上某个女生,或某个女生喜欢上某个男生,那时最常见的也是最原始的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方法就是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我喜欢你”四个字,然后搓成一个小纸团,扔给自己喜欢的女生或男生。

    但那时是儿时的二小无猜,彼此都不知道这世界还有“爱”这么一个东西,只是在本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这么“胆大妄为”!而换到现在,让我去写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喜欢你”四个字,送给Y,那是打死我也不敢!

    实际上,之所以不敢,是因为害怕被对方拒绝,特别是害怕由于自己的突兀而被对方误解而被拒绝!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每个初恋者都会遇到的难题,也是每个初恋者都会有的烦恼,因此人世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上海长乐路的一条弄堂,上午10点,弄堂中的石库门中涌出一群男女青年,他们有的来到弄堂口的电线杆下开始抽烟,有的在弄堂里打起了羽毛球或板羽球,有的沿着长乐路漫步向锦江饭店方向走去,15分钟后,这些男女青年又都纷纷回到了原来出来的那个石库门中。

    这就是我所在的里弄生产组——高泰电讯组,而这些青年就是里弄生产组中的“病休青年”,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我们有15分钟的工间休息时间——我们戏称“放风”。

    一天下午,“放风”结束了,我慢悠悠地走回石库门去,嘴里吹着口哨。

    那时的年轻人喜欢吹口哨,我也喜欢。虽然我这个人缺少音乐细胞,但居然口哨吹得还凑合。

    那时,我最喜欢吹的一首歌叫“红梅花儿开”,那是当时外国民歌300首里面很有名的一首歌曲。

    为什么我喜欢吹这首歌?因为我感到这首歌的歌词描写的正是我当时的困惑——满腹的心里话无法对她讲!

    Y刚好从我身边走过,听我在吹口哨,就笑着问我道:“老听你吹这首歌,是什么歌啊?很好听。”

    “叫《红梅花儿开》,是一首外国民歌。”我答道,说话时凝望着Y的眼睛,她的眼睛永远是那样地令人百看不厌。

    “没听说过。”Y摇了摇头答道,随即发现我注视着她,脸红了。

    Y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家里的家教比较传统也比较严,平时不允许她接触太多的“小资情调”的东西,因此像这种外国民歌300首自然她不会知道了。

    “这首歌讲什么啊?”Y被我看得不好意思了,就掩饰性地随口问道。

    “这是一首情歌,讲的是一个......”我刚想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对一个少年的思恋,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可以向她表白的方法,于是我笑着改口对Y说道:“过几天,我抄一份歌词给你吧。”

    ......

    回到家,我抄了一份《红梅花儿开》歌词,但是我在歌词里搞了一个“小动作”——把里面的歌词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故意把少年改成了少女,于是整个歌词变成了:

    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

    有一个少女(年)真使我心爱(注:括号中是歌词原文),

    可是我不能对她(他)表白,

    满腹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她(他)对这桩事情一点不知道,

    少年(女)为她(他)思恋天天在心焦,

    河边红梅花儿已经凋谢了,

    少年(女)的思恋一点没减少,

    天天在增长。

    歌词改动后,原来是少女对少年的思恋变成了少年对少女的思恋。

    我看着改过的《红梅花儿开》歌词,越看越得意,心想,这下,她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暗示了吧?!

    过了一天,下班了,我在过道里遇到了Y。

    “Y,这是上次我答应帮你抄的《红莓花儿开》歌词。”我一面说一面把我抄好的歌词递给了她。

    “谢谢啊!”Y接过歌词,客气地笑着谢道,然后甩着她那长长的马尾巴一阵风似地飘走了。

    我望着她远去的身影,心中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因为我不知道Y看了修改过的歌词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天,下班回家的路上,Y特意来到我的身边问道:“X,你抄给我的歌词是不是《红梅花儿开》啊?”问的时候她的双眼狡黠地注意着我的眼神变化。

    “我抄给她的歌词是不是《红梅花儿开》?”我被她突然一问,感到疑惑起来,不知道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对啊,”Y一脸坏笑地说道:“《红梅花儿开》里面的歌词好像应该是一个少年,不是少女!”

