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小队第一部

第十节 多芬的转变

    从正面看,舒维.比奥立与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他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衣着朴素,脸上经常带着一股儒雅的气息。

    他此刻正站在玛克斯佛陀的一处高大建筑顶楼的房间那巨大的落地窗户之前,远眺着西方芬迪方向,手中端着一杯热茶。

    “请问需要加点水吗,总理阁下?”身着办公西服的一位女性毕恭毕敬地问。

    这位多芬民主主义同盟新当选的现任总理摆摆手:“不用了,谢谢你,依卡尔露”他拒绝了秘书的好意。

    他的思绪此时已经飘向了远方,远在西面的爱玛仕城现在想必正在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在那里,帝门特的坦克正隆隆的驶向芬迪伟大的帝都,而由他亲自指派的,多芬的秘密利器——国防军“红魔鬼“飞行中队的5个中队正在助同胞一臂之力,共同对抗来自北方的强大侵略者。

    自从多芬脱离芬迪独立后,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它一直在贫穷与苦难中徘徊。特别是远洋贸易与资源集中的海岸线,经常为芬迪舰队骚扰,这使得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家更是苦不堪言。尽管历届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制订了各种临时的经济措施来挽救濒临崩溃的同盟经济,但总是收效甚微,与邻国的政治摩擦耗尽了这个国家的每一滴新鲜血液。

    大陆最南部的富莱欣岛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一,芬迪与多芬一直就这个岛的归属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争夺,从武力到外交再到经济封锁,所有的手段基本上都被这两个昔日的同胞手足用了一遍。现在这个本来美丽富饶的岛屿虽然被多芬拿到了手里,但是已经被弄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上面随处可见的不是恬静的渔村和嬉戏的游人,而是层层的铁丝网与一座座堡垒与大炮,空气中也弥漫了一股硝烟的味道。

    尽管历届政府都明白,如果要摆脱现在的危局,就必须从他们的邻居与南部的海洋入手,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同盟与帝国相比,实力甚至还要差上好一个档次。因此这个国家的政府是全大陆更迭最快的政府了,大概每3年就会有一次政府被弹劾下台的事件发生。

    在大约1232年的时候,一群军人甚至包围了总理府,迫使后者下台后成立了第一届的军政府。

    这个由充满了爱国与自由热情的年轻军官组成的新政府一上台就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包括全国施行计划经济,限制各种资源的流通与买卖,一切以打到专制的芬迪帝国皇权为最高的纲领,全民皆兵,言论施行管制等等。

    但与这些激进的军官意料相反的是,全国的人民对他们的胡闹进行了巨大的反弹,各地抗议示威,要求公民正常权益的行为一浪高过一浪,在历史上为暴政所苦,长年浸淫在自由气息里的多芬人是不允许他们这样胡来的。

    当时军队的军官赶到后勤处要求派发粮饷与弹药,以配合他们反攻帝国,镇压示威游行的行动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空空如野的仓库。

    当时后勤军需官的一番话让那些激动的军官低下了高扬的头颅:

    “你们这些满脑子反攻芬迪,打倒皇权的家伙,终于也明白打仗是需要粮食和弹药的吗?一个正常的国家,军人就只应该做他的本分工作,其他事情就交给那些公务员和商人,工人、农民好了,如果你们现在想去打仗,那就用你们的爱国热情去打好了,我想你们是不需要什么武器和弹药的。正像你们要求这个国家的国民所做的那样,只要空有一颗爱国爱自由的心,你们不就是天下无敌的吗?”

    这个军人政府只维持了3个月就倒台了,新政府并未对这些年青人过多的追究,不过多芬的形势更加令人担忧了,大约2/3的人始终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厂得不到订单而长期处于停工的状态,大批的工人失业走上街头成为不安定的因素,少量商品又运不出港口,几十年来多芬人就这样仅凭着对自由社会的渴望而半死不活地生存着。

    时至今日,一位年青而且富有智慧与说服力的领导人出现了,现年43岁的舒维.比奥立原本是工会的一名顾问律师,多年来一直为普通劳工争取权益的他,在下层民族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因为深知同盟疾病所在,他曾经在下层民族中间喊出过许多富有改革意义的口号,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政治理想并没有触及上层统治阶层的利益,很快的,他获得了双方的好感。

    当选同盟总理后,交在他手里的是一副烂摊子,国民经济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濒临崩溃了。面对着这种危局,比奥立将重点放在了与芬迪帝国和平共处,合作开发富莱欣岛的资源,这使得边境形势趋缓,国库的收支增加,同时军备开支开始减少。

    尽管不是非常明显,但这个国家确实开始有了希望。

    不过,国内这个时候也开始有了“舒维.比奥立和那些贵族勾结卖国”的左翼呼声,对此他并未将之放在心上,相反,多芬与芬迪的重新统一,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个年轻的总理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

    在军事上这个儒雅的领导人也并非无所作为,他大胆地放弃了在一般兵种上的武备与发展,那样将始终跟在他国的屁股后面而已。比奥立敏锐地把握到飞行器这种新兴产物在军事用途上的巨大前景。

    要知道这个时代,军队在天空中还是使用飞艇这种庞然大物比较多,相比较飞机这种快速但不安全,载重量小而且难以加载太多武器的机械来说,飞艇要划算得多了。

    不过速度还是很重要的,比奥立曾经在秘密空军基地做过了一番训练,在机身观测员位置搭载机枪的话,这样一架武装起来的飞机可以轻易击落6倍火力于它的飞艇。

    同时,在对付地面目标的问题上,他也对飞机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一开始选用了地雷这种方便而且实惠的炸弹。从飞机上向下扔地雷这种做法光想起来就让人背脊发凉。不过实践起来就不一样了,地雷的威力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大,从天空中随意扔下来的地雷绝大多数距离目标都有十万八千里了。

    不过聪明的多芬技师在触发式引信的炸弹上加装了延时装置与十字型的尾翼,而且还配套研制了相应的瞄准装置。这种航空炸弹从空中落下,能准确地击中舰船大小的目标。当然,这必须要求飞行员经过一定的训练。

    终于数年过去了,多芬在飞行部队的建设上远远超过了别国家,很多国家可能还不知道,处于大陆最南端的这个小国,已经掌握了令其他人为之震惊的可怕力量。

    终于几个月前的一天,帝门特入侵芬迪的消息传来了,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当时正在总理府关照秘书为小女儿置办生日礼物的舒维.比奥立,在得到这个新闻后,脸上泛起了一丝异样的红潮。

    他拿起来面前的一部直线电话,在按出几个数字后,电话的那头有人拿起了听筒。

    “我是比奥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对方那个男人沉默了一会,开口了:“你想怎么样,比奥立”。

    总理嘴角出现了一个微笑:“克莱恩亲王殿下,我在考虑派出一些精锐士兵与武器来帮助你脱离困境,你认为如何?”

    “哦,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不过,您的条件是……”

    “富莱欣岛,殿下,富莱欣岛”比奥立敲着桌子:“是时候为我们彼此解决这个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