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楚

第13章 名帖

    平津渡口处,一艘朴素的画舫船停靠在不起眼的角落,船身随江水荡漾,宁静悠远,云淡风清,与喧闹吵杂的渡口对比鲜明。

    画舫船当中飞檐翘角的四角亭子内,两名年轻男子正相对而坐,饮茶交谈。

    其中一名年轻男子头戴逍遥巾,身披青兰长袍,剑眉星目,面色红润,神态俊逸,气质非凡,乃是稷下学宫内道门子弟,名唤杜远房。

    另一名年轻男子束发盘髻,身着儒衣长衫,相貌平平,乃是稷下学宫内儒家弟子,名唤曹仲宣。

    二人从稷山一路出发,结伴游学,途径此处时,偶然听闻释家宗门抢夺经书的趣事,故在此逗留。

    江畔清风从四角亭子穿堂而过,刚沏的新茶顿时飘香四溢,儒家弟子曹仲宣端起案几上的茶杯小酌一口后,轻声开口道:“远房兄,你我此次出游乃是为了求学,实在不宜多惹是非,这释家宗门间的事,你我又何必掺一脚进去?况且,就凭那些个宵小之徒,当真能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么?”

    侧躺在美人靠上的杜远房闻言,看了一眼面前的儒生,扬起嘴角,浅笑回道:“仲宣,你当真以为此事仅仅是释家宗门内部之事?你啊,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这脑瓜子怎么也不见灵光呢?”

    曹仲宣一时无语,自家老师也曾说他想事情总是想得太浅,心思如蝉翼,太过死板,所以才有这次游学之旅,希望能借此历练一番,但就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任何改变,曹仲宣心中不禁有点气馁,愣了半天才道:“不然呢?”

    杜远房坐直身体,端起案几上的清茶一饮而尽,继续道:“我问你,这本宗藏经对释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立教之本,正如儒家之四书五经,道家之道典,乃是宣示正统之教义。”

    “没错,既然这本宗藏经如此重要,那为什么禅宗既不派门内弟子护送,释家其余各宗抢夺经书时也不出手援助呢?禅宗的种种表现,未免对这宣示释家正统的本宗藏经过于轻视了吧?”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这究竟是为何呢?”曹仲宣皱眉苦思,却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杜远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道:“我再问你,须弥山禅宗比之释家其余各宗如何?”

    “呃......须弥山禅宗名冠天下,镇国寺之名更是璟武高祖钦定,裂土受封,俨然一方诸侯,释家其余各宗还是略逊一筹。”

    “哈哈哈......略逊一筹?仲宣真会说笑,恐怕是百筹、千筹不止吧!”杜远房哑然失笑,“就禅宗在这天下的名望与影响力而论,即便没有这本宗藏经,它也称得上是释家之主流,佛门之正统,这本宗藏经不过是一张‘名帖’罢了,一张让他们看起来名正言顺的‘名帖’,而这张‘名帖’迟早会送到我们稷下学宫的!”

    “什么‘名帖’?远房你就不能说得直白一点吗?”曹仲宣被说得一头雾水,始终不解何意。

    杜远房翻了翻白眼,却不愿继续深究了,淡淡回道:“算了,和你这个榆木疙瘩说不清楚,不聊这些了,在船上闷得慌,不如到平津城里逛逛,如何?”

    曹仲宣不置可否,脑海中反复揣摩杜远房的话语,却始终不得其意。他这人向来没什么主见,拗不过杜远房再三相邀,两人旋即下了游船,结伴进了平津城。

    平津城虽是县城,但得益于平津渡口,到也算得上是软红香土。

    此时正值开市,城中八街九陌,车水马龙,来往客商、行人摩肩接踵,甚是热闹。两人闲逛了一会儿后,便没了兴致,转头便进了一间素雅茶馆。

    进去后,杜远房、曹仲宣二人才发现这平津城的茶馆与稷都的大有不同,既有诗词载酒、歌舞升平的雅致,也有说书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于大堂中宣讲奇闻轶事的与民同乐。

    茶馆大堂内,围满了听书的人群,说书人此刻说的,却是昨日道藏禅师大战两名抢经和尚、‘一掌断江’的故事。这说书人口技十分了得,故事说得惟妙惟肖,精彩绝伦,围观群众如同身临其境,不禁暗暗乍舌,感慨道藏禅师武力之通玄,佛法之高深。

    茶馆二楼正中的雅座上,坐着一位满头霜雪,脸色煞白的魁梧老人,在老人身旁,一位约莫八九岁,粉雕玉琢,宛如精致瓷娃娃的小女孩,正趴在栏杆上,俯视着底下的说书人,认真听书。

    在听到道藏禅师一掌断江这一段时,小女孩突然转头望向那魁梧老人,歪着小脑袋询问道:“高爷爷,那道藏禅师的武功真有说书人说的那般神奇吗?”

    被那小女孩唤作高爷爷的老人抿嘴一笑,简短回道:“有的。”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那小女孩顿时来了兴致,一双杏眼烔烔有神,双手抓着老人的手臂,神秘兮兮地道:“那我要是学了禅宗的七十二绝学,是不是也能像那道藏禅师那般,踏浪而行,一掌断江呢?”

    那老人伸出左手食指,轻点小女孩的额头,万般宠溺道:“那当然,以小主子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将来武道修为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女孩对这文绉绉的话语不甚明了,试探性问道:“意思是我比他还要厉害吗?”

    老人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

    “那太好了,到那时,全天下的说书人都会传颂我的故事!”

    小女孩顿时雀跃,一张小脸红彤彤的,水灵灵的杏眼愈发明亮,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就在这时,站在茶馆大堂处的杜远房也是瞧见了这一老一少,心下顿时一凛,忙跑上二楼,凑近跟前作揖道:“稷都学子杜远房,拜见......”

    杜远房话未说完,发现那魁梧老人眼神骤然绽放锋芒,吓得他赶紧把话噎了回去,当场愣在原地。

    而曹仲宣此时也跟了上来,忙问道:“怎么了,远房?是看到熟人了么?”

    杜远房这才回过神来,讪讪然道:“二位不好意思,在下认错人了,打扰了。”说罢,赶紧拉着身旁的好友,匆忙下了二楼,离开了茶馆。

    走在大街上,杜远房心神不宁,方才那位魁梧老人分明便是帝国十大散骑常侍之一,高远高貂寺。

    所谓散骑常侍,乃是帝国宫廷内臣,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护卫安全。像这样的帝国重臣,为何会出现在这小小的平津城里呢?

    况且从对方的表现来看,似乎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那他身边那名小姑娘的身份就值得玩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