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第一百零三章、建制、科考

    科试之前的一个月,西安城还发生了许多事情,让人们有些应接不暇。

    在李自成拒绝称王的第三天,李自成由绥德侯晋为顺侯,寓顺天承命之意,下令仿照朝廷官职组建三部六司,另在顺侯府设左右长史和正副司马负责辅助李自成总揽事务,相当于朝廷的内阁。

    三部分别时政务部、按察部、军政部,布政部负责实施民政和官员的任命升迁,按察部负责刑事司法和官员审查,军政部负责军事调度、训练和装备等;

    三部之下设六司:吏司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司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司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兵司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司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司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三部之首称尚书为正二品,副职称侍郎从二品,各司之首称司长正三品,副职为司丞三品,之后还有各科主事。

    李自成任命王绍徽、常明仁为左右长史分别掌管政务部和按察部;杜文焕和高立功为正副司马掌管军政部;同时宣布李鸿业仪同顺侯,为执政首辅在众人之上。在王绍徽的提醒下,李自成还恢复了自己的本命李鸿基(但是为了各位看官不至于乱以后还是用李自成)。

    但是由于现在李自成势力的可用官员实在时太少了,重要的州府都需要充分信任的人取担任,而新降之官又不敢冒然安排在重要职位上,所以现在几人都是在身兼数职,只希望通过此次科考能够真真切切的选拔出一些可用之才。

    西安贡院东西两侧有“腾蛟”,“起风”两座牌楼,三门之内设明远楼,贡院围墙四角了望楼高耸,东西两侧上千间号房,供士子们考试之用,为给士子们提供方便,号房中间还设置了弥封、誊录、对读、供给四室;外边还有收掌纸卷房、聚奎堂、主考厅、五经房等功能性建筑。

    这也是李自成势力建成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以前虽然也有读书人来投,那时急需治理地方的官员跟本没能仔细的搞清楚能力到底如何,就匆匆上任去了。

    为了此次科试,顺侯府上下及其的重视可谓是准备非常充分,请了数位陕西大儒来担任此次科试的考官和阅卷工作,李自成和李鸿业还特地去西安大相国寺斋戒了三天,之后才陪同主副考官王绍徽、常明仁在贡院门口迎接士子们入院考试。

    此次科考分为两场,每场三天,六天之内士子不得离开贡院,一切吃喝拉撒都要在号房之中,每间号房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窄小,大约六七平方,号房内有桌椅一套,笔墨纸砚俱全,床一张,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门,不时有兵丁来回巡视。

    应试科目,每位士子可在明经、明法、明算、策论四科之中任选两科考试。

    既然参加科考自然想发挥自己的执政才能,顾炎武四人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策论一科,剩下的顾炎武和李岩选了明经,顾君恩选了明法,而方以智选了明算。也都是在各自的专长之内。

    别看只看两场,确实及其耗费心神的!别看几人都考过大明朝的童生、秀才甚是举人,但是六天下来还是疲惫不堪,几人拎着竹篮被褥疲惫地走出考场,各自的书童侍女急忙迎了上去,结果他们手中的东西:“公子辛苦了!考得如何?”这是几人的脸上来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三位年兄考的如何?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啊,你我出游这一个月,回来之后如有神助,生风,三日的文章我可是一日就写完了,只是不知能否入考官之眼!”方以智倒是心情还不错。

    “都已经考过了还想他作甚,走走走,我们先去找个地方沐浴一番,之后好好痛饮几杯!”李岩作为考过大明举人的过来人,拉着三人就往外走去。

    “对,心中所想写了就好,管他中与不中呢”顾炎武是最放得开的,本来他就对李自成的官不是太感兴趣,考上了就做,考不上也无所谓。

    四人又说有笑的离开了贡院门口,慢慢的考试的士子们也都慢慢散去了,等待着十来天之后的出榜。这几天就像是现在的高中生高考完了之后一样,疯狂放肆的玩耍,现在已经是初夏季节了,到处绿玉盎然,也正是游玩的好季节,一时间西安各处名胜古迹都充满了士子们的身影。

    贡院主考厅和五经房中现在是一片忙碌,大儒和文臣们正在紧张的阅览试卷,生怕错过每一个人才,而李自成和李鸿业也在府中焦急的等待着判卷的结果,虽然很想帮忙,但是两人的文化水平确实有限,按李鸿业自己的说法,就他现在的水平策论或许还行,其他几科能考上个秀才就是烧高香了。

    虽然一直在等待着科考的结果,但是两人也没有闲着,李自成兄弟还抽空找来杜文焕商量了下如何攻打潼关和汉中的事情。

    汉中、商南等地倒是好说,几处兵马不多,只是道路相对难行,现在西征大军已经返回,有足够的兵力去攻占这几个地方,于是商议着由方广志率一偏师攻打即可。

    主要困难的是潼关如何攻打,陕西门户潼关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然河南湖广之兵可随时通过潼关进攻关中,现在朝廷是还没有腾出手来,但等到山西战事完结,必然会对陕西下手的,所以现在是急于要吧潼关拿下。

    但是天下雄关岂是那么好打的,根据探报现在朝廷任命祖宽为援剿总兵官,统帅三千关宁兵两万河南卫所兵驻守潼关,看这意思也是开始准备进攻陕西了没只不过现在洪承畴等还没有击败王自用,暂时只能采取守势。

    关中才刚刚稳定下来,绝对不能把战火在烧到自己地里,这是众人的一致意见,可是怎么才能拿下重兵防守的雄关呢,李鸿业提出了一个办法:“诸位,我倒是有一个馊主意,反正咱俩留着几个朝廷的藩王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拉着他们去前线,攻打潼关,我想潼关守将必定投鼠忌器,或许我们能够从中牟利呢!”

    “这………!”杜文焕有些犹豫,毕竟以前是大明的官员,此时用藩王做人质倒是可以,就是恐日后被人诟病。

    李自成倒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我觉得这个注意不错,几个藩王一家老小摆在阵前,我看那祖宽连箭都不敢放了哈哈哈哈!杜司马觉得如何?”

    “臣觉得可行,或许开战之前可以与祖宽进行谈判,让其以潼关换取几个藩王,兵不血刃拿下潼关也未可知呢,即便不成我军攻打亦可少付代价!”杜文焕还是点头认可了这个方案。

    方案已定,几日之后,杜文焕、王世钦、佘信又率领五万大军带着肃王、安王、庆王及其家眷浩浩荡荡的出发征讨潼关去了。

    大军到达潼关,摆开阵势,只是把几个藩王往阵前一摆亮了个相就带回大营了,之后一名说客带着杜文焕的书信,在十余名骑兵的护送之下直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