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欢寻影

第一章 此去别年

    用大多数人的话说,戚彻是个很二的人。但他自己不觉得自己二,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叫有型。可能很少有人像戚彻一样,生命中会有这样一种奇妙的现象,小时候玩的一帮好朋友,在家排行都是老二。戚彻有五个很好的朋友,方翔、莎澈、黎鹤、侯世靖、游孟,五个人在家排行都是老二。

    戚彻喜欢这种现象,他认为很有型,比拽女同学马尾辫还要有型。事实上,其他五个人也都喜欢这种现象。

    方翔说:“这是一种缘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侯世靖说:“二逼,真二逼啊,你们说咱们像不像二逼少年?像不像?哈哈……”

    黎鹤说:“你个卖钩子,本来挺拉风一件事,让你说的真特么操蛋,你个二逼货色。”

    游孟说:“求嘛,珍珍儿的,还是方翔说的好,这是缘分,牛逼,这缘分牛逼啊。”

    侯世靖说:“咱成立一个社团吧,香港那种特牛掰的社团,这样咱们以后打锤,肯定特牛掰,特有气势。”

    黎鹤说:“这个提议不错,拉风,真拉风。”

    游孟说:“求,真的嘛?牛逼啊,牛逼,牛逼、牛逼。”

    方翔说:“这个……可以嘛?”

    侯世靖说:“当然可以,肯定可以。”

    莎澈说:“游孟,你怎么那么喜欢说牛逼这两个字?”

    游孟说:“因为牛逼啊,你不觉得牛逼?”

    戚彻说:“嗯,牛逼,真牛逼。”

    于是,桥林镇出现了一个社团,一个叫“桥林七二会”的社团。确切的说是,桥林镇的阳光小学出现了一个社团。至于这个社团的具体活动是什么,不知道,因为社长侯世靖和黎鹤还没想好。

    “桥林七二会”这个名字,是年纪最小的方翔给取的,因为六个人里,方翔学习最好,最有才华,于是侯世靖就让他取。方翔本来取的名字是“桥林六二会”,但侯世靖说不好,一般电视剧里,有名的组合都是带七字的,像什么“全真七子”啊,“七侠五义”啊,“江南七怪”啊,“武当七侠”啊。方翔说少一个人,取七不合适。侯世靖说没关系,以后慢慢扩充社员。于是方翔又改成了“桥林七二会”,对外号称“桥林七龙”。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鸣”。宁夏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使其平原之地成为了发展自流灌溉的理想地区,而其自然条件的优越,让它和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埃及的尼罗河沿岸的绿洲可以相媲美。因此,有人冠它一个美誉——塞上江南。

    “不到XJ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XJ之美”。XJ伊犁州,沃野千里,水源充足,草原辽阔,森林茂密。因此,有人冠它一个美誉——塞外江南。

    戚飞生于八十年代末的塞上江南,长于九十年代初的塞外江南,恰巧站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风口浪尖。戚飞不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戚飞的父亲戚正东在他母亲蒋兰雅还没怀上他几天,就离开了母子俩,随大流下了海。戚飞出生的时候,戚正东不在家,直到戚飞四岁生日那年,戚正东才突然回到了家里,回来时还带给戚飞母子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是戚飞第一次见到父亲,父亲对他而言,不陌生,却也不那么亲近。

    戚飞记得,父亲回来时穿的是一件浅绿色的长风衣,梳的一种帅气的发型,还戴着一对黑色的大墨镜,抱起他就让他叫爸爸。戚飞本打算好好的和父亲相处,没想到一周后父亲又走了。父子二人相处的一周里,戚正东教了戚飞一些把式,戚飞喜欢称之为功夫,这些把式也确实可以称之为功夫。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多少都练过几天,戚正东的把式,就是村里的老人教的。戚正东小时候也参加过乡里的民兵连,跟着连队里有点手段的老班长们也练过一段时间。不算太厉害,但足够防身。戚正东怕自己走后儿子戚飞受村里大孩子欺负,便将自己会的把式都交给了儿子戚飞。戚飞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回来又走了,但他看见,父亲走的时候,给了母亲很厚的一踏钱和一块黑砖头。黑砖头上还带着个小尾巴,戚飞觉得有意思,每次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便偷偷的拿出去玩。

    戚正东走后的第九个月,戚飞多了个弟弟,戚飞很开心,戚飞知道母亲和他一样开心。母亲用父亲留给她的黑砖头,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了半天,有说有笑,戚飞以为母亲傻了。母亲说了什么,戚飞不知道,但他知道弟弟的名字叫戚彻。

    戚正东不在的日子里,蒋兰雅每日带着两个儿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累是累了点,但看着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快乐健康的成长着,什么苦累都抛到了脑后。戚正东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回来,也没音信。戚飞有时候很想父亲,但也知道母亲比他还想。因为戚飞发现,每当母亲想父亲的时候,总是喜欢对着黑砖头,自言自语大半天,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直到戚彻两岁那年,母亲又对着黑砖头一阵自言自语,第二天就将家里的所有家当都变卖了,然后带着他们兄弟两上了一辆不知开往哪里去的火车。上火车前,戚彻还大哭个不停。

    戚飞问母亲:“妈妈,我们去哪?”

    蒋兰雅说:“去找爸爸,想爸爸吗?”