    我一听,恍然大悟,高兴了——Y注意到了我的改动!

    但随即,一种莫名其妙的害羞感笼罩了我,好像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时被人发现了。

    这实在太尴尬了,我把歌词中的少年改成少女,意思已经非常明白,我本来期望她看到改动后的歌词后一定会明白这是我在暗示她,但想不到她居然来问我为什么把少年改成了少女?

    这让我实在无法回答,也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难不成我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因为我想借此歌词来向你表白?”

    于是,我只能强装镇静,若无其事地辩解道:“这作者是兄妹二个人,我的那个版本是哥哥写的,而你看的那个可能是妹妹写的,因此里面的人称有所不同”。

    我暗暗为自己的急中生智感到庆幸。

    “真的吗?”Y见我说得认真,邹起眉头,扭头看着我,半信半疑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我假装一本正经地答道,不过我回答时没敢看着她,因为我怕她看出我在撒谎。

    Y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脸上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

    “那究竟是少女对少年的思恋还是少年对少女的思恋呢?”Y盯着我的眼睛,突然出人意料地这么问我。

    Y的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已经非常露骨了!

    这时我只需说:“当然是少年对少女的思恋了。”

    然后说的时候再加以一些眼神和面部表情的配合,我相信Y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但偏偏那时的我对谈恋爱这事完全没有经验,而且处于一种既想向对方表白,又怕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的极度矛盾心理之中,特别是当我看到她那一泓清水似的大眼睛这么盯着我,仿佛要看透我的心思,这让我慌乱起来,结果我鬼使神差地说道:

    “究竟是少女对少年的思恋还是少年对少女的思恋?这......我不知道......”

    话刚出口,刚才还在暗自庆幸的我,突然沮丧地发现我怎么这么地笨?!

    因为我突然想到:Y这么问我,是不是在试探我呢?

    因为一个女孩子,看到了一个貌似男孩子对她的暗中表白,她怎么知道这男孩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因此女孩子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来试探男孩子究竟是真的在向她做出暗示呢,还是她自作多情了?

    而我这样的回答,等于让自己原来处心积虑地修改歌词的动机全部白费了——因为这无疑告诉她我没有改歌词,那又哪来的暗示呢?!

    Y听了我的回答,没有做声,只是用一种难以形容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我的第一次表白就这样流产了。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我的第一次表白会这样鬼使神差地流产了?

    因为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在女孩子面前非常腼腆的人,更重要的是那时的我是缺少自信!

    试想,一个病休青年,整天和里弄生产组里的阿姨大妈们混在一起,就连工资也要比外面的——不要说全民企业了,就是和集体企业比也要低一大截!能有什么自信?

    还有一个就是缺少经验!

    因为那时,在遇到Y之前,我还真没有认真地喜欢上过一个女孩子,因此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那时的我:在爱情的世界里犹如一个儒夫,我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

    那时的Y:对我来说犹如在情感的小站里,我愿是她的第一位来客,更希望是唯一的来客!

    正因为那时我和Y都是初恋,所以我们二人都只是朦胧地感到自己对对方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但如何向对方表白?我们都没有经验,因此我们就如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前行......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马尔林斯基(*见注)。

    【下章看点】

    第一次向Y表白失败后,X不甘心,他准备再次向Y表白,这次他换了个更大胆的表白方法——给了Y一张电影票,请她一起去看电影......Y会接受X的电影票吗?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

    *注:马尔林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1822年同雷列耶夫认识共同写过一些反对沙皇政府的鼓动性的诗歌,并合编《北极星》丛刊,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贝洛左尔中尉》、《阿玛拉特老爷》(1832)、《战舰“希望”号》、《姆拉·努尔》等。作者以绚丽的文笔描写异域风光,赋予英雄人物以强烈的感情,为俄国新的浪漫主义小说奠定了基础。别林斯基曾说,“人们认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散文中的普希金”,高度肯定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成就。

    *注:莎士比亚是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文学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和《威尼斯商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