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镖行天下

034 聪明人很多

    姚知县今年五十有二,作为一个二十岁才考上秀才,三十八岁才考上举人,再之后就是两次会考都没考上,只能认命补缺仕途浮沉好几年,才祖上冒青烟混成了正七品担任中县清河县知县。

    所以他很知足,担任知县两年多,一直兢兢业业,毕竟他能从从九品学官混成正七品知县,靠的就是认真,勤奋。

    又审理结束了一桩真正因为一只鸡而导致两家大打出手的鸡毛蒜皮案子,姚知县揉了揉眉头,耳朵里还残留着那两家女子那尖利哭喊争吵声的回响。

    这案子不复杂,但是很麻烦,两家都养鸡,那这只鸡是谁家的?怎么证明?最关键的这只鸡还是死了的。

    脑海里回荡着这些疑问,姚知县决定回后院找夫人聊聊讨个主意,他的审理结果是一家一半,肯定不对,但是他又一时想不出正确办法。

    他这个夫人比他聪明,有学识多了,他不止一次想过要是他夫人去会考估计早就进三甲了,得到这样一个半辈子一心一意鼓励支持他,抚养子女奉养双亲的夫人,他觉得这才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摇着头从官衙大堂穿过侧门姚知县快步走向后院,穿过花园走廊,姚知县直奔书房,不出意外夫人多半又在书房读书写字。

    可刚从进院子,就看见客厅里夫人对面坐着陌生的一男一女,姚知县二话不说张嘴就要开喊。

    县衙后院莫名其妙出现陌生人,不管是什么来路,先抓起来准没错。

    这念头在脑海一闪而逝,姚知县看着夫人,又阴沉着脸闭上了嘴。

    气势汹汹大步走进客厅,姚知县直奔主位,用力一拂官袍坐下:“二位不请自来,有何见教。”

    仇大姑娘欣赏的上下打量了姚知县一眼,没开口。

    “看来打听的结果没错,姚大人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虽然政绩平平,却是个难得的好官。”

    王庆之也对姚知县第一印象非常好。

    “哼!别废话,直说什么来意,先说好本官除了俸禄,没外财,二位英雄要想发财,可就找错人了。”

    姚知县没被这些好话迷惑,无缘无故跑来县衙后院劫持官眷不是求财就是伸冤报仇,他自问手下绝无冤案,两年多就斩了一个采花贼,难道有同伙要报仇?

    “........”

    王庆之被这一棒打蒙了,他长得像劫匪大盗?

    “夫君,二位冒险而来应该无恶意,必有要事相商。”

    姚夫人一开口就让仇大姑娘和王庆之刮目相看,这个文文弱弱见到他们就老老实实跟着走的女子,没看出居然还有这番见识。

    “姚夫人说的没错,本将此来就是想问姚知县,满门抄斩,青云直上两条路选哪一条?”

    王庆之起身朝姚夫人拱手示意,才缓慢开口。

    “本将?”

    “满门抄斩?青云直上?”

    姚知县跟姚夫人这同时惊讶开口,马上就让王庆之看出了他们两口子智商水平。

    重点都抓不住,也难怪这姚知县官声虽好,政绩却平平无奇。

    “什么?满门抄斩?”

    姚知县话出口愣了一下,又立马火烧屁股一样跳了起来。

    “请这位将军详细明说,不用理他。”

    事关重大,姚夫人也顾不得低调,藏拙维护夫君颜面了,直接夺取话语权。

    “码头下游五里芦苇丛有一条军用蜈蚣快船和一条官船,官船上有我们从蜈蚣快船上救下的百余名,十二至十八被拐卖私掠的良家少女,据悉有三十名是在姚知县的青河码头上的船。”

    王庆之看了一眼依然没回过神的姚知县,就摇了摇头直接跟姚夫人讲述。

    具体人数他还真不知道,走得太急没问。

    姚夫人听闻,身形一晃,这话跟她夫君说肯定还要想一会才反应的过来,可她不同立马就明白了。

    她天天读书,当然知道武朝律上可是明明白白写着,买卖人口者满门抄斩。

    那怕异国运来的进入武朝疆域都只能签合约,五年最低,十年最高,可续约,但是必须双方同意,官府担保留档。

    合约到期,就是自由人,武朝子民。

    异国的都如此本国的就更不用说了,谁敢买卖?

    百余拐卖,偷掠少女,这的的确确是通天大案了。

    不管夫君知晓与否,有无本县女子,他都难逃罪责,而且敢冒险干这买卖的,背后势力有多大?

    夫君会不会背锅?姚夫人略一思考就知道了答案,所以埋头沉思一会便干脆望着王庆之开口道:“将军需要我们怎么做?”

    聪明人啊!