    一听要去找父亲,戚飞高兴的合不拢嘴,点点头:“嗯,想。爸爸教的功夫我都学会了,我要爸爸教我新的招式。”

    蒋兰雅摸着戚飞的小脑袋,笑着将戚飞搂进怀里。

    戚彻哭累,安静的趴在蒋兰雅的怀里睡着了。等戚彻一觉醒来,已经在父亲戚正东的怀里了。一家人久别重逢,当然是喜不自胜,戚正东已在新的地方置办好了新的家业。对于常年在外漂泊的戚正东而言,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四海漂泊,转了一大圈,戚正东还是觉得自己适合种地,于是置办了一些田产,决定此后以种地为生。将一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一来是为了能和家人在一起,二来大小子戚飞已到了上学的年级。戚正东自知在知识上吃了亏,不想儿子和自己一样,因此想早早的将戚飞送到学校去。

    戚飞的新家,安在了XJ伊犁州一个叫做桥林镇的小地方。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搬到新家半年以后,戚飞就被父亲送到了学校。戚飞这小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一点不比父亲戚正东差。由于已经七岁多了,戚正东连幼儿园都没让戚飞上,直接就送进了小学。

    戚飞所在的阳光小学,算是桥林镇比较有名的小学了。在学校的日子里,从小喜爱练武的戚飞,性格豪爽,为人豁达,很快就和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没几天就成了小男孩们的小头目。尤其是胆小怯懦的小男孩,都喜欢和戚飞一起玩。因为戚飞不欺负他们,不嘲笑他们,还愿意和他们玩。要是有别的强悍的小孩欺负他们,他们只要找戚飞,戚飞都会帮他们打抱不平,解决问题。慢慢的,戚飞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一不小心,戚飞就成了阳光小学小男孩们口中的“大哥”。也有不服气的小男孩,找戚飞单挑,争“大哥”头衔,但没一个能打得过戚飞,只好忍忍作罢。

    戚飞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学时,母亲又为他生了个小妹妹,取名戚婷。戚正东一直盼着能有个女儿,戚婷出生后,戚正东别提多高兴了,逢人就夸。戚正东夫妇,整日早出晚归,为自己的小家忙碌奔波着。戚婷自打会走路,就跟着两个哥哥。戚飞每天放学总能带给两个弟弟妹妹一些新鲜玩意儿,今天抓只野兔,明天送只麻雀。戚正东和蒋兰雅夫妇每天忙完回到家,三个孩子早就睡熟了,蒋兰雅总觉得亏欠几个孩子,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为了过好日子,只好忍受这些。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很快,戚婷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这时的戚飞,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戚彻本来也该上二年级了,可是这小子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贪玩,光一个幼儿园,就上了三个。结果,就和妹妹戚婷成了同级。每次戚彻考完试,总能让戚正东气的吐血,拉着戚彻就是一顿暴打,只打的戚彻屁股开花。戚婷心疼哥哥,总是挡在父亲面前不让打哥哥。戚正东本来气的肺疼,可是看到女儿稚嫩可爱的小脸,又什么气都消了,再大的火也灭了。转念一想,戚彻和戚婷一起上,这样也好,戚彻还能照顾戚婷,他也能放心点。

    戚彻总是盼着冬天的到来,因为到了冬天,雪下到他半腰的时候,就是大哥戚飞带他去山上下套抓野兔的时候,戚彻喜欢爬在雪地里,等着兔子进套的时刻。套着的野兔,既可以让母亲炖了吃肉,又可以用来玩耍,别提有多开心了。

    上了初中的戚飞,和自己的一帮小伙伴做起了生意。戚飞发现,原来他套来的野兔,不但能吃肉,还能卖钱。戚飞很小就知道钱的好处,钱能买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戚飞将自己套来的野兔,挖了个地窖饲养了起来。养肥了,就拉到牛羊市场卖了。有时候,为了逗弟弟妹妹开心,戚飞也会将自己养在地窖的兔子抓出两只来,在兔耳朵上钻上两个洞,然后绑上绳子,让戚彻、戚婷拉着玩。戚婷不忍看着小兔子受折磨,总是偷偷的将兔子耳朵上的绳子解除,放它们跑走。

    戚彻总喜欢捣蛋,有一次,戚彻偷偷在戚飞割来喂兔子的青草上,撒了一泡尿。没想到被戚婷给发现了,戚婷跑去告诉了大哥戚飞。戚飞气的差点没把戚彻暴打一顿。可一想,戚彻的那点手段,还是自己教的,他哪是自己的对手,就只好作罢。

    戚飞卖兔子赚来的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买了一辆最流行的金城125摩托车。戚飞喜欢摩托车,享受骑在摩托车上的快感。每到周末,戚飞就会带着戚彻、戚婷,围着桥林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兜风。

    初中毕业后,戚飞就离开了桥林镇,他没告诉父母他要离开,因为他知道,要是父母知道他要走,肯定不让走,让他好好上学读书,父亲也许还会打断他的腿。戚飞只告诉了戚彻,临走前,他将自己的摩托车送给了戚彻。戚正东夫妇回到家后,发现戚飞不见了。威逼之下,戚彻将实情告诉了父母。戚正东气的,拿起榔头就把戚飞的摩托车砸了个稀巴烂。

    戚正东冲戚彻吼道:“小畜生说没说去哪?”

    戚婷吓得哭起来,蒋兰雅抱起戚婷,进了房间。

    戚彻战战克克的说:“大哥没告诉我他去哪,我问了他也没说。”

    戚正东吼道:“滚回屋写作业去,要是再考不及格,看老子不打断你的腿。”戚彻闻声,一阵烟似得跑没了。