    王庆之感叹:“本将姓王,名庆之,蒙皇恩授正五品武德将军,路遇军械蜈蚣快船私用,询问之下,蜈蚣快船上的歹人突然暴起发难,本将迫不得已反击将歹人斩杀后,才得知船上有大量拐卖,私掠少女,因事发QH县地界,便将船和少女都交与QH县姚知县,姚知县自知事关重大,有心无力于是肯请本将协助暗中追查此案,姚夫人觉得如何?”

    这番话王庆之可是考虑再三打了好几遍草稿才定下来的。

    一个人去跟“大江帮”斗?他又不傻,有官方身份名正言顺去查,除非“大江帮”上下全部参与,或者想造反,否则绝不敢阻拦他。

    至于为什么不找州府衙门找县衙就是因为不想打草惊蛇,这事据赵三根交代都干四年多了,三月一次,一年四次,他只知道沿江州府,水师里都有人,是谁,有几个就不知道了,甚至QH县衙里都很可能有人,不然每次从青河码头接人,为什么都碰不到巡查衙役和税吏?

    所以王庆之才在一番打听后,偷偷摸摸的来找姚知县,官声不错,才上任两年,多半没牵连,是附近最好的人选。

    “没问题,即刻便可文书用印,只是.......王将军,此事通天,牵连甚广........奴家担心将军能不能查到底?”

    姚夫人的担心不无道理,王庆之是恩授将军,就是说已经没有实职了,一个没有实职的退役将军暗中去查这么大案子,危险多大可想而知。

    至于为什么不即刻上报朝廷?姚夫人也很清楚一上报公开,线索保证立刻全断,王庆之要暗查必然手里有重要线索。

    “姚夫人放心,本将还是颇有几分武力的,再说此事还有两位江湖侠义高手相助,我相信肯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听见王庆之这么一说,仇大姑娘不由挺了挺胸,面上不动声色,心里还是很雀跃的。

    “如此,奴家便放心了,还愣着干什么,写文书用印呀!”

    姚夫人欣慰微笑点头,转头立马变脸厉喝依然在埋头苦苦思索,试图想理清脑中乱麻的的姚知县,姚知县二话没说,冲出客厅直奔书房,家中地位一目了然。

    总算最关键一点搞定了,趁这空闲,王庆之随口问道:“姚夫人可知县衙中最有可能的是何人?”

    “知道,只有一人......不对,是两个人。”

    姚夫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然后马上改口,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王庆之一眼。

    仇大姑娘一旁见两人眼神交流一时疑心大起,可来之前说好的由王庆之做主开口,她只能听不能开口,因此只能将疑惑憋回肚里。

    说话间,姚知县已经双手捧着一张笔墨未干的淡黄色公文专用纸,跑了回来,没错用跑的,可见心急。

    “有劳姚大人了,姚大人可派心腹快马去云波府等着,一旦有大动静回报便可上奏了。”

    王庆之起身接过这张公文,折好放怀里,叫上仇大姑娘告辞后就准备走。

    不用详说他相信姚夫人也能明白,这位姚夫人可不简单,让他来之前想好的的许多步骤安排都完全用不上,他觉得依这位姚夫人见识能力当个知州都没问题了,这位姚大人命真好!

    “对了,王将军,奴家可否知道,为何要管此事不?”

    姚夫人没问那个高个子背剑女子,走江湖的人,脑子一般都不怎么灵活,遇上不平事不管不顾直接动手这很正常,她能理解。

    可王庆之明明是个退役将军,一番言语交谈也看得出来是个极聪明的人,为什么铁了心要管这事,还要冒巨大风险一查到底,就算最后查清楚了功劳也得大半算在她夫君身上,他又不能升官封爵到底图什么?

    “开头只是想为一军中兄弟报仇,可没想遇到这事,正好王某平生最恨这种人,以前没机会,这次遇上也算了个心愿。”

    王庆之没说假话,上辈子他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贩子,一个孩子一笔钱就会毁掉一个家庭,他个人认为人贩子属于万恶之首,死不足惜。

    “多谢王将军解惑,奴家二人在此替那些女子家人谢过将军!”

    姚夫人用力掐醒了一旁木讷的姚知县,夫妻二人郑重行礼。

    王庆之抱拳还礼,趁仇大姑娘若有所思没注意,一把拉住她小手就走。

    好吧,说小手不准确,很粗糙,手心有厚茧。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唉!”

    “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好歹老夫也是举人,能断案牧民,他行吗?不就是仗着几分武力的蛮子么?他知道一只死鸡,两家人各执一词,如何评断吗?”

    王庆之耳朵灵翻过围墙还听见姚知县两口子争论,好像还打翻了醋坛子,这不是在质疑他的智商吗?这可不能忍:“把鸡一人分一半,哭闹不休的一方就是鸡